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会涂山之意义及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特点

来源 :蚌埠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d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文献分析认为,禹会涂山的传说可能具有真实事实的背景,而蚌埠禹会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得学者们可以细致分析这一活动的内容和性质,这对于了解包括夏史在内的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及早期历史是有严肃的意义的,并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述。
其他文献
在提出规则信息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可能性规则的定义,并利用规则信息量对条件属性类和决策属性类间的概率因果关系进行了描述,重新定义了可能性规则。同时,进一步提出了能充分
采用以Ti(SO4)2液固相同晶取代H-β沸石的后合成新路线制备Ti-β沸石, 并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XRD, IR, Raman, UV-Vis, XPS和正己烷吸附等表征以及催化活性的测定. 发现经过质
The dynamic buckling of an elastic column subjected to axial impact by a rigid body is discus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ergy law in this paper. The equation o
The mechanism of toner display based on an electrical movement of black and white charged particl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wo kinds of particles of black and w
在单界面的全反射和双棱镜结构的受抑全内反射中,Goos-Hanchen(GH)位移量只能达到波长的量级,在实验中很难对其进行探测.在镀有薄膜的玻璃棱镜界面上,当入射角小于但接近于棱
针对大功率连续激光二极管抽运的Nd:YAG圆棒状固体激光器中激光输出功率与光束质量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二极管侧面抽运条件下,通过优化抽运腔的结构设计
采用KTP晶体对掺Yb3+脉冲光纤激光器输出的1064 nm脉冲激光进行腔外倍频,当红外平均输入功率为10 W,重复频率为20kHz,脉冲宽度为169+4 ns时,获得了532 nm,平均功率为1780 mW,
在考虑铋硅族氧化物晶体中电光效应、旋光效应、压电及弹光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晶体(111)切割面上光波耦合过程中的能量交换及优化问题.通过计算(111)切割面的耦合张量元确定
以V2O5为原料,电解制取VOSO4溶液.用炭黑和石墨粉压制电极,与导电铜网和炭毡构成石墨基复创合电极.炭毡经过热处理和化学处理,其电化学活性有所提高.此外,研究了复合电极在2
Cu的扩散主要是通过晶界扩散,因而非晶扩散阻挡层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TiN有低的接触电阻,相应推测ZrN也有很低的接触电阻.为此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Si(111)基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