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与生活载体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888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观是“现实的个人”在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对象性活动中生成和反复确证的社会意识.对于根植于物质实践的社会意识,“不能把思想同思维着的物质分开”,而是应当从人们的物质实践中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时代出场,重在以高位势的思想引领转变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需要进行思想启蒙和道德教化,但终究是在人们创造并享有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对象性活动及其对象化关系中实现的.以物质生产与社会交往为核心内容的物质实践,从整体性上构成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之一致性的动力机制,以及培育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之互成性的生活载体.
其他文献
“互联网+微课”是时下兴起的一项新的教学改革形势,以“小熊学地理”系列微课为例浅析“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互联网+微课”开发投入大,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和解放理论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并形成了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种研究思路.随后经过30多年的持续演化,先
热应激对奶牛的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并且降低奶牛生产性能,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热应激蛋白70(HSP70)作为分子伴侣,在奶牛发生热应激时能保护机体免受或减轻伤害。本文以温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