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打夏盹
六月是季节交替的时候。从春天过渡到夏天,温度有变化,气压和湿度也有改变。中医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天气热了,阳气升了,我们紧跟其后,增加自己体内的阳气。但要注意的是,要给身体一些适应内部变化的时间,不可一蹴而就。六月白天时间长阳气多,可以晚睡早起,阳气充盈的时候出去晒晒太阳,作为健康的储备。晚上睡得不够,中午可能犯困,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做做瑜伽或静坐冥想养神。
清淡饮食养胃肠
夏天的特点是热、燥,故应以凉克之,以清驱之。因此,夏季饮食养生的关键在于“清”。六月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体内阳气富余,就别再吃热性食物了,应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有两种味道可以多饮,一个是酸味,可以调节汗液分泌;一个是苦味,有调节烦躁心绪的作用,如酸梅汤、菊花茶等。刚接触炎热,身体会觉得比酷热时更难耐热,有人就拼命地吃生冷食物,这种外热内冷很容易让胃肠受凉。所以,吃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可以多吃一些杂粮,调和一下阳气。
名医私方:不吃反季节食物。曾有位名医善于养生,他吃东西的种类很杂,花样经常翻新,但都是当季食品,从不吃反季节食物。他认为食物都有自己的“气”和“味”。但它们只有在当令时含的气味才够,即吃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我们冬天可以吃到西瓜,但只有干巴巴的红色,夏天也可以吃到白菜,但已经不是冬天那种厚帮多汁的菜味儿。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菜,会导致食品寒热不调,气味混乱,成为所谓的“形似菜”,没有时令的气质,只有食物的形状而失去了本来的性质。即使吃了也更多是心理满足,客观上食疗效果不大。
夏季养心重“养神”
按照中医的养生理论:“春养肝、夏疗心、秋补肺、冬固肾。”暑热季节,骄阳似火,热气蒸人,人体气血运行都要与环境相协调,此时宜静心养神,避免情绪激动而生发肝火。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中医说的“心”,不仅仅指心脏,包括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养心,调节情志为先。养生莫若养性,贵在讲究精神卫生。夏天,炎热的暑气往往使人心烦急躁,易怒发火,这对心身健康是有害的。因此,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的心境,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思想平静下来,避免心火内生,做到“心静自然凉”。古代养生家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里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活动,既可开阔心境,又能锻炼身体。
六月是季节交替的时候。从春天过渡到夏天,温度有变化,气压和湿度也有改变。中医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天气热了,阳气升了,我们紧跟其后,增加自己体内的阳气。但要注意的是,要给身体一些适应内部变化的时间,不可一蹴而就。六月白天时间长阳气多,可以晚睡早起,阳气充盈的时候出去晒晒太阳,作为健康的储备。晚上睡得不够,中午可能犯困,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做做瑜伽或静坐冥想养神。
清淡饮食养胃肠
夏天的特点是热、燥,故应以凉克之,以清驱之。因此,夏季饮食养生的关键在于“清”。六月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体内阳气富余,就别再吃热性食物了,应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有两种味道可以多饮,一个是酸味,可以调节汗液分泌;一个是苦味,有调节烦躁心绪的作用,如酸梅汤、菊花茶等。刚接触炎热,身体会觉得比酷热时更难耐热,有人就拼命地吃生冷食物,这种外热内冷很容易让胃肠受凉。所以,吃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可以多吃一些杂粮,调和一下阳气。
名医私方:不吃反季节食物。曾有位名医善于养生,他吃东西的种类很杂,花样经常翻新,但都是当季食品,从不吃反季节食物。他认为食物都有自己的“气”和“味”。但它们只有在当令时含的气味才够,即吃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我们冬天可以吃到西瓜,但只有干巴巴的红色,夏天也可以吃到白菜,但已经不是冬天那种厚帮多汁的菜味儿。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菜,会导致食品寒热不调,气味混乱,成为所谓的“形似菜”,没有时令的气质,只有食物的形状而失去了本来的性质。即使吃了也更多是心理满足,客观上食疗效果不大。
夏季养心重“养神”
按照中医的养生理论:“春养肝、夏疗心、秋补肺、冬固肾。”暑热季节,骄阳似火,热气蒸人,人体气血运行都要与环境相协调,此时宜静心养神,避免情绪激动而生发肝火。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中医说的“心”,不仅仅指心脏,包括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养心,调节情志为先。养生莫若养性,贵在讲究精神卫生。夏天,炎热的暑气往往使人心烦急躁,易怒发火,这对心身健康是有害的。因此,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的心境,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思想平静下来,避免心火内生,做到“心静自然凉”。古代养生家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里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活动,既可开阔心境,又能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