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的现状以及建议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_cq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在中国,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广泛的通行于中华大地,它是56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工具,也是各民族之间的纽带。方言俗称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分支,在一个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交际作用。对于方言地区来说,普通话和方言发展严重不平衡,所以在方言区推广普通话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大冶市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其方言有复杂的特征。推广普通话是大冶市首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对大冶市语言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后,找到了在大冶市推广普通话的难点,根据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为促进大冶市推广普通话的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大冶方言;普通话;推广普通话
  作者简介:邢梦雨,女,1995年生,山东滨州人,本科,湖北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
  一、大冶市语言的发展历史
  大冶市在语言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分化和统一,在历史巨轮的推动下产生独具特色的地方话。大冶话被称为湖北十大难懂方言之一,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号大冶话并不虚得此名有其深奥之处。大冶方言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地理位置和移民迁地。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的东南部、长江中游的南岸,东南与阳新交界,西南与咸宁毗邻,西北与鄂城接壤,东北与黄石市相连、与蕲春隔江相望。[1]大冶方言虽属鄂东南语,但同时具有赣方言与西南官话的特点。正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邻近的各地方言都对大冶方言产生了影响,在大冶方言中可以听到上述各地方言的特点。
  大冶市有很长一段历史属于江西,所以大冶居民多祖籍江西,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大冶市又归属于湖北省,所以大冶方言中带有赣语特征。大冶市矿产丰富,不断有移民迁入,近年来多有外地人来务工,也将方言带到了大冶,“矿山话”就是由此形成的。自从20世纪末以来,大冶市正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旅游城市转变,在这个时期会有更多的外地人涌入大冶市,所以方言的保护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都至关重要。
  二、大冶市语言现状
  为了解大冶市的语言现状和推广普通话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采访这两种方式。我们的调查样片选择的是市区范围内,人群相对密集区域。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我们根据年龄、职业等不同群体进行调查,也得出了真实可靠的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的市民使用语言的情况不同。15岁及以下的市民,97%会把普通话作为日常用语,3%使用方言。这个阶段98%的孩子会主动去学习更标准的普通话,他们会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学习普通话。其中有7%接受过专业的普通话培训,有6%参加过与普通话相关的比赛,87%没有参加过相关的活动。第二个年龄阶段是16到2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市民主要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工作者,处于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的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市民有52%使用普通话,主要是学生和从事销售行业的市民,有27%使用方言,21%使用方言多于普通话。有41%的市民有想去学习普通话,主要途径是向身边人学习,有59%不想去学习普通话。97%的市民没参加过与普通话相关的学习,只有3%参加过相关的活动。第三个年龄阶段是26岁到4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基本上有了稳定的事业,生育了子女。有53%的市民使用方言,有35%的市民使用方言多于普通话,只有12%使用普通话。这个年龄阶段的调查者都没有参加过与普通话相关的学习和活动。第四个年龄阶段是45岁以上的市民,这个年龄阶段有99%的调查者使用方言,只有1%使用普通话,都没有参加过与普通话相关的学习和活动。还有一小部分市民听不懂普通话,调查采访都存在一些沟通问题。
  在本次调查采访中,有97%的市民支持普通话的推广,有3%的市民不支持普通话的推广。关于对下一代语言的教育问题,有69%的市民要求孩子学好普通话,有2%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会方言很重要,還有21%的市民希望孩子说好普通话的同时说好方言,也有1%的市民对孩子使用语言没有意识。
  关于普通话在大冶市的宣传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也得到了答案。有10%的市民经常看到普通话的宣传,主要的方式是通过电视、电台、展览牌。85%的市民很少看到关于普通话的宣传,5%的市民从未看到过。有95%的市民表示政府不注重对普通话的推广,只有5%的市民认为政府注重普通话的推广。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不同职业的市民使用普通话的情况是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公务员这三个职业是使用普通话最多的人群。从事销售行业的人会有较多的人使用普通话。从事自由行业的人使用普通话较少。对于推广普通话人们也有不同的认识。通过了解大冶市推广普通话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普通话在大冶市的推广。
  三、在大冶市推广普通话的困难
  1、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力度不够深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95%的市民认为大冶市政府不注重推广普通话。要想让人们使用普通话就应加大普通话推广的力度。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工作很重要,只有让市民了解普通话的优势和特色,才能激发起人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只有让市民正确的认识普通话,才会使方言和普通话占同样的地位,不会厚此薄彼。
  2、普通话和大冶方言的语音体系不同
  普通话有一个固定的语音体系,可供人们参考,而大冶方言的语音体系是混乱的,真正做到了十里不同音。大冶方言可大体划分为城关、大箕铺、湖山、金牛、保安五个片。大冶方言的语法也和普通话的语法不同,例如“今年子,明年子”和“先前年,老后年”两组词中,后者不能加“子”,可能是与音节有关,但两组词在意思上没有区别。[2]从这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冶方言语法的复杂性,大冶人对语言体系的认识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所以大冶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变得特别困难。   3、群众的方言情节
  方言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标志,也提现了生活在一个城市的存在感。很多的市民只看到了方言的优势,对待本地方言有强烈的优越感。还有一部分市民认为方言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后辈应世代沿用。甚至很多外出的务工、学习的人们回到家乡使用普通话会被认为是忘本的表现,这样就造成了人们不想主动去学习普通话。方言情节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代际收益。所谓代际收益是指上一代带给下一代的收益。因为在上一代采用某种语言时,这种语言将作为母语传给下一代,这大大地降低了下一代的学习成本,而下一代因为这门语言给他(她)带来的收益就是我们所说的代际收益。[3]将大冶方言代代相传会降低学习成本,提高代际收益,所以人们愿意使用方言作为日常的用语。其实人们应该考虑到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促进交流和沟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
  四、对如何在大冶市推广普通话提出的几条建议
  1、加强政府监管
  大冶市政府应加强对普通话的推广。普通话和义务教育的推广与普及,都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普通话的推广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前提。政府应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像抓义务教育那样,通过立法和行政系统,实行可操作、阶段性目标管理,将普及普通话转化为政府行为和全民行为,而不囿于一种教育行为。[4] 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积极推广普通话。
  大冶市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普通话推广的宣传。只有让市民充分的了解普通话,才能激发市民的学习热情。政府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做好宣传工作。政府不但可以通过电台、电视台进行宣传,而且可以通过户外媒体进行宣传。例如在街道或者社区的展览牌上进行广告张贴,在公共场合设置普通话的提醒牌等措施。政府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微信等平台进行普通话的宣传。政府进行大量宣传后,使得市民在生活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
  2、做好普通话的普及教育
  想要在大冶市推广普通话,应首先做好普通话的普及教育工作。很多市民表示想要去学习普通话,但是却不知道学习的方法,由于不能说好普通话,造成了不敢说、不想说普通话的现象,从而放弃使用普通话。只有让人们了解到大冶话和普通话的语音语系的不同,掌握学习普通话的方法,相信会有更多的市民愿意主动学习普通话。
  日前,有关大冶市普通话学习的相关资料并不完善,从事大冶方言研究的工作者有待增多。相关部门应鼓励科研工作者研究大冶话和普通话发音的相关内容,着重研究其规律性差异,为人们的学习提供理论的支持。将口语变成书面文字,可以更加的方便人们的查阅。在大冶市选拔从事普通话推广的专业人才定期对市民进行培训。在大冶市也应开设专业的语言培训机构,方便市民进行专业化的普通话学习。提高一部分人的普通话水平,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潮。
  在进行普通话教育时,对教育对象应有所侧重,选择有潜力的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国家语委的调查显示,如今在受过教育的人口中,会说普通话的人口比例大体是:小学程度是26 %,初中程度是56%,高中程度是76 %,大专以上程度是87 %。[5]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是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培养对象,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与普通话相关的课程,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语文课进行普通话的宣传。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使用普通话的培训和监管,定期对教师进行与普通话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水平。
  3、形成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大冶市相关部门应多组织市民开展语言类的活动。例如在事业单位和社区定期举办普通話的培训以及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在学校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锻炼,学校应该多开展针对学生年龄层次的朗诵比赛或主持比赛等。在大冶市形成学习普通话的热潮,让学习普通话成为市民的兴趣爱好之一。根据大冶市民的具体情况制定与普通话相关的活动,努力促进说普通话就像跳广场舞一样成为市民的业余休闲首选。总而言之,要想学习一门语言就要对这门语言产生兴趣。
  语言习惯是人们从小就养成的,同时又受环境的影响。在方言区推广普通话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事情,任重而道远。但语言的力量又是巨大的,使用普通话,会促进方言区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促进方言区与外界的联系,推广普通话并不是消灭方言,而是让普通话和方言共同发展,将传统文化和时代语言共同发展,推广普通话对于大冶市来说是一次挑战,相信战胜这场挑战之后大冶市会迎来更多的机遇。(指导老师:湖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张骥)
  参考文献:
  [1]黄群建. 大冶方言考[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1):74-78.
  [2]汪国胜. 大冶方言语法札记[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115-120.
  [3]周端明. 普通话推广的经济学分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4):419-424.
  [4]刘夏阳. 中国普及普通话现状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06):104-107.
  [5]王玲玲,袁钟瑞. 现阶段“推普”的动力、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11,(12):8-12.
其他文献
摘 要:孙立春等人的《日本近现代作家访华游记研究》将研究触角伸向日本近现代作家的访华游记,采用实证研究、形象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对日本近现代作家的访华游记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其研究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无疑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日本近现代作家访华游记研究》;学术价值;中国旅行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
摘 要:陈谦新作《无穷镜》延续了其描写硅谷女性的“困境”的传统,但小说关于“自我”的探寻已经深入哲学层面。本文以拉康的镜像哲学为基础,探讨主人公珊映不断建构真实“自我”,而现实自我却不断被证伪的悲剧以及“无穷镜”的深层哲学意义。  关键词:镜像;珊映;拉康;建构;证伪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01  在拉康的镜像哲学
摘 要:堀辰雄是日本昭和时期新心理主义的代表作家,被誉为“追求浪漫的诗人作家”。作为芥川龙之介的得意弟子,堀辰雄在20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处女作《笨拙天使》、《圣家族》、、《起风了》、《蜻蜓日记》、《菜穗子》、《捧花女》等短篇和长篇小说。《起风了》是堀辰雄193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以男主公病榻疗养中的未婚妻作为题材,描绘了二人对“生之愉悦”的向往,又不得不面对生命的尽头的无奈,整个故事充满了悲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01  晏殊被推崇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因其地位荣耀和物质丰富,他得以从稻粱之谋中解脱出来体味生命本身。他天资聪颖敏锐多情,又有哲人的理想操守,其创作不只看花饮酒、听歌观舞的消闲,更有词人的内心反省和审美情感的人性之作。其《珠玉词》仿佛河流一般从从容容潺潺缓缓,经过理性沉淀,充分展现出小令词的
摘 要:本文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视角出发,揭示了主人公“客人”所处的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诞性与异化性。“客人”梦境中乌有乡的建构又进一步凸显了荒诞与异化的主题。在经历了现实的焦虑与绝望之后,“客人”最终通过自由选择,决定像乌有乡民众那样践行一种高度自由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了其自身从自在之在到自为之在的转变,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内涵。  关键词:乌有乡;荒诞;异化;自由选择  [中图分类号]:I1
摘 要:《鬼恋》是典型的传奇性与现代性结合的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故事性与哲理性相融的名篇。尤其是小说的象征艺术,使小说在表面奇幻爱情故事下暗含深刻的哲理意味。本文将从语言色彩的象征性,女性人物形象的象征性,“夜”、“月”、“烟”等具体意象的象征性等不同角度分析。以此试说明《鬼恋》外俗内雅的艺术特色,展示小说哀婉的感伤情调,由此折射出都市中人的孤独,对形而上哲学层面生存意义的探寻。  关键
作为一个“厂矿子弟”,我开始关注“厂矿电影”。不过,我惊讶发现,除了王小帅,好像并没有其他导演对厂矿题材感兴趣。  一  我生长在贵州的一家化工厂里。这个厂最早在吉林,1960年代“支援三线建设”,千里迢迢搬进了西南腹地。厂子里的职工,来自全国各地,我家的隔壁邻居,就是一户上海人。从我记事起,他们家一直念叨“回上海”:哪怕两口子回不去了,也要想办法把孩子送走。  这家的孩子,是我童年最亲密的伙伴,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积淀,文明与道德发展到了一种更加完善的阶段。在人类生活中,文明与道德发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慢慢呈现出束缚人性发展的一种状态。现以电影《英国病人》和《纯真年代》为例,分别探讨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文明与道德对于人性的束缚,以及这两段禁忌之恋所表达出的不同思想。  关键词:文明;道德;禁忌;爱情悲剧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作者简介:林飞(1993-),男,汉族,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1  爱伦·坡研究专家Irwin Porges曾言,《人群中的人》深刻剖析人性,细致观察现实生活,是坡最非比寻常的作品之一。作为爱伦·坡最富有现代意识的作品,也被誉为那个时代最为出色的
摘 要:《家》是巴金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在于对“死亡”的书写。本文就鸣凤、高老太爷和瑞珏三人的“死亡”事件作深入分析,挖掘《家》借助对“死亡”的书写,真正要叩问几个问题:爱情中的折射的人性自我、封建社会的权力意识对生命的扼杀以及夹缝中生存的人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家》;死亡书写;三人之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