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中学生地理成绩普遍不高,已影响到高考总体成绩,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地理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面对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本文作者根据十几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激发学生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途径
  在实施新课改的中学教育改革中,高中地理教学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一是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课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师资缺乏、成绩较低,在高中阶段,学生仍然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高考总体成绩,中学地理教师也感到无能为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成为摆在所有中学地理教师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十几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下面,分别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激发学生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课堂角色
  地理教师应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面对新课改的新形势,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和裁决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完全没有什么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用说创新了。新课改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人的位置,把学生的学习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已有的地理知识水平,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可以采用讨论式,可以采用辩论式,学生学习方式,可以是专题探讨、课题研究,可以是实验分析、实地探究,只要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都可以运用。
  二、应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
  地理教师具有渊博的地理文化知识,不仅是教学成功的需求,更是赢得学生崇拜的资本。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知识,更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材教法知识,并不断进行继续教育,从报纸、杂志上学习最新的地理信息以及当前最新的地理学研究动态,这样使教师的教学生动、充实,比如向同学们展示我国的领海基线,以及钓鱼岛所处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我国的领海主张,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感,使学生更愿意主动的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同时,地理教师更应增加情感投入,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把书本知识简单的搬移到学生脑袋里的过程,而是师生知识、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可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往往获得比知识的教授更极大的力量,只要师生之间产生了共鸣、信任,就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强烈动机,并产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三、应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地理学科既具有人口、物产、习俗等人文方面的地理知识,又有抽象的气候、地质、水文方面的自然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并且与人类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着。世界各地的生活习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相适应,人们的服饰打扮、建筑风格、饮食起居都与地理密不可分的,都可以用地理知识解释各地特有的生活习惯。比如,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的长袍,是为适应其所居的炎热的热带沙漠气候,爱斯基摩人穿毛皮衣服,是为了适应极地严寒的气候。东南亚国家的房屋多顶子尖,还有很多高脚屋,主要是适应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陕北地区人们住的窑洞,与所处的黄土高原的土质也有直接关系,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旅游知识。在自然地理教学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现象进行地理教学。如在教授“锋面雨”时,教师可以直接提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处以积极思考中,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这种冷锋过境的所产生的天气现象。教师把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能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和运用新课改理念教学对高考文科成绩差距很大,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扩大课堂信息量,具有紧迫性。教师利用大屏幕投影,将所学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声有色,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记忆。例如在学习“东南亚”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看泰国的热带雨林风光,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把复杂的抽象的漫长地质形成过程动态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要比教师的讲解印象深刻。比如对于“珊瑚礁的形成、褶皱与断层”等知识的学习,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内在驱动力,教师的很大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感到地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清苑县清苑中学)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一、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如塑料块)和液体(如盐水)的密度。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教学过程:量筒的使用:1.如何测密度: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由公式算出
期刊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美术欣赏课程是重要的人文学科,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当中,美术教师要因势利导,突出“生本理念”,运用探究性
期刊
【摘要】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习阶段目标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因此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确、规范是件很重要的事。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字母的识记、音节的拼读若单调枯燥,学生就很容易厌倦。如何把枯燥的、不吸引学生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效果呢?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