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条件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积累及其品质的影响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防雨池栽方式研究土壤水分对2个品质类型品种蛋白质积累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呈“V”字型曲线。花后7d和14d均以水分亏缺严重处理最高,但至花后35d,济南17以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最低,鲁麦21则以该处理最高。干旱能促进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在灌浆初期的积累,但至灌浆末期转为降低。土壤水分亏缺严重或过多均不利于贮藏蛋白的积累。籽粒中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在开花7d后随着灌浆进程而增加,花后14d土壤水分亏缺有促进积累的作用,而后,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或过多均不利于形成较多的
其他文献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46份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了两年抗甘蔗花叶病毒鉴定,筛选出高抗系8份(K22、CN962、P138、齐318、中自0l、金黄96B、齐319、Pa405),抗病系7份(旱2l、中自0
作物群体特征一般指群体内个体的数量、种类、生育状况及其空间排列、分布和个体间的关联程度等。群体内光照、温度、湿度、风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要素的分布均与作物群体性状紧
通过QTL的连锁关系和性状相关性研究表明,供试的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籼粳分化程度与籼、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籼粳分化度与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
中国野生大豆分布的广泛性,为我们了解和认识野生大豆在自然界中光温反应的规律提供了条件。通过对29个纬度区自然生长的野生大豆不同生育阶段的光温反应特点的了解,明确了不同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因其对目标基因的快速准确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研究以回交转育为基础,远代用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在保持光敏核不育系341
本研究针对我国钾矿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以业已建立的水培快速方法为筛选方法对86种不同的基因型进行了筛选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吸钾速率、钾素利用效率还是生物量,灿稻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