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教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培训策略的研究”课题评述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gu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日趋活跃,数量和比重保持持续上升趋势,使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模式发生转变,“离土离乡”的农民逐年增多,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尤其成为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线产业工人的新生力量将越来越多地来自于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但是据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左右,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有0.13%,大量农民没有接受过适当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农村职教中心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培训具有天然的优势:办学经验丰富,专业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师资力量比较充足,建有毕业生的就业网络,具有比较良好的社会声誉,职业学校与农业、科技、发改委等部门有密切的联系。
  《农村职教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培训策略的研究》课题组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农村中职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探索中职校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路子、培训内容、模式、策略、原则、运行与管理机制、项目培训的评价等,并在实践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策略与方法。
  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言简意赅地用八“性”概括了农村职教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培训策略,即社会功能的多重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办学模式的灵活性、培训服务的预见性、社会合作的密切性、输出就业的市场性和创业教育的渗透性。
  所谓社会功能多重性是指农村职教中心需要突破经济功能或升学功能的束缚,兼顾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功能的有效发挥。农村职教中心需要主动拓展,做到既满足当地经济社会需要,又满足更大范围区域需求,为跨地区甚至跨国界劳动力流动提供有效的培训服务;农村职教中心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功能的发挥,而要善于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努力成为地方农业科研、生产、服务、示范的中心。
  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是指农村职教中心应该符合、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实际,确立“立足农村,面向城市;立足农业、面向工业;立足农民、面向市民”的办学理念,在具体培养目标的制订方面,针对当地产业发展规划,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体现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特点。既满足扎根农村的农民职业教育的需要,又适应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生活的职业教育的需要;既培养农业技术人员也培养非农业技术人员,既培养农民也培养市民,由培养单一技能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转变。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课程开发和课程设置要体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需求,以培养岗位所需要的实用技术为核心。要结合农村、农业、农民的实际,解决农民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技术、技能问题,使培训后的农民能较快获取培训收益。要突出职业技能的实用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课时,构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训转移后高质量就业。
  办学模式的灵活性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职教中心要树立大职教观,适应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积极推行弹性学制,采取农科教结合、职前职后结合、长短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的方式,不断寻求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增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效能。
  农村职教中心要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顺利健康的开展,需要与社会各机构密切合作,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及社区共同参与的培训模式,共同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农村职教中心还应与技术学院、普通高校等各类学校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师资和设备优势,在开展职业培训的同时,进行学历教育,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技能、学历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社区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居住地,农村职教中心可以通过社区及时准确把握剩余劳动力的相关信息,争取社区协助动员、组织剩余劳动力接受培训,形成学校、社区培训合力,促进培训工作和谐开展。
  输出就业的市场性是指农村职教中心要深入实际,及时了解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市场的需求,使培训与用工单位及就业市场直接挂钩,实现以需求定培训,把培训工作做到市场需求与农民就业的结合点上。同时,农村职教中心要与地方政府协调一致,统筹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与输出窗口,大力推行招生—培训—就业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建立起职业技能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衔接机制,努力将农村职教中心建成集择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教育、就业后服务管理为一体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
  农村职教中心要在培训中渗透创业教育,激发学习者的创业勇气,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教给他们创业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创业政策,努力使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够胸怀创业理想,成为创富典型,引领一方农民共同致富。
  课题组在构建农村职教中心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培训策略的同时在多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在理论层面阐述农村职教中心由以往面向在校学生的技能培训,扩展到面向农村社会中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提升自我的“造血”功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主动增强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服务于“三农”,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能享受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践层面,实施“三联合”,创新农民技能培养模式;创建农技“110”服务平台,利用电话、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为农村、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课题组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取得的创新也将引领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农村职教中心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课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职业教育中心校)
其他文献
今年2月20日,国家教育部举行新年首场发布会,宣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正式实施。《规划》确定,国家将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赛模式,通过“健全比赛制度,创新办赛机制,提升赛项质量”等举措,把大赛办成面向职业院校在校生、基本覆盖职业院校主要专业群,对接产业需求、反映国家职业教育水平,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学生技能赛事。《规划》的推出,是我国职业院校
一、调查目的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电气技术应用协作组对常州、苏州、盐城、徐州丰县及周边地区机电装备企业进行了调研
变量泵伺服系统是实现发动机与变量泵功率匹配的关键部件。基于AMESim软件对该履带式沙滩清洁车H1T变量泵伺服系统进行建模,通过参数匹配调试,使模型的仿真结果与伺服变量系统
《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现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设计的许多实验主要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然而,目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很多困难。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如果能对教材中的科学实验做出有益的改进,并不断创新科学实验,将会促进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过去,每每提起舞钢市枣林乡的教育工作,当地群众便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夸道:"噫!咱乡的教育工作没说的,'样板乡'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昔日令人啧啧称道的"样板乡"
罗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谢秀魁帮助、指导机美工作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长人大工作才干的往事,在笔者脑海中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摘 要】正确地理解教材有利于从宏观和微观多个维度认识教材,特别是认识教材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更新教学观、教材观,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有利于认识教师和教材的关系。教师不应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是教材的积极开发者,教师应该积极开放地研究教材教法,并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  【关键词】新版《英语》 解读 使用建议  为满足江苏职业教育率先创新发展,满足广大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
过去,笔者在罗山县青山镇一带调研时,经常听到这里的农村基层干部说:"农村税费征收真难啊!"可最近,笔者却在这里看到了广大村民踊跃缴纳税费的新鲜事儿.
为了提高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性能特性,对机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以达到性能指标最优的目的。先对应用于盾构拼装机的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利用封闭矢量法建立了逆解方
扶沟县人大常委会心系农民兄弟的切身利益,依法监督整治城乡农资市场,使过去混乱无序的农资市场在短短两个月内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个月来,全县城乡30多个农资市场的825家农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