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30cm平作窄行密植应用技术研究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j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079-01
  前言
  一直以来,大豆的种植都是以垅作形式存在,垅作的主要优势是抗旱、抗涝,有助于地表温度提升等优势。目前五大连池市的大豆实际播种面积超过90万亩,占全部的播种面积80%以上,属于黑龙江省最大的大豆产区之一。
  一、试验方法和具体经过
  本次试验使用简单比较法,试验田的具体面积在1~30亩间,播种日期选择在5月6日至5月19日这几天,试验选择的品种是为强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的栽培方式本次选择65cm三垅ck,30cm平窄密,每hm2保苗数量为45万株。本次试验选择的施肥材料为磷酸二铵,每亩施肥的数量是15千克,选择施肥其他品种分别为尿素、氯化钾,施肥数量分别为5千克和2.5千克。施肥方法选择分层施肥法,也就是先大铲三遍,再拔两次生长大的草。65cm“三垅”栽培(ck),每hm2的保苗株数在30万株以上,每亩的施肥类别分别选择磷酸二铵、尿素和氯化钾,施肥数量分别为10千克、5千克与2.5千克;施肥方式同样选择分层施肥法,具体的操作方式是三铲四趟,再拔一次生长大的草。大豆成熟之后,按照密度执行标准,分别在每个地区采10个点,每个点选择的10m2面积当成考种,具体生产总量的计算方式选择实脱式,即每个实验小区的数据参照以产区的实脱产量当成本次试验产量的统计指标。
  二、试验结果分析
  大豆30cm平窄密相比三垅栽培增长数额
  三、增产原因分析
  增产首先一个要素便是增加了保苗的株数,大力扩展了绿色面积,平均每公顷保苗株数和65cm“三垅”相比,栽培数量增加了15万株上下,在相同密度的情况下,增产量主要是因为单株的生活领域得到扩大的表现。其二是因为30cm的平窄密相比于65cm“三垅”栽培,每亩的植株排布更加科学,植株的排布决定了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占据空间范围,收获光照条件较好。整体性的分布特点能够最大程度的使用光能与土地肥力,切实提升大豆的产量,尤其是在密度条件扩大的情况下,30cm平窄密因为距离的缩短,株距得到了延长,有效缩减了每株之间的营养和光照之间的竞争,让整个群体与个体之间保持了和谐的关系,这样生产出的大豆产量也就自然高了。
  四、30cm平窄密栽培法增产的技术核心
  1.品种
  品种选择主要为杆强、抗病害能力高的,且成熟时间短的,有较高产量的矮株或者半矮株品种。
  2.密度
  矮株品种每公顷的种植密度保持在50万株左右,半矮株少一些,每公顷的种植密度保持在45万株左右。
  3.土地
  种植土地的选择,要求其又丰沛的水分条件,且不易受到干旱与涝灾影响的平整土地,保持土地的肥沃度。
  4.下肥
  种植之前,一定要充分施好底肥,大约每亩土地播种前施肥2吨,在秋翻地的时候将肥料下下去。种肥选择化肥,大约每亩地施化肥25千克,具体的下肥方法选择分层施肥法,将总体的施肥总量的75%以深施肥的方式种于10厘米左右的土地下;将施肥总数的25%和种子一起下入土地,播种过程中需要保证出苗的质量。当大豆苗进入分植期的时候,开始下叶面肥,大约每hm2使用15千克钼酸铵、2千克磷酸二氢钾和3.75千克尿素,将以上化肥混合兑水450千克,均匀的喷洒于叶面之上。
  5.设备
  机械设备就是机械播种,30cm的平窄密想要得到高产量,必然要选择等距精量的点播型播种方式,另外也可以选择平面化播种方式,只有这种点播、平面化播种功能相结合的机械设备,才可能保证30cm平窄密得到“三垅”式的整体性栽培功效,以得到最佳的产能生产动力。
  五、结语与讨论
  1.因为30cm平窄密的种植方式是一项全新的大豆高产性的种植方式,五大连池市在最近10余年的时间内开展小区实验与大面积的示范,也更加有力的证实了这个观点,每亩的平均产量超过227千克,相比ck“三垅式”的种植模式,产量增收超过27%,大约每亩大豆能够增收超过48千克,每亩的纯增收金额在95元以上,每亩可以获得的净投资效益约为4.5元。
  2.因为此项技术,有较高的种植密度要求,因此有较高的施肥量,为了防止粗线倒伏的情况,需要选择的品种是杆强度大的矮杆或者是半矮杆的品种,另外因为此项技术之间的株距行距较窄,只能够用铲的方式而不能够用趟的方式。而铲容易受到草荒影响,所以要求在整个的大豆生长繁殖过程中,控制好田间的草量生长情况,在栽培过程中需要保持肥料的充足,才能获得较大的产量,收获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30cm平窄密大豆种植技术,是全新的具有突破性特点的增产化高产能栽培技术,可是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为何却无法在五大连池市大力推广内,可能是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一个是农民对这项技术还没有足够深入的认知;其二是因为这项技术有较严格的要求,有些农民没有具备完全要求的生产条件。在施肥方面,农户长时间以来,习惯了每亩施肥化肥量在15公斤以上,施更多的肥料,是农民自身的经济状况无法支持的。对于草荒问题只能够铲,加大了劳动量;而在土地种植问题的选择上,因为存在一项正茬深翻秋整地的建设要求,最困难的还是播种机的问题。受到以上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扩大面积生产受到了阻碍,如何解决,可以先在有条件的农户中推广,而要想真正大面积的推广使用这项技术,还是得依靠农机部门的研制,以先进的机械技术为指导;另外就是推广农技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未来定能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让这项技术为五大连池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其他文献
目前在海洋开发中,各种用于海洋监测、勘探或进行其他特殊作业的鱼雷型水阻较小的潜器发展迅猛,了解与之相关的水动力学问题是进行设计的基础。当鱼雷型的潜器处在低速的环境
近几年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人们关注,开展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工作。加大林业资源保护力度,让林业资源得到永续发展,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
通过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根茬还田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增加综合生产能力,效益显著,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认可。 Through adopting a series of mea
华北平原是我国中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和输出基地,玉米常在我国粮食作物和中占据着重大作用,研究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及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又这及其重要的作用,再温度变化较为明显
海洋监测数据的有效采集、存储、处理和显示、输出及控制操作,是自动化海洋参数现场监测系统都需要设计和开发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种海洋参数现场监测通用数据采集处理设备的设计方法。设备可以提供多路模拟量、数字量、脉冲量和串口信号形式的海洋监测信息自动采集,现场的大容量信息存储、实时信息显示、键盘输入操作和便捷打印输出,以及滞后的实验室信息显示、分析、查询和处理等丰富功能。该设备简单设置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种海
一、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  1、玉米矮花叶病:(1)症状。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矮花叶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种。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除传播病毒外,对玉米的危害亦很严重。蚜虫刺吸的同时吐出一种唾液,影
我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18万亩左右,是我省的主要秋粮作物,其中10万亩为旱作玉米面积,为提高我市旱作玉米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玉米技术高产高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