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中华猕猴桃对细菌性溃疡病的抗性评价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猕猴桃是原产于中国的本土果树,野生种质资源丰富,系统评价中华猕猴桃野生种质对细菌性溃疡病的抗性,筛选优异抗病种质,可为猕猴桃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高感中华猕猴桃‘红阳’、耐病美味猕猴桃‘徐香’品种为对照,利用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人工接种离体枝条的方法,对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内收集自7个省份的129份中华猕猴桃野生种质进行抗性评价.基于枝条上的病斑长度将种质划分为高抗至高感7个等级,发现中华猕猴桃野生种质间存在明显抗性分化,其中含高抗种质1份、中抗种质1份、低抗种质3份、耐病种质5份、低感种质25份、中感种质15份及高感种质79份,抗病种质比例仅为3.87%.在供试的猕猴桃种质中共筛选得到5份野生中华猕猴桃抗病种质,其中‘四川B2585’为四倍体,‘湖北3021’‘江西B2755’‘湖南B2243’及‘湖南B2244’为二倍体.研究结果证实,对中华猕猴桃野生种质进行抗病性评价可直接筛选获得高抗种质,用作抗病育种的亲本材料,或作为材料进行抗病机理研究及抗病基因挖掘验证,为中华猕猴桃高抗种质的开发创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石油作为第二次能源转型载体已有100余年,期间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技术不断呈现,具有标志性的蒸汽裂解、催化裂化、烷基化、催化重整和加氢裂化等技术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新技术呈现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石油加工流程日趋复杂,从早期单一燃料油生产逐渐转向炼化一体化生产,推动炼油与化工产品生产协同发展。随着第三次能源转型日趋显著,石油产品的燃料端需求将逐步减少,但化工端需求将大幅增加,石油加工将逐步转向全化
基于SBM-Malmquist模型测算的2003—2020年我国280个地级市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将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渐进DID模型实证检验了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政策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并采用DEA-BCC模型进行拓展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显著抑制了地级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政策效应会因城市所处地理区
首次报道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茯苓作生物工程育种,取得融合菌种,在空徽霍山县境内进行野外栽培试验的结果.亲本P1、p578经茯苓菌丝体原生质体分离、融合、标记和融合子检出、培养和鉴定等步骤后,制成栽培种F1、与P1、P578同时进行了对比栽培。试验结果:P1均产为0.5kg/窖,P578为2.20kg/窖;F1为1.73kg/窖;F1产量介于2个亲本之间,产量不够理想,对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该文作者在界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点”与“面”概念的基础上,基于UbD(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教育理念,提出以点及面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研究。在鉴赏教学中,教师以床榻为鉴赏的点,引导学生由浅至深,于个体中把握全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蕴,探究《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文化内涵。实践证明,以点及面的教学流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和文化理解素养,进而提高了
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存在规划科学性不够、缺乏实用型人才、缺乏支柱产业、乡村融资困难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包括依据地域环境特征统筹科学规划、搭建乡村发展平台吸引人才施展才华、打造支柱产业与塑造产品品牌、推动乡村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滋燥养荣汤熏洗治疗腹膜透析尿毒症病人皮肤瘙痒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肾内科住院的48例慢性肾脏病5期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病人均接受一般治疗,对照组加服巴喷丁片,观察组加用滋燥养荣汤,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瘙痒程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与动力。趣味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新课程背景下,以影响趣味化教学相关因素为切入点,提出趣味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为探究猕猴桃AcWRKY70转录因子在不同抗病性品种中响应猕猴桃溃疡病胁迫的作用机制,以抗性病品种徐香和高感病品种红阳猕猴桃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AcWRKY70基因,并对红阳AcWRKY70基因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对编码蛋白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及亚细胞定位预测。通过RT-qPCR分析AcWRKY70基因的组织特异性,不同抗性猕猴桃品种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a)和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
为筛选猕猴桃抗溃疡病砧木,以贵州省野生猕猴桃属植物为试材,进行离体枝条和扦插苗枝条抗病性检测,测定其病情指数,评价抗病程度,并以高抗材料为砧木,贵长和红阳猕猴桃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观测嫁接后的成活率与保存率。结果表明:10份野生猕猴桃属材料离体枝条接种溃疡病菌后病情指数在0.0%~48.2%之间,扦插盆栽苗枝条接种溃疡病菌,病情指数在0.0~42.4之间,对猕猴桃溃疡病均具有抗性。以其中3份高抗材
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侵染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是全球猕猴桃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细菌病害。为探明福建、安徽、四川和陕西4省Psa菌株的生物型和遗传多样性,用5对PCR特异性引物PsaJ-F/-R、PsaK-F/-R、Tac-F/-R、Con002-F/-R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