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三氟苯嘧啶等7种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水稻稻飞虱在上海市崇明地区大发生频率明显增高,稻飞虱作为水稻生产上暴发性害虫之一,大发生年份如果防治不力,会导致水稻严重减产。于2020年进行了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19%氯虫·三氟苯悬浮剂、11%阿维三氟苯等7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持效期、安全性等试验,以期为大面积防治水稻稻飞虱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稻;稻飞虱;20%三氟苯嘧啶;药剂;田间防效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2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志码: B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崇明地区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有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3种。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水稻生产上稻飞虱为害大、发生面积广,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威胁粮食的丰产丰收。
  生产部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已形成了综合防治技术,其中,药剂防治仍是综合防治的关键[1-2]。目前,稻飞虱对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药剂选择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控制稻飞虱的发生和危害,掌握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寻找较适应绿色防控、农药减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要求的药剂,于2020年进行了相关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供试水稻品种为扬粳805(苏审稻201307),栽培方式为机直播。试验地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性质良好、肥力均匀一致、水稻长势较好的跃进23大队18号北田块进行,试验前后采用常规农事操作。
  1.2   供试药剂
  19%氯虫·三氟苯悬浮剂(诺普信,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0%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沙图,瑞士先正达植物保护有限公司),11%阿维三氟苯悬浮剂(瑞德丰先锐,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呋虫胺悬浮剂(拓护,江苏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爱谷,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吡蚜酮悬浮剂(植保佳稻优,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350 g/L吡虫啉悬浮剂(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每667 m2用量): 处理A为19%氯虫·三氟苯悬浮剂10 mL;处理B为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8 g;处理C为11%阿维三氟苯悬浮剂20 mL;处理D为20%呋虫胺悬浮剂35 mL;处理E为60%烯啶蟲胺可湿性粉剂8 g;处理F为25%吡蚜酮悬浮剂25 mL;处理G为350 g/L吡虫啉悬浮剂6 mL;处理H为清水(CK)。
  各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每个小区面积不小于667 m2。
  1.3.1   试验方法
  由于2020年特殊的气候原因,导致水稻稻飞虱大暴发。本试验用药时间为9月10日上午,天气多云,微风,适宜施药,此时田间3种稻飞虱均有,以白背飞虱为主、褐飞虱为辅、灰飞虱零星发生。田间虫龄以若虫为主,使用东方红18型喷雾施药,用水量不少于50 kg/667 m2。
  1.3.2   调查方法
  1.3.2.1    药效调查
  药效调查共6次,施药前(9月9日)调查稻飞虱的基础数量,用药后3 d(9月13日)、7 d(9月17日)、15 d(9月15日)、21 d(9月21日)、32 d(10月2日)各调查1次田间虫量并统计残留活虫量,与对照区比较,计算防效。
  具体公式为:防效(%)=(对照区虫量-处理区虫量)/对照区虫量×100%。
  1.3.2.2   具体调查
  具体调查采用盆拍法,每个小区随机调查5点(去除小区边缘,防止边际效应,提高试验准确性)。调查时间固定在8:00~10:00 AM,每次调查固定调查人员(减少调查误差),调查时把搪瓷盘放在水稻下部,用力向搪瓷盘方向拍打3下,使稻飞虱掉入搪瓷盘中,统计活虫数量(1~3龄低龄若虫;4~5龄高龄若虫;成虫数量)。
  1.3.2.3   药害调查
  药害调查每天都要进行,调查记录各小区水稻植株是否有因施药引起的叶枯、植株矮化、叶片畸形等药害症状。
  2   结果与分析
  各处理药后不同天数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详见表1。
  2.1   安全性
  每天观察试验区域水稻长势,用药后7个处理小区水稻长势都很正常,没有出现叶枯、植株矮化、叶片畸形等现象,没有产生药害或其他不良的影响,表明采用的7种药剂在本试验的用量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安全。
  2.2   防治效果
  施药前虫口基数范围31.9万~40.5万头/667 m2,平均36.825万头/667 m2。虫龄比为低龄若虫(1~3龄若虫)48.0%,高龄若虫(4~5龄若虫)32.8%,成虫19.1%。
  药后3 d调查显示,各处理防效差异显著,详情见表1。由表1可知,60%烯啶虫胺的速效性较好,防效达到84.0%;处理20%呋虫胺的效果较差,防效仅为34.0%;其他5个处理速效性一般,防效为41.6%~72.4%。药后7 d调查显示,处理A、处理B、处理C的防效上升,均达到75%以上;处理D和处理G的防效低于50%以下;处理E和处理F的防效在70%以上。药后15 d调查显示,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F的防效继续上升,达到80%以上;处理G的防效直线下降,药后15 d的防效仅为22.2%。药后21 d、药后32 d调查结果显示,处理A、处理B、处理C的防效仍保持在80%以上,处理D和处理G的虫量快速上升。
  施药前虫龄比例为低龄若虫48%,高龄若虫32.8%,成虫19.1%。药后3 d,处理E和处理G低龄若虫占比低于20%,处理E高龄若虫占比15.3%,说明60%烯啶虫胺对低龄、高龄若虫速效性好。药后7 d调查,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E、处理F的低龄、高龄若虫占比均在50%以下,说明药效明显;药后15 d,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F低龄若虫占比均在25%以下,高龄若虫占比均在35%以下,说明这4种药剂仍在保护期内。
  药后21~32 d调查显示,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F低龄若虫占比均在28%以下,高龄若虫占比均在40%以下,说明这4种药剂持效期长。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以19%氯虫·三氟苯、11%阿维三氟苯、20%三氟苯嘧啶、60%烯啶虫胺、25%吡蚜酮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好,60%烯啶虫胺的速效性最为突出,19%氯虫·三氟苯、11%阿维三氟苯、20%三氟苯嘧啶的持效性可长达30 d, 20%呋虫胺和吡虫啉两个药剂的速效性、持效性均不理想。
  4   讨论
  在实际运用中,考虑到农药成本、农药减量、生态效益和防效多种因素,推荐使用60%烯啶虫胺、25%吡蚜酮并交替使用;从兼治和延缓抗药性的角度考虑,水稻穗期或3种飞虱大发生年份使用19%氯虫·三氟苯、11%阿维三氟苯、20%三氟苯嘧啶,在稻飞虱虫量高时,可适当增加药剂用量。
  参考文献:
  [ 1 ] 黄怡兵,王娟,胡宇舟,等.三氟苯嘧啶(伍靓珑)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J].湖北植保,2018(4):10-11.
  [ 2 ] 李壬湘,徐向东,高琛,等.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17(8):61-63.
其他文献
摘 要:新麦2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超强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麦品种,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最新研究成果。为了探索不同播期对优质强筋小麦新麦26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在固定播量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播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不同,新麦26的产量受到很大影响。新麦26最佳播期,在黄淮麦区生产以10月5—15日最优,期间最佳播量应控制在187.5 kg/hm2左右。如遇特殊年份,需要进行晚期
摘 要:赛德9号是以自育系太9930作母本、太早110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籽粒后期脱水快、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山西特早熟玉米Ⅱ区推广种植。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赛德9号;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2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种子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增产措施的发挥。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种子样品准备、发芽介质选择、发芽环境调控、发芽率调查、种子休眠破除、幼苗鉴定6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思考与建议,供种子教学工作者和种子检验者参考。  关键词:种子;发芽率;检验;教学实践;思考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29-03 中國图书分类号:
摘 要: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茶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在茶叶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于茶叶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茶叶种植生产实际中,应当充分重视茶叶种植技术与管理策略的应用,在保证茶叶产量的同时提高茶叶质量,进而增加茶农种植收益,推动茶叶种植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基于此,结合实践,主要对茶叶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希望
摘 要:针对地瓜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了深入分析。从地块的选择、土地平整等角度出发,保证地瓜高产栽培技术在实践中科学合理地应用,以此保证地瓜的产量、质量有所提升。通过与玉米套种、与水稻轮作等方式,实现对地瓜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地瓜;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5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31;S435.31
摘 要:为了提升黄芪种植产量与质量,主要针对黄芪种植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涉及黄芪种植的各个环节,随后针对常见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保障黄芪种植产量与质量达标和提升。通过分析发现,在黄芪种植中现存问题有很多,涉及方方面面,而通过相应的改进策略能解决现存问题,提高黄芪产量与质量。  关键词:黄芪;种植;问题;策略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5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这一趋势下,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当逐步增加应用区域和提高应用效果,在保证小麦产量的同时提高小麦质量。阐述了积极推广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意义,分析了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种植要点。  关键词: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