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硬笔楷书上下结构临摹教学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书写是一门艺术,写好汉字除了要掌握好最基本的笔画以及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汉字的字体结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好字。上下结构的字是常见的汉字,因此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尤为重要。写好上下结构字,可以先从临摹开始,且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关键词:汉字;上下结构;书法;临摹教学
  新课标在3-4年级的识字与写字中明确提出:“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二学段关于写字目标的要求,归纳起来无外乎写好并会临摹正楷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字。要逐步达成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首先要学会临摹,把正楷字写好。写好正楷字除了要掌握最基本的笔画以及书写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汉字的字体结构特点。上下结构的汉字比较常见,因此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尤为重要。写好它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一、上下结构的概念
  《现代汉字学》把整字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只有一个部件的是独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的是合体字,上下结构是指该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按上下顺序排列而成的结构,根据构字技巧可分为五种形式。
  第一种是上下字形相同,上部分小,下部分相应大,上下不可相离太远,若上下结构横笔多时,排列需整齐,点要画清,横笔等距且抗肩,疏密向背要分明。如吕、多、哥、炎等。
  第二种是上下字形一缩一放的字,这样的字不可写得过长,如宝盖的覆盖,宝盖宜宽下宜窄;有的宝盖不宜宽,上收下展字不赖。如舍、普、矣、容等。
  第三种是上下字形部件相向,各个笔势要聚拢,采用“黏合”之法,几部件相呼应、相联系,互相映带字灵通。如定、逢、念、色等。
  第四种与第三种相对,上下字形部件背靠背,各个笔势要互相迎让,上凹下凸,纵向弓背,整个字体四方平衡。如背、至、紫、夏等。
  第五种是上下部分平分,上部分的笔略向左上书写,下部分的笔画略向右边移动,互相穿插,横竖交错要稳健,不可上下分裂。如恙、思、皆、皇等。
  此外,对于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重心的控制和上下两部分的避让、穿插,按照具体字形结构对症下药。
  特别注意的是,上中下结构其实也是由上下结构的一种,可以参照上述所归纳的规律来书写,如意、章、墨、茶、篮、慧等。
  二、书写存在的问题
  (一)间架结构掌握不全
  汉字由一定的笔画构成,具有一定的间架结构,如对汉字书写的基本技能掌握不全,汉字就会变得横趄竖仰,上下结构的汉字更是难以把控。要处理好笔画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笔画的书写,教师不能一味教授学生该字的每一笔画,这样处理缺乏整体概念,缺乏整体把握的技巧,不利于学生记忆,且写出来的字也不美观。笔者发现学生书写主要存在这样的问题:1.一个上下结构的合体字被写成两个独体字。2.上下结构的合体字被写成一个独体字。3.将上下结构的合体字拆字书写。
  (二)书写姿势不规范
  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书写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写字的状态等出现了偏差:1.只用一只手写字,另一只手或按着抄写的课本或放在口袋。2.不是抄写的书斜着就是身体斜着;有些学生写字时眼睛离纸张过近;有些趴在课桌上书写,有些是用手托着下巴写。3.握笔书写时,手指过于靠近笔尖,无法看到所书写的汉字。4.书写时,笔杆向前靠,用力过度。
  三、写好上下结构的字的要诀
  (一)眼到
  看字形,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笔画布局,感受字的间架结构感知字形。写字教学片段以中段学生的写字基础为起点,中段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书写前,可留出时间让学生观察,充分认识、了解上下结构汉字的特点。
  1.认识米字格
  米字格即在方格内印有米字形虚线的格,多用于临摹,因米字格的构造更能体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笔画形状特点,有助于安排间架及笔画,更容易让人看出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故多用于小学生练字。以“吕”字为例,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掌握书写要领,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字的主要特点:上下字形相同,上部分应适当小,下部分相应大,排列需整齐,不可上下相离太远。再让学生观察起笔应落在米字格的哪一处,迁移运用这种方法写好其他类似的汉字。这样以点带面,既不过于细致,又体现教师的指导,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中段写字教学特点。
  2.把握字体结构
  汉字由笔画和部件构成,写好汉字,特别是上下结构的汉字,先要熟悉笔画,充分把握字形结构。因此,学生在观察字形结构时,教师也可从旁指导,基于字的上下两部分的扩展外形,书写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相聚
  字有重心,只有重心准了,字才不会东倒西歪。独体字只有一个重心,比较好找,亦易处理;上下结构的字由两个甚至多个结构单位构成,每个结构单位都有自己的重心,这就说明上下结构的字至少有两个重心,一旦处理不好重心就容易偏离,出现合体字变独体字的现象。这就需要把上下两部分重心合理地向中间靠拢,合二为一,形成一个重心区,才能使整个汉字形成一个整体。
  特别是至、夏、黄、色、要、哥这類合体字,书写时要把两部分重心往中间靠拢,相聚在一起,如右图所示,美丑立见。
  (2)相离
  相离的合体字一般出现在上下结构中结构横笔多时,排列需整齐,点要画清,横笔等距且抗肩,疏密向背要分明。由于这两部分类似相密,靠得太近会出现整体偏小的现象。因此要把两部分的字分开些,如此,这个合体字才会显得稍大些,也会更美观;但上下分开后会造成松散的结构缺憾。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调整各笔画之间的距离与姿态,体式上要紧凑连贯,做到形散而神聚,笔画与笔画之间产生呼应关系。如右图所示。   (3)相错
  顾名思义,相错的合体字其上下两边是要相互错开,当上下两者相错时,这两部分的部件力求中宫饱满,上下错落安排,笔画穿插,字形内紧外松,抱成一团,如此便可打破字势的平板,增加文字的动感。诚如《八诀》所说的“四面停匀,八边具备”。如右图所示。
  “取古人之书而熟观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观察上下结构合体字两部分的“胖瘦”关系、“大小”关系,抓住字的书写比例,找准各部分的位置,并记住这些方式,才能进行下一步——临写字。
  (二)手到
  1.书写姿势
  在临摹时,不端正的书写姿势会造成汉字结构的混乱。因此,在掌握左右结构合体字的结构规律之外,也要关注书写者书写的姿势。应做到头正:书写时头摆正,不能向左或向右偏,并略向前倾,眼睛距书本一尺(大约30厘米)左右。身直:胸挺起,背撑直,胸口里桌沿一拳(大约10厘米)左右。肩平:两肩齐平,不能一边高,一边低。臂开:两臂自然张开,左手五指伸开按纸,右手书写。足安:双脚自然平放在地上,两脚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和脚跟同时着地。
  2.握笔姿势
  教会学生写字非一日之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也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常要靠外部压力,而不是自觉行动,但书写教育的习惯养成主要在小学中低段,这就更需要教师做学生写字的有心人。从握笔抓起,拿硬笔书写来说,重点要让学生清楚握笔杆的几个关键部位和掌心虚空、关节不能凹陷,以及笔杆从虎口靠右斜出的要领。在学生写字时关注学生的握笔姿势,纠正巩固学生的握笔姿势。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笔画,也才能写出结构处理良好的合体字。
  临摹一定要细心,特别是上下结构的字体,稍有不当,字的整体框架就被打破,写出来的字显得不伦不类。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在细节方面的处理,因此所临字帖中的字对每个细节的处理是我们所要重点观察、学习的。在临摹过程中看清字帖是如何衔接、呼应的,关注每个笔画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楷书通过起笔藏锋、行笔中鋒、收笔回锋露锋来书写。字的整体笔画配合紧密美观关系。熟练后可以更深入地观察章法及情感的运用。
  (三)心到
  学生写完汉字后还要学会回看,比较自己所写的字与所临摹的范字之间有何差异,并仔细分析,对自己所写的字进行修改,反复练习,这样步步深入,避免书写练习一直维持在一个水平上,难以提升。学生只有学会了反思分析,书写才会有真进步。
  明代书法家解缙《春雨杂述·学书法》有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字帖,布置间架,捏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合体字中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比较复杂,但只要用心钻研,专心临摹,不断总结,从临摹中习得自己的经验,就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硬笔楷书。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和教育是相互作用的,教育受到文化的制约与影响,文化也因教育而得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千年沉淀,留下了一大批优秀文化,这些文化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但可以教育、引导学生,更能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在学生管理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教育、管理经验,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及水平。  关键词:灰塑艺术;育人活动;文化育人
摘 要:小学高年段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运用阅读技巧从各种各样的阅读中获取信息。“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行深度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读数学”教学策略:读数学教材,抓住学习的本质;读数学习题,深挖数学信息;读数学课外书,感受数学文化;读生活中的数学,延展学科界限。“读数学”教学能让学生重视数学学习方法的应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关键词:小
【摘 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更是语言表达的实际实施者。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将学生放在首位。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能说得精彩,在想说、会说、能说的情境中纵深思维,立足能“言”与善“辩”的两重境界,建构“造境”、“模仿”、“体验”、“扣词”、“构建”、“交流”等六种系统训练学生“说”的有效实践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育;语言表达能力;实践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
摘要: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处理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会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家校合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要重视家校沟通。笔者就班主任工作中家校沟通方面谈谈几点建议:用心准备,从需出发;坦诚相对,及时指引;出现问题,勇于面对;用好微信,传播能量。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家校沟通;家校合作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
【摘 要】小学双语教学是提升小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要突出对小学生双语综合知识的应用,加强教学管理,突出师资教学引导,从全校师生以及综合发展着手,形成小学双语教学全面发展的新局面。本文主要从小学双语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站在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从队伍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构建小学双语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双语教学;对策  小学双语教学突出的是小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摘 要: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载体。文章从一节具体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案例出发,分析数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环节,探究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学习兴
摘 要:新课标指出,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符号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数学学习密切相关。教师应重视数学符号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应用数学符号的过程中增强符号意识,提高使用符号的能力。因此,文章就学生在数学符号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策略,为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符号意识主
摘 要: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能力体现为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的语文能力。所以,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论述了将思维训练与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巧妙结合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思维训练;语文能力;基础知识训练;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语文能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高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做好教师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积极自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从容应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学习任务。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新一轮学习革命正在向我们走来。标志
摘 要: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和进步毋庸置疑,然而当各种网络信息渗透到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面对双刃剑般的网络教育,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其成效并不是一挥而就的,教师必须要尽自身最大的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相对健康且和谐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促使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信息时代;网络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是性格品德养成的关键阶段,思想品德教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