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个高等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各位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了与学校各个专业相关的实验室。但是,通过对近几年的科研项目以及教学工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实验室中多存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者具有危险性的大型仪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生实验事故。并且,在实验事故中也常常发生经济损失,一些严重的实验室事故也伴随着人员的伤亡。所以,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就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
想要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明确实验室的功能、有可能涉及到的药品与设备,其次需要根据实验室的使用情况以及具体的功能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同时,想要让实验室管理制度真正起到相应的作用,就需要学校能够定期组织学生及老师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并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但是,仅仅做到这些仍然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关键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关键问题
(一)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由于科研经费短缺,很难为实验室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因此,很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完成的,同时教师也会参与熬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但是由于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学校教师均需要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学习任务以及教学任务,因此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真正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换句话说,实验室的被管理者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这种冲突和矛盾的存在,让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沦为形式。
(二)设备、药品管理松散
由于很多高校本身开展多个学科、专业的教学工作,同时也由于高校条件有限,所以很多学校存在多专业共用同一实验室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药品以及设备的管理则变得更为复杂。例如,学校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同一设备常常处于全天使用的状态,并且一个专业的学生用完之后,马上就需要下一个专业的学生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对设备状态进行详细的检查,就容易出现设备损坏但没有被及时发现、处理;当下个专业学生使用该设备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由于设备损坏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
(三)学生及教师安全意识不强
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实验人员带好防护手套,部分危险性较强的实验甚至需要在通风橱等防护设备中进行。但是,由于学生及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强,学生不会在实验中主动佩戴相应的防护设施,同时教师也不会向学生强调防护设施的重要意义。因此,很多高校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腐蚀性物质导致学生皮肤烧伤等事故。另外,也由于安全意识的缺失,学生很少能够主动学习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因此当发生实验事故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进而导致实验事故的影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四)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
由于学校管理人员的忽视以及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虽然建设了相应的防护设施,但是其安全防护设施并不完善。同时,很多学校的实验室由于安全设施条件的限制,其实验室不具备进行更复杂实验的条件,学生也很难通过基础实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学校或者教师不能对实验的危险性进行有效的评估,那么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就很难起到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二、借鉴高校实验室安全关键问题的举措
(一)对安全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和扩充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这些教师在学习阶段都接触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因此,学校就可以组织学校的实验员、讲师、教授共同承担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同时,学校也需要通过合理分配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方法,对安全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和扩充。另外,实验室管理工作对于学生成长来说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所以学校需要让学生也能够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但是,需要对学生所承担的工作与责任进行更深层的分析和讨论,以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加强对设备、药品的管理
设备的状态和药品的质量,不仅仅能够影响实验效果,还会对实验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实验设备及要进的管理。具体来说,学校应该做好实验课程的安排与调度,提前预留号设备检查调试的时间,并且需要让教师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检查,避免药品中混入杂质或者其他药品影响实验安全。另外,对于重要设备,也需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当设备、药品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专人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明确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待问题解决后,再将设备或药品投入使用。
(三)通过培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
高校应该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教育内容,制定学生、教师实验室安全培训教材,并定期组织学生及教师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并定期对进行实验事故处理预演,以提升学生的事故处理能力。培训的形式可以是理论培训也可以是实践培训,通过理论培训能够让学生更为清楚地了解各类实验事故的发生原理,并达到提升学生理论水平的作用,通过实践培训,则能让学生的事故处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培养学生处变不惊的素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会进一步了解不同实验等现象,以及会导致实验事故发生的因素。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素质,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实验态度以及学习习惯。
(四)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
需要定期組织教师对设施进行维护和处理,及时解决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对于不同的实验设备,需要指定具有针对性的维护方案,尤其需要掌握设备本身的技术特性以及能够影响设备运行状态的因素。并且,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需要对其破损、故障情况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需要更换相应的设备。与此同时,学校也需要定期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从而满足实验内容变化的实际需求。尤其在学校实验室发生重大调整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从而保证将调整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排除。 对于复杂设备及仪器,需要又设备生产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或者企业积极参加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培训,扎实掌握相关维护技术,从而保证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注重學校专业能力的提升
专业能力是避免实验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因此想要真正提升学校实验室安全水平,就需要学校能够从实处出发,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这样则能保证学校以更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实验室安全问题。同时,学校的专业水平也会影响具体制度的制定以及优化,并且,制度落实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优化管理团队,加强对设备、药品的管理,通过培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都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的安全水平。但是,仍然也需要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学生成长开展更为安全的实验教学工作。具体来说,需要学校及教师对安全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和扩充、加强对设备、药品的管理、通过培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注重学校专业能力的提升。只有采取这些具体、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另外,学校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去,并积极运用实验室中的设备开展相应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也能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积极地开展实验室管理与技术交流,对于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有着显著的作用,由此可见,学校应该从宏观角度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所承担的工作与责任进行更深层的分析和讨论,以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并找到合适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许洪振,刘姣娣,李先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6-17.
[2]盛开,张倩,李岚涛,王宜伦.高校实验室安全与防护[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89-390.
[3]阳富强,邱东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OL].安全与环境工程:1-6[2020-03-23].https://doi.org/10.13578/j.cnki.issn.1671-1556.2020.01.026.
[4]康传红,范乃英,李光明,秦川丽,王彬,李艳酥.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2):6-9+31.
[5]李晶,孙海军,金冲,李春鸽,白玉璞.高校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标准处理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2):271-273.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
想要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明确实验室的功能、有可能涉及到的药品与设备,其次需要根据实验室的使用情况以及具体的功能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同时,想要让实验室管理制度真正起到相应的作用,就需要学校能够定期组织学生及老师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并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但是,仅仅做到这些仍然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关键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关键问题
(一)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由于科研经费短缺,很难为实验室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因此,很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完成的,同时教师也会参与熬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但是由于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学校教师均需要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学习任务以及教学任务,因此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真正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换句话说,实验室的被管理者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这种冲突和矛盾的存在,让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沦为形式。
(二)设备、药品管理松散
由于很多高校本身开展多个学科、专业的教学工作,同时也由于高校条件有限,所以很多学校存在多专业共用同一实验室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药品以及设备的管理则变得更为复杂。例如,学校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同一设备常常处于全天使用的状态,并且一个专业的学生用完之后,马上就需要下一个专业的学生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对设备状态进行详细的检查,就容易出现设备损坏但没有被及时发现、处理;当下个专业学生使用该设备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由于设备损坏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
(三)学生及教师安全意识不强
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实验人员带好防护手套,部分危险性较强的实验甚至需要在通风橱等防护设备中进行。但是,由于学生及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强,学生不会在实验中主动佩戴相应的防护设施,同时教师也不会向学生强调防护设施的重要意义。因此,很多高校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腐蚀性物质导致学生皮肤烧伤等事故。另外,也由于安全意识的缺失,学生很少能够主动学习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因此当发生实验事故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进而导致实验事故的影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四)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
由于学校管理人员的忽视以及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虽然建设了相应的防护设施,但是其安全防护设施并不完善。同时,很多学校的实验室由于安全设施条件的限制,其实验室不具备进行更复杂实验的条件,学生也很难通过基础实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学校或者教师不能对实验的危险性进行有效的评估,那么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就很难起到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二、借鉴高校实验室安全关键问题的举措
(一)对安全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和扩充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这些教师在学习阶段都接触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因此,学校就可以组织学校的实验员、讲师、教授共同承担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同时,学校也需要通过合理分配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方法,对安全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和扩充。另外,实验室管理工作对于学生成长来说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所以学校需要让学生也能够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但是,需要对学生所承担的工作与责任进行更深层的分析和讨论,以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加强对设备、药品的管理
设备的状态和药品的质量,不仅仅能够影响实验效果,还会对实验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实验设备及要进的管理。具体来说,学校应该做好实验课程的安排与调度,提前预留号设备检查调试的时间,并且需要让教师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检查,避免药品中混入杂质或者其他药品影响实验安全。另外,对于重要设备,也需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当设备、药品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专人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明确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待问题解决后,再将设备或药品投入使用。
(三)通过培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
高校应该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教育内容,制定学生、教师实验室安全培训教材,并定期组织学生及教师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并定期对进行实验事故处理预演,以提升学生的事故处理能力。培训的形式可以是理论培训也可以是实践培训,通过理论培训能够让学生更为清楚地了解各类实验事故的发生原理,并达到提升学生理论水平的作用,通过实践培训,则能让学生的事故处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培养学生处变不惊的素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会进一步了解不同实验等现象,以及会导致实验事故发生的因素。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素质,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实验态度以及学习习惯。
(四)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
需要定期組织教师对设施进行维护和处理,及时解决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对于不同的实验设备,需要指定具有针对性的维护方案,尤其需要掌握设备本身的技术特性以及能够影响设备运行状态的因素。并且,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需要对其破损、故障情况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需要更换相应的设备。与此同时,学校也需要定期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从而满足实验内容变化的实际需求。尤其在学校实验室发生重大调整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从而保证将调整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排除。 对于复杂设备及仪器,需要又设备生产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或者企业积极参加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培训,扎实掌握相关维护技术,从而保证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注重學校专业能力的提升
专业能力是避免实验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因此想要真正提升学校实验室安全水平,就需要学校能够从实处出发,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这样则能保证学校以更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实验室安全问题。同时,学校的专业水平也会影响具体制度的制定以及优化,并且,制度落实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优化管理团队,加强对设备、药品的管理,通过培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都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的安全水平。但是,仍然也需要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学生成长开展更为安全的实验教学工作。具体来说,需要学校及教师对安全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和扩充、加强对设备、药品的管理、通过培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注重学校专业能力的提升。只有采取这些具体、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另外,学校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去,并积极运用实验室中的设备开展相应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也能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积极地开展实验室管理与技术交流,对于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有着显著的作用,由此可见,学校应该从宏观角度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所承担的工作与责任进行更深层的分析和讨论,以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并找到合适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许洪振,刘姣娣,李先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6-17.
[2]盛开,张倩,李岚涛,王宜伦.高校实验室安全与防护[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89-390.
[3]阳富强,邱东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OL].安全与环境工程:1-6[2020-03-23].https://doi.org/10.13578/j.cnki.issn.1671-1556.2020.01.026.
[4]康传红,范乃英,李光明,秦川丽,王彬,李艳酥.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2):6-9+31.
[5]李晶,孙海军,金冲,李春鸽,白玉璞.高校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标准处理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2):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