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等学校中,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如何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其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以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人才,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严谨的问题。本文就研究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教育
2010年我院获得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包括三个二级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2年9月,我院迎来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一共三个专业的56名研究生们。2013年9月第二批研究生一百多人页已经在我校开始了他们的研究生生涯。
我作为学院的研究生秘书,承担了研究生的一部分工作,主要是进行研究生日常教学的组织管理、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组织,负责管理本学院研究生日常教学的运转工作;协助研究生处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负责学院研究生教学文件、学业档案、论文、毕业等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协助研究生辅导员开展研究生学生工作;负责研究生与学校、学院以及导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我感觉到,研究生是与本科生有着很大区别的一个团体,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与也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 研究生教育的概述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生毕业以后进行继续深造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可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目前我国招收研究生的二级学科、专业已发展到381个,分布在88个一级学科、12个学科门类中。截止到1999年,我国共招收研究生77.3万余人。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他们已经成为了教学、科研部门的学术领军人和主要学术力量,并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获得多项国家重大奖项,其奖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许多领域内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对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教育、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我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拥有一级硕士点4个,二级科学硕士点16个,在校的研究生人数千余人,是我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机械工程学院2012级和2013级在校硕士生约170人,是我院学生教育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院作为一个新的硕士点,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要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而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会成为我院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二. 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措施
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除了德、体等方面外,更注重的是专业的培养:即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外语水平的培养,以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力、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研究生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而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第一任务,也是主要的目的。
2.1 思想教育
首先是对研究生的思想的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思想教育,主要是以教育引导为主线,切实研究生的想法和实际情况,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首先要加深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在实践中,要引导研究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发掘各类思想教育资源,将思想教育融入到研究生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的各个环节。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2]。
在思想教育中,学术道德的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从学术管理的视角出发,既要加强学术规范建设与学术道德教育,更要重视学术研究的价值重塑、招生与培养的策略调整以及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治理机制的建构。
2.2 专业水平教育
研究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对其科研水平培养则是重中之重。
在硕士研究生的两年学习期中,课堂教育占一半的时间,是研究生获取前沿动态、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研究制订研究生培养机制,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就成了学院和导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导师应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4]。
除了合理的课程,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站和主要站,其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优劣。导师需要根据研究生本身的特长和专业,对研究生进行专业、成长发展的指导,进行培养计划的整体设定,帮研究生选择相关的课程,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训练等。因此,导师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负有具体的、全面的责任,提高培养质量,关键是全面落实导师的责任。
对我院的的一些硕士生导师而言,尽管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着很高的业务水平和深厚的科研能力,但是指导研究生可能却是一个新的尝试,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和科研的能力传授给学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如何在学习之外的各个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引等,这许多问题都需要导师们进行摸索和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生们的良师益友。
学院和学校作为培养单位,主要是起到加强引导、提供条件和创造氛围的作用。例如为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提升,学校和学院应该尽最大的能力去培养和教育,实施研究生创新能力锻造工程。学院和学校可以为研究生们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举办“研究生周末学术文化沙龙”,每年开展“学术活动月”,以及创办《研究生学报》等举措;学校还设立了研究生访学资助专项基金,资助优秀研究生进行国内访学或参加教育部设立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一对一的帮助研究生尽快的进入并开展科研工作。
学校和学院还可以每年组织硕士服务团、服务团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技术服务等活动,产学研用结合,大大提高了研究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使研究生不与社会脱节,毕业后能尽快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
2.3 生活和心理教育
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普遍年龄较大,在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因此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也是重要的一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对他们及时关注,发现有问题的同学要及时进行适度的引导,减少其科研学习的压力,帮助他们调节好情绪。邀请一些专家对对研究生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就业、等方面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引导教育,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对研究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学校和学院两级要努力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加强学校、导师、辅导员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让学生能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
2.4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从学院和学校的层面上,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是以科研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改革,其中奖助体系改革是切入点。通过改革,明确学校、学院、导师和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的职责,统筹并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加大科研助学的力度,在国家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学校加大投入,提高研究生待遇。
总结
随着国家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也将成为各个高校工作的重心。而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复杂性,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学校、导师、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颉.对研究生教育的扩招以及发展的若干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05(6).
[2] 李扬 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1(5).
[3] 郭俊.曾伟 中国研究生管理研究现状与反思:2000~2010[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
[4]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教育
2010年我院获得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包括三个二级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2年9月,我院迎来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一共三个专业的56名研究生们。2013年9月第二批研究生一百多人页已经在我校开始了他们的研究生生涯。
我作为学院的研究生秘书,承担了研究生的一部分工作,主要是进行研究生日常教学的组织管理、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组织,负责管理本学院研究生日常教学的运转工作;协助研究生处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负责学院研究生教学文件、学业档案、论文、毕业等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协助研究生辅导员开展研究生学生工作;负责研究生与学校、学院以及导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我感觉到,研究生是与本科生有着很大区别的一个团体,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与也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 研究生教育的概述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生毕业以后进行继续深造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可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目前我国招收研究生的二级学科、专业已发展到381个,分布在88个一级学科、12个学科门类中。截止到1999年,我国共招收研究生77.3万余人。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他们已经成为了教学、科研部门的学术领军人和主要学术力量,并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获得多项国家重大奖项,其奖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许多领域内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对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教育、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我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拥有一级硕士点4个,二级科学硕士点16个,在校的研究生人数千余人,是我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机械工程学院2012级和2013级在校硕士生约170人,是我院学生教育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院作为一个新的硕士点,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要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而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会成为我院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二. 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措施
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除了德、体等方面外,更注重的是专业的培养:即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外语水平的培养,以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力、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研究生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而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第一任务,也是主要的目的。
2.1 思想教育
首先是对研究生的思想的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思想教育,主要是以教育引导为主线,切实研究生的想法和实际情况,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首先要加深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在实践中,要引导研究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发掘各类思想教育资源,将思想教育融入到研究生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的各个环节。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2]。
在思想教育中,学术道德的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从学术管理的视角出发,既要加强学术规范建设与学术道德教育,更要重视学术研究的价值重塑、招生与培养的策略调整以及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治理机制的建构。
2.2 专业水平教育
研究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对其科研水平培养则是重中之重。
在硕士研究生的两年学习期中,课堂教育占一半的时间,是研究生获取前沿动态、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研究制订研究生培养机制,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就成了学院和导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导师应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4]。
除了合理的课程,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站和主要站,其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优劣。导师需要根据研究生本身的特长和专业,对研究生进行专业、成长发展的指导,进行培养计划的整体设定,帮研究生选择相关的课程,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训练等。因此,导师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负有具体的、全面的责任,提高培养质量,关键是全面落实导师的责任。
对我院的的一些硕士生导师而言,尽管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着很高的业务水平和深厚的科研能力,但是指导研究生可能却是一个新的尝试,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和科研的能力传授给学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如何在学习之外的各个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引等,这许多问题都需要导师们进行摸索和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生们的良师益友。
学院和学校作为培养单位,主要是起到加强引导、提供条件和创造氛围的作用。例如为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提升,学校和学院应该尽最大的能力去培养和教育,实施研究生创新能力锻造工程。学院和学校可以为研究生们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举办“研究生周末学术文化沙龙”,每年开展“学术活动月”,以及创办《研究生学报》等举措;学校还设立了研究生访学资助专项基金,资助优秀研究生进行国内访学或参加教育部设立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一对一的帮助研究生尽快的进入并开展科研工作。
学校和学院还可以每年组织硕士服务团、服务团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技术服务等活动,产学研用结合,大大提高了研究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使研究生不与社会脱节,毕业后能尽快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
2.3 生活和心理教育
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普遍年龄较大,在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因此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也是重要的一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对他们及时关注,发现有问题的同学要及时进行适度的引导,减少其科研学习的压力,帮助他们调节好情绪。邀请一些专家对对研究生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就业、等方面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引导教育,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对研究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学校和学院两级要努力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加强学校、导师、辅导员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让学生能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
2.4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从学院和学校的层面上,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是以科研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改革,其中奖助体系改革是切入点。通过改革,明确学校、学院、导师和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的职责,统筹并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加大科研助学的力度,在国家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学校加大投入,提高研究生待遇。
总结
随着国家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也将成为各个高校工作的重心。而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复杂性,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学校、导师、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颉.对研究生教育的扩招以及发展的若干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05(6).
[2] 李扬 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1(5).
[3] 郭俊.曾伟 中国研究生管理研究现状与反思:2000~2010[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
[4]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