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世纪之星·交流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k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设计既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新课改实施的必然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联系现实生活、角色模拟、文献材料等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问题情境是支架探究教学中“锚式问题”的同义词,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设计既是提高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新课改实施的必然要求。孔子曾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学思结合,才能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高中学生来说,虽然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是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新课改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情境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呢?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策略:
  1.运用多媒体播放历史视频、音频、图片、文字材料等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方法适用于新课导入,即支架探究教学中“锚式问题”的设置,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我在讲《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1929~1933年经济危机》视频,创设问题情境: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是如何应对的?结果怎么样?救星罗斯福宣称:“如果竞选成功,保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接着向学生抛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选谁当总统呢?为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较为感兴趣,开始七嘴八舌地进行讨论,由此导入新课。
  2.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使历史学习形象化、具体化。历史具有过去性,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赋予历史鲜活的生命力,学生才有欲望主动去探究和学习。如我在讲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时,以时政热点彭丽媛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图片为切入点,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到彭丽媛非凡的气质和得体的着装,创设问题情境:彭丽媛在出席不同场合时着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主动进行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由此引出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变迁。
  3.采用角色模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到《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15~16世纪的著名航海家,在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你的航行路线是怎样的?最后到达哪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别以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角色讲述航海探险历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通过模拟航海家,不仅了解航海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航海探险历程的艰险,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险的精神,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4.运用历史文献材料或史学界观点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述重难点问题时,可以通过展示历史材料,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来理解重难点。如我在讲到《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材料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具体材料如下: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門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材料三: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学生通过对以上材料的解读,能够很好地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关于问题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能过于简单,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第二,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现实生活,精心挑选情境材料,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层层分析、逐步解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体现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规律,问题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育学的理论中,反思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考’的另一表达形式。反思就是思考。教学中坚持反思,坚持独立的思考,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作为教师必需的素养。  [关键词]反思; 思考; 教师素养 ; 社会需要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一书中指出:“在教育学的理论中,反思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考’的另一表达形式。反思就是思考。但是在教育学的
期刊
[摘 要]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向文字表达能力转换的过程。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表达能力以及情感体验等各个方面尚在初级阶段,这就造成了历来“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令师生双方都抓狂的局面。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作文教学是一门非常具有灵活性且忌讳形式化的教学。只有在前进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理论指导,才能做好小学作文教学工作。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思维活跃,爱表现,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和实施课堂提问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直接反应了其是否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重、难点是否把握准确,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和为教师提供反馈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做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期刊
[摘 要]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丰富多样的想象能力才能激发对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热情。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想象力;培养策略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进行趣味性教学,让学生打开想象之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图像与语言的联系与结合早已有之。视觉艺术作品或呈现“诗性”审美特质,或于创作形式中整合绘画与文字资源。随着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艺术家对各种媒介元素加以调用和综合,语言文字基本作为纯形式元素得以依托报纸、书籍、海报等包含文字的创作材料呈现于作品中;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语言文字成为观念艺术家艺术创作的重要载体。
  芭芭拉·克鲁格是一名以摄影拼贴而闻名、极具先锋性的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在创作形式上,她将现代艺术开启的挪用、拼贴手法发挥至极,通常将主流印刷媒体上的图片与大胆醒目且极具挑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从而制定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及时改进活动方案,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样一来,语文课改成效就会愈发显著。在评价中进步,进步中成长,学生全面发展,人才价值快速提升,有助于时代教育的创新发展,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善构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布置阅读任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因材施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这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课堂逐渐从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这些可喜的现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后在这种“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浮躁与放任,这种虚假的“繁荣”引得我们深思:这种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大量的调查数据和小学科学教堂教学的实际结果显示,现实中许多教学是低效或者无效的。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是摆在广大师生和家长面前的重
期刊
[摘 要]区域认知能力是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其既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也是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还是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综合性、地域性)和初中生认知特点以及国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课改。新教法重点在于正确认识新课改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与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节,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和掌握课堂内容。  [关键词]
期刊
本文以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为核心,将之还原到1980年代初现代派发生的语境中,厘清其中的核心问题及其争议,并从技术与文艺、现代与传统两个方面,辨析高行健为现代派文艺“迂回”辩护中的“突破”。
  首先,梳理“十七年”时期西方现代派小说在我国的译介和传播。“十七年”时期的中国并非如许多人所直观认为的那样“闭关锁国”,而是组织翻译和引介了大量的西方现代派小说。虽然这些“黄皮书”并未公开出版,而是以内参书的形式存在,但随着“文革”时期大量内参书流散“民间”,现代派的传播范围暗中扩大。可以说,正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