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心中开出一朵花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lov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岁的王硕曾是新疆昌吉一所重点中学高二尖子班学生。由于同学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王硕感到很不适应,性格也变得怪异,撕书、不交作业、经常发呆……经医院诊断,王硕患上了抑郁症。“这个世界一点也不美好。活着为了什么?人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患病后,王硕常常这样自言自语。5月4日,举国青年都在庆祝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王硕却选择了跳楼这种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悲痛的母亲在整理儿子遗物时,发现笔记本里让她心酸的一页。这页纸被王硕用一根竖线分成左右两栏。左边是“死的理由”,有6条,包括:得病、高考、休学、退学、高中乐悲参半,最后一条是“没有追喜欢的女孩,只会偶尔揪她的辫子”。右邊是“活的理由”,如燕(我猜应该是他喜欢的女孩名字吧)、NBA、伦敦奥运会、动漫、棋、《武林外传》、历届票房电影……总共有23条之多。让人难过的是,23条“活的理由”终究在内心的天平上没有压倒6条“死的理由”。
  也许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想象中的纯洁和完美。1918年11月初,梁济60岁生日前夕,为准备给他祝寿,家人进行大扫除。他因此到朋友家小住,说生日那天回来。11月7日,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开了家。三天后,即民国七年十一月十日,梁济自沉于别墅附近的“净业湖”,即今天的积水潭。
  父亲的自杀对经年进行人生思考也想自杀的梁漱溟是一个启示。他开始用一生研究“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样一个深奥的人生哲学课题。“人的一生要解决三个关系。首先是,人和物的关系;再次是,人和人的关系;最后是,人和内心的关系。”这是他得出的结论。懂得担当的梁漱溟用95岁的高寿完成了当年对父亲所言 “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的行为证明。1983年,美国学者艾恺教授对梁漱溟进行连续十余次访谈。后来,三十多小时的录音被整理成一本书,名字就叫《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书中有这样一段易懂却引人深思的话: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说话好好说,去相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1995年,37岁的几米遇到人生一个重大事件,罹患血癌,凭借对美好世界的热爱和强大的内心力量,他最终战胜病魔,在生命的长河中逆流而上,成为台湾最著名绘本作家。几米在自己的作品《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里写下这样的话:落入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
  “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上面的诗句,诗人食指写给自己的内心,也写给世界上每一个追问人生意义的人。
  顽强地活着,在失望处希望,相信终究寻得见天空那颗属于自己的星星。
其他文献
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在那懵懂的生命之初,我们不曾知晓,自己的到来给了父母多少无法抑制的喜悦与感动,每一个欢笑、每一次跨越,都令他们欣喜;每一声啼哭、每一次跌倒,都令他们揪心。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母想要给你的,不仅仅是一个幸福的童年,还有丰富的知识、美好的品质、瑰丽的梦想,甚至是整个世界……  (尼 莫)    诗诗,我的孩子:  如果五月的花香有其源自,如果十二月的星光有其出发的处所,我知道,你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学生今后利用阅读、写作和交流的基本要素.内容探讨了新时期下多媒体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水平,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在未来必将使得教学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此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