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综合应用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e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CT在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将1189例癫痫患者均应用常规的抗癫痫药物系统治疗6个月,将其中符合难治性癫痫诊断的160例,从中随机选取80例患者全部进行CT螺旋扫描,依据CT扫描结果,将CT阳性结果的患者分为A组,阴性患者分为B组,其余80例患者作为C组。A、B两组患者除继续应用常规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外,均联合应用其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A组患者辅助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和维生素E治疗,B组患者则加服中药及维生素E治疗,C组继续应用常规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12个月后再对三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 A、B两组患者经过12个月的联合治疗,A组的有效率为74.6%,B组的有效率80.0%,与联合治疗前疗效有较明显的提高。C组的有效率为40.0%。 结论 CT在探讨难治性癫痫的病因中有着重要作用,对其治疗方案的制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CT;难治性癫痫;抗痫药治疗;中药治疗;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中图分类号] R7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5-0059-03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CT in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epilepsy
  PAN Binghua WANG Aiwu LENG Xiaobing LI Yumei XIE Xinyuan WANG Xiang
  Yichun Third People’s Hospital,Yichun 33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epilepsy. Methods 1189 patients with epilepsy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antiepileptic drug systematic treatment for 6 months. Among them, 160 patients met the refractory epilepsy diagnosis, of which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receive CT spiral scanning, and based on the CT scanning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positive CT results were assigned to group A and those with negative CT results were assigned to group B, and the rest 80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group C. In addition to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first-line antiepileptic drugs, both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give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ther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Group A was assisted with 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 and vitamin E treatment; group B was given additional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vitamin E treatment; group C was given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first-line antiepileptic drugs. Twelve months later, efficacy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12 months of combined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was 74.6% and that of group B was 80.0%, and the efficacy of both group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C was 40.0%. Conclusion 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scertaining the pathogenesis of refractory epilepsy and has important guiding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 programs.
  [Key words] CT; Refractory epilepsy; Antiepileptic drug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
  癫痫(epilepsy)是一组疾病和综合征,以脑部神经元反复突然异常过度放电所致的间歇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特征,约20%~30%的癫痫患者转为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是指合理使用2~3种第一线抗癫痫药物,经过2年以上正规治疗,监测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仍不能有效控制癫痫,且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的一类癫痫[1]。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本研究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诊断为难治性癫痫患者80例,在CT扫描结果指导下,选择治疗方案,达到控制病情的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癫痫患者共1189例,经过6个月的常规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由3名临床医师按照难治性癫痫的标准再诊断,从中筛选出符合难治性癫痫诊断的、治疗效果差患的者160例,其中男105例,女55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9岁,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12~69岁,平均(35.16±11.2)岁。??病程最短6年,最长35年,平均(18.4±4.3)年。随机选取80例患者全部进行CT容积扫描,扫描结果:脑肿瘤2例(脑膜瘤),蛛网膜囊肿2例,局限性脑组织发育不良2例,脑裂畸形2例,脑组织软化3例(外伤性),脑实质异常钙化1例(由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脑萎缩60例。阳性总病例65例(有些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阳性病变)。根据CT结果分为两组,除2例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外,将其余63例阳性患者分为A组,阴性患者15例分为B组。未行CT容积扫描的80例为C组。
  1.2 方法
  予以药物和重复经颅刺激治疗。
  1.2.1 药物治疗 A组患者用常规一线抗癫痫药和维生素E(100 mg/d)治疗;B组患者用常规一线抗癫痫药、中药(北京同仁堂的医痫丸:每次3 g,每日2~3次,小儿酌减)和维生素E(100 mg/d)治疗;C组患者继续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1.2.2 重复经颅刺激治疗 A组患者在维持药物治疗的状态下,进行物理辅助治疗。采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设定初始治疗参数,频率0.5 Hz,强度为患者静息运动阈值的90%,每日600个脉冲,之后根据患者耐受性加大刺激强度和刺激量,最大强度为患者静息运动阈值的140%,最大刺激量为每日1000个脉冲。每天2次,每次15 min,10 d为一疗程。开始3个月,每月一个疗程,以后每2个月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小板、肝肾功能及脑电图检查,常规行内科和神经系统检查项目,如体重、血压、脉搏和呼吸等基本情况,并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6个月的癫痫发作次数和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全国癫痫4级判定标准[2]:控制:临床症状完全控制无发作,时间已超过用药前最长时间2倍以上;显效:发作频率减少≥75%;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无效:发作频率减少<50%或反而加重。总有效率=控制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
  经过12个月的随访,A除2例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外全部完成实验。C组则有5例脱落,其中3例是因随家人外出而失访,1例走失,1例转诊他院。
  2.2 疗效结果
  A组63例全部用常规一线抗癫痫药、维生素E和物理治疗。B组15例全部用常规一线抗癫痫药、维生素E和中药治疗。C组75例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三组患者经过12个月疗效观察,A组的总有效率为74.6%,B组为80.0%,C组为40.0%。A、B两组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C组疗效不理想。见表1和表2。
  表1 三组疗效结果[n(%)]
  注:χ2=15.62,P<0.05
  表2 三组疗效与病程关系[n(%)]
  2.3 不良反应
  A、B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多出现在药物加量期第2周和第3周,多数为一过性,经减慢加药速度及坚服药后症状逐渐消失。C组患者在用药1周后就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缓慢。服药期间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见表3。
  表3 三组不良反应结果[n(%)]
  3 讨论
  癫痫是发病率仅次于中风的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全世界大约有6000万癫痫患者,我国大约有600~900万[3]。癫痫病的治疗至今都是国内外医学界的一个难题,约有25%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成为难治性癫痫[4],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神经系统五大难治性疾病之一。因此,制定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从表3可以看出C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两组。
  本研究依据CT扫描结果,将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80%以上,高于文献报道。原因有三点:①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②与应用重维生素E有着密切关系。钟斌才[5]等研究表明加用维生素E可使难治性癫痫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维生素E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起到辅助抗儿童癫痫作用。③采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国外自1993年开始既已有学者开展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6]。国内近些年来,低频重复经颅刺激作为癫痫特别是难治性癫痫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已被用于临床研究[7]。低频重复经颅刺激通过制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影响痫性放电,从而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对癫痫状态下皮质兴奋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诱导突触间长时程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实现的[8]。我院近几年开始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癫痫和难治性癫痫,均收到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器质性的难治性癫痫疗效更佳,与Fregni等[9]及Menkes等[10]的研究相似。目前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参数设定和治疗周期没有统一标准,参数设定和治疗周期的制定参考Fregni[11]和Tergau[12]的研究,再根据我院的治疗具体情况确定。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能降低皮层兴奋性、抑制皮质神经元得异常放电,故可作为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无创伤、非药物的治疗方法[13]。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疗效与病程成反比,病程越长疗效差,病程越短疗效越好,与胡萌等[14]研究相同。本组患者病程长,脑萎缩发生率高达75%,在A组患者中脑萎缩占92.3%,此组患者前几个月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有效率仅40%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配合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有效率逐渐提高,到一年半以后才达到满意效果,达到74.6%,可能与本组患者脑萎缩发生率高有关,脑萎缩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差,药物用量加不上去,不良反应出现比较早有关,而影响药物疗效[15]。   本研究中80例患者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2例脑膜瘤患者经过外科手术后已痊愈,其余78例患者全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了正常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而C组患者的有效率仅为40.0%,明显低于A、B两组患者,由此可见CT在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谭启富,李龄,吴承远. 癫痫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6.
  [2] 吴立文,刘慧. 关于癫痫药物治疗靶点的探讨[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7):452-455.
  [3] Witte H,Iasemedis LD,Litt B. Special issue on epileptic seiznre prediction[J]. IEEE Trans Biomed Eng,2003,50(5):537-539.
  [4] 黄华,晏勇,蔡志友,等. 托吡酯对皮质发育障碍所致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 27(8):422-423.
  [5] 钟斌才,李焕,黄如章. 维生素E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患儿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5):533-534.
  [6] Steinhoff BJ,Stodieck SR,Zivcec Z,et al.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 of the brain in patients with mesiotemporal epileptic foci[J]. Clin Electroencephalogr,1993,24(1):1-5.
  [7] 张丽娜,武士京,陶华英,等. 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探索[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 10(2):230-234.
  [8] 李倩,武士京,陶华英. 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3):273-275.
  [9] Fregni F,Thome-Souza S,Bermpohl F,et al. Antiepileptic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tical malformations:An EEG and clinical study[J]. 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2005,83(2-3):57-62.
  [10] Menkes DL,Gruenthal M. S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a patient with focal cortical dysplasia[J]. Epilepsia,2000,41(2):240-242.
  [11] Fregni F,Otachi PT,Do Valle A,et a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epilepsy[J]. Ann Neurol,2006,60(4):447-455.
  [12] Tergau F,Naumann U,Paulus W,et al.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mproves intractable epilepsy[J]. Lancet,1999,353(9171):2209.
  [13] 郑兴珍,武士京,陶华英. 重复经颅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J]. 临床荟萃,2008,23,9(9):681-683.
  [14] 胡萌,刘欣欢,李臻,等.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3):281-282.
  [15] 潘炳华,汪爱妩. 100例精神患者脑萎缩CT图像的分析研究[J]. 医学信息,2013,26(28):84.
  (收稿日期:2015-04-2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TVS)软性指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有症状且卵巢大小正常的经腹腔镜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8例进行TVS检测,选取相关的TVS软性指标,评价其是否可以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结果 TVS各项软性指标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卵巢固定于子宫(81.2%、88.5%和83.2%)、卵巢固定于髂动脉(53.5%、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个案管理模式的运用对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自我管理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将2013年6~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飞英街道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6个月的社区个案管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和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检测
[摘要] 目的 了解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79例住院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7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家属当中健康无症状的男性作为对照组,两组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社会支持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 观察组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
[摘要] 目的 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罗哌卡因对脊柱后路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 方法 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DEX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DEX持续至手术结束后24 h),术后均以罗哌卡因在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 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拔管后6~72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术后首次镇痛需要时间延迟,盐酸曲马多总量减少(P<0.05);C组拔管后VAS评
[摘要]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或阿卡波糖后降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140例单用二甲双胍12周以上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70例)与阿卡波糖组(70例),随访12周,观察血糖等各项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
[摘要] 目的 观察宫颈LEEP术后辅以壳聚糖抗菌膜对宫颈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将200例宫颈LEE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观察组(术后放置壳聚糖)与对照组,分别于术后每周一次来院复查宫颈,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阴道流血量及持续时间、阴道排液情况。 结果 观察组宫颈愈合时间明显缩短,阴道排液及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壳聚糖抗菌膜对LEEP术后宫颈
[摘要] 目的 分析护士人格特征对其工作效能的影响力,探讨适合护理专业人员必备的人格特征。 方法 通过运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MMPI)心理测量软件系统为测试工具,对我院临床100名护士做个性特征与其工作绩效相关性分析。 结果 优秀护士组理解能力、知觉歪曲(44.25±8.89)分,工作忧虑、自我中心(64.62±9.00)分,天真、幼稚(41.87±9.47)分,冲动、控制力、易怒(51.03
[摘要] 目的 了解城乡全科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基本概念、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认知状况,为基层医院全科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对21所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A组)和27所乡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B组)的全科医师进行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病知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基本概念、诊断方法、分组诊断、稳定期治疗、急性加重期治疗等五个方面。 结果 A、B两组全科医师对上述五个问卷问题的答对率
[摘要] 目的 研究贮存式自体输血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与无自体输血组对照,比较产后两组子宫下降高度、宫缩痛、恶露量、恶露结束时间、B超子宫复旧情况等。 结果 贮存式自体输血组术后宫高、宫缩痛评分、恶露结束平均时间、第3天与第7天子宫三径之和、宫腔积液发生率低于无自体输血组,产后42 d平均子宫复旧良好率高于无自体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贮存式自体输
[摘要] 目的 研究游离MicroRNA 34-b(miR-34b)在特发性少精子症和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精浆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特发性少精子症、特发性无精子症和同期因女方因素不孕前来检查的生育力评估正常的健康男性精液各2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精浆游离miR-34b的相对含量,通过方差分析统计各组间的差异,并对精浆游离miR-34b在特发性少精子症和特发性无精子症中的诊断价值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