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参议院选举的胜利,使得首相安倍晋三的长期执政成为可能。于是,摆在安倍面前的外交课题,显得十分迫切。而与中、韩两国的直接对话的破题可以说首当其冲。所以,7月29日至30日,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斋木昭隆对中国的访问,被外界格外关注,甚至,斋木昭隆还被有些媒体冠以安倍“特使”的身份。
“这是一次积极外交,表明了日本政府同中国政府交流观点的愿望,为双边关系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日向亮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做了如此评价。作为来自日本的学者,日向亮认为,“会谈并非是要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互相交换立场,为下一步(会谈)建立基础。”
7月29日,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斋木昭隆前往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自去年9月日本强推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以来,双方首度举行副部长级会谈。
7月1日,日本重启了时隔9个月的日韩外长会谈。当天,在文莱,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与韩国外长尹炳世举行会谈。
而在中国外交部的官方网站上,斋木昭隆的北京之行被定义为“工作访问”。斋木此行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交换了意见,还与外长王毅进行了简短的会见。两天的访问中,斋木见到的中国官员还包括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
30日下午,即将离开中国的斋木在北京国际机场接受记者团采访时表示,在一系列会谈中,与中方“就当前的中日关系广泛、认真并坦率地交换了意见”。他还透露,中日双方一致认为,两国今后也有必要通过各种渠道继续进行沟通。
不过,对于日方呼吁举行的中日首脑会谈是否通过本次访问已经有所眉目的问题,斋木没有做出正面回答,仅表示“将向首相官邸和外务大臣做出汇报”。而中国外交部官方表述称“双方就中日关系坦率交换了看法,中方就两国关系面临的问题阐明了立场。双方将通过各层次、各渠道继续进行沟通”。因此,据认为中方向斋木传达了此前的一贯立场,即要举行首脑会谈,日方必须在钓鱼岛等问题上端正态度。
今年60岁的斋木是6月升任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一职的,他此前的职务是日本外务审议官,所以,有也分析认为,斋木此行,属于新人串门。日本外务省由外务大臣主理,下设外务大臣政务官、副大臣和外务事务次官,其中,外务大臣政务官和副大臣都是由国会议员担任,而外务事务次官是外务省公务员序列最高官员,下设两名外务审议官。
斋木曾任日本亚洲大洋洲局参事官、局长等职务,长年参与对朝鲜政策的制定。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一次访朝后的2002年10月,正是斋木任职亚洲大洋洲局时期,他与时任时任官房副长官的安倍合作,让5名被朝鲜绑架的受害人顺利回国。2008年起的3年间,斋木担任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日方首席代表,并参与了日朝工作级别磋商。
随后,斋木又出任日本驻印度大使,2012年9月就任外务审议官。外界认为斋木在日本与周边争议领土问题上持不应轻易妥协的态度,立场与安倍相近。
7月28日,日本内阁官房参与饭岛勋在自己的家乡长野县辰野町演讲,他在演讲中透露自己在7月中旬秘密访问北京,并表示“与中国的重要高官举行了会谈”。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否认了这个说法,表示饭岛勋不久前确曾申请来华签证,但没有进行官方活动,中国政府官员未同其接触。
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束后,安倍落实了大选之前就已经敲定的密集的出访行程。本来,近几年,因为国会选举前政局都不稳定,日本首相一般不会为选举后的外访行程做准备,但今年情况有所改变。
7月下旬开始,安倍访问了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三国。在新加坡,安倍会晤了在那里逗留的美国副总统拜登。拜登敦促安倍,“应该努力缓和相关各国的紧张关系”。
8月下旬,安倍的出访国名单有科威特、卡塔尔等中东石油出口国。9月上旬,安倍还将参加在俄罗斯举行的G20首脑会谈。会谈结束后,安倍将赶赴阿根廷出席国际奥委会(IOC)全体大会,为东京申奥加油助威。10月,安倍将再赴东南亚,届时,他将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等活动。在这次的出访活动中,预计安倍会出访目前还没到访过的文莱、老挝和柬埔寨三国。
在中日首脑会谈迟迟未能实现的背景下,自去年底重夺政权后安倍已经3次访问东盟中的7个国家。这似乎也包含了安倍为对抗中国而整备国际环境的意图。今年12月,为纪念日本与东盟确立友好关系40周年,将在东京举行特别首脑会议。
在安倍接下来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中日两国首脑共同出席的国际会议不少,所以,外界纷纷预测中日两国首脑会谈的时机最早可能在何时出现。
在参院选举获胜后,安倍开始转变论调,连续呼吁举行中日对话。中日关系持续走低以来,日本高层是否参拜神社,成为日本释放对华态度友好与否的一项重要信号。
8月6日上午,安倍在广岛的记者会上,就即将到来的8月15日日本战败日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如此表态:“内阁成员作为个人进行参拜是内心问题,是自由的……我或者内阁成员是否会去参拜神社,不在此场合说。”
“日本首相、官房长官不能参拜神社,这是过去没有发生钓鱼岛问题前,中日外交默认的老规矩。”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理事长、福井县立大学名誉教授凌星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今年的8月1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极有可能会延续历年这个日子不参拜靖国神社的惯例,因为麻生曾在今年4月的春季例行大祭期间参拜了靖国神社。
截至目前,麻生基本上每年至少参拜1次靖国神社,一般是在春季或是秋季的例行大祭时去。今年也是在春季例行大祭期间的4月21日进行了参拜。在此前后除了麻生太郎以外,还有总务大臣新藤义孝、朝鲜人质问题担当大臣古屋圭司、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共计4名阁僚参拜了靖国神社。此举遭到中国和韩国的强烈批评。
“这是一次积极外交,表明了日本政府同中国政府交流观点的愿望,为双边关系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日向亮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做了如此评价。作为来自日本的学者,日向亮认为,“会谈并非是要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互相交换立场,为下一步(会谈)建立基础。”
工作访问
7月29日,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斋木昭隆前往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自去年9月日本强推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以来,双方首度举行副部长级会谈。
7月1日,日本重启了时隔9个月的日韩外长会谈。当天,在文莱,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与韩国外长尹炳世举行会谈。
而在中国外交部的官方网站上,斋木昭隆的北京之行被定义为“工作访问”。斋木此行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交换了意见,还与外长王毅进行了简短的会见。两天的访问中,斋木见到的中国官员还包括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
30日下午,即将离开中国的斋木在北京国际机场接受记者团采访时表示,在一系列会谈中,与中方“就当前的中日关系广泛、认真并坦率地交换了意见”。他还透露,中日双方一致认为,两国今后也有必要通过各种渠道继续进行沟通。
不过,对于日方呼吁举行的中日首脑会谈是否通过本次访问已经有所眉目的问题,斋木没有做出正面回答,仅表示“将向首相官邸和外务大臣做出汇报”。而中国外交部官方表述称“双方就中日关系坦率交换了看法,中方就两国关系面临的问题阐明了立场。双方将通过各层次、各渠道继续进行沟通”。因此,据认为中方向斋木传达了此前的一贯立场,即要举行首脑会谈,日方必须在钓鱼岛等问题上端正态度。
今年60岁的斋木是6月升任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一职的,他此前的职务是日本外务审议官,所以,有也分析认为,斋木此行,属于新人串门。日本外务省由外务大臣主理,下设外务大臣政务官、副大臣和外务事务次官,其中,外务大臣政务官和副大臣都是由国会议员担任,而外务事务次官是外务省公务员序列最高官员,下设两名外务审议官。
斋木曾任日本亚洲大洋洲局参事官、局长等职务,长年参与对朝鲜政策的制定。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一次访朝后的2002年10月,正是斋木任职亚洲大洋洲局时期,他与时任时任官房副长官的安倍合作,让5名被朝鲜绑架的受害人顺利回国。2008年起的3年间,斋木担任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日方首席代表,并参与了日朝工作级别磋商。
随后,斋木又出任日本驻印度大使,2012年9月就任外务审议官。外界认为斋木在日本与周边争议领土问题上持不应轻易妥协的态度,立场与安倍相近。
7月28日,日本内阁官房参与饭岛勋在自己的家乡长野县辰野町演讲,他在演讲中透露自己在7月中旬秘密访问北京,并表示“与中国的重要高官举行了会谈”。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否认了这个说法,表示饭岛勋不久前确曾申请来华签证,但没有进行官方活动,中国政府官员未同其接触。
另一根敏感神经
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束后,安倍落实了大选之前就已经敲定的密集的出访行程。本来,近几年,因为国会选举前政局都不稳定,日本首相一般不会为选举后的外访行程做准备,但今年情况有所改变。
7月下旬开始,安倍访问了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三国。在新加坡,安倍会晤了在那里逗留的美国副总统拜登。拜登敦促安倍,“应该努力缓和相关各国的紧张关系”。
8月下旬,安倍的出访国名单有科威特、卡塔尔等中东石油出口国。9月上旬,安倍还将参加在俄罗斯举行的G20首脑会谈。会谈结束后,安倍将赶赴阿根廷出席国际奥委会(IOC)全体大会,为东京申奥加油助威。10月,安倍将再赴东南亚,届时,他将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等活动。在这次的出访活动中,预计安倍会出访目前还没到访过的文莱、老挝和柬埔寨三国。
在中日首脑会谈迟迟未能实现的背景下,自去年底重夺政权后安倍已经3次访问东盟中的7个国家。这似乎也包含了安倍为对抗中国而整备国际环境的意图。今年12月,为纪念日本与东盟确立友好关系40周年,将在东京举行特别首脑会议。
在安倍接下来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中日两国首脑共同出席的国际会议不少,所以,外界纷纷预测中日两国首脑会谈的时机最早可能在何时出现。
在参院选举获胜后,安倍开始转变论调,连续呼吁举行中日对话。中日关系持续走低以来,日本高层是否参拜神社,成为日本释放对华态度友好与否的一项重要信号。
8月6日上午,安倍在广岛的记者会上,就即将到来的8月15日日本战败日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如此表态:“内阁成员作为个人进行参拜是内心问题,是自由的……我或者内阁成员是否会去参拜神社,不在此场合说。”
“日本首相、官房长官不能参拜神社,这是过去没有发生钓鱼岛问题前,中日外交默认的老规矩。”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理事长、福井县立大学名誉教授凌星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今年的8月1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极有可能会延续历年这个日子不参拜靖国神社的惯例,因为麻生曾在今年4月的春季例行大祭期间参拜了靖国神社。
截至目前,麻生基本上每年至少参拜1次靖国神社,一般是在春季或是秋季的例行大祭时去。今年也是在春季例行大祭期间的4月21日进行了参拜。在此前后除了麻生太郎以外,还有总务大臣新藤义孝、朝鲜人质问题担当大臣古屋圭司、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共计4名阁僚参拜了靖国神社。此举遭到中国和韩国的强烈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