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HPLC法测定月腺大戟中狼毒乙素的含量

来源 :中药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_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月腺大戟中狼毒乙素含量。方法:月腺大戟经粉碎后用甲醇超声提取,采用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水(40∶60)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进样量10μL,外标法定量。结果:狼毒乙素在4.048~20.24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6%,RSD为0.72%。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快速简便,为狼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tellerard of Euphorbia euphorbiae. Methods: The euglena foetida was pulverized and then extracted with methanol. The elution was performed on a C18 column (250 mm × 4.6 mm, 5 μm) with acetonitrile-water (40:60) at a flow rate of 1.0 mL / , Injection volume 10μL,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Results: Stevioside had good linearity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4.048-20.24μg / mL with r = 0.9999;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101.6% and the RSD was 0.72%.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pecific, rapid and easy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Euphorbia.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化学除草剂的大量广泛使用,致使各种杂草对除草剂相继产生抗药性。据有关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已发现对除草剂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杂草已达21科、63属、87种
近年来新疆在引进苗木和花卉时,忽视了病虫害的检疫工作,带入了一些新蚧虫,这对发展经济林和花卉将造成一定的损失。现将近几年传入新疆的蚊虫新记录分述如下,希望引种部门今后在
精制蝮蛇抗栓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第三临床学院心肾科高长斌,崔霞,郭霞关键词蝮蛇抗栓酶,血液流变学,精制中图号R331.1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20例皆为我科住院病人,男12例,女8例;年龄21~74(平均51.2)岁。其中
朱朱 诗人、艺术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出生于1969年9月。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大利、西班牙等多种文字,获《上海文学》2000年度诗歌奖、第二届安高(Anne Kao)诗歌奖、中国当代艺术奖批评家奖(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wards-Critic Award)等多种奖项。  东方艺术·大家:关于“未来”你怎样理解?  朱朱:首先,这个未来须放在艺术史的领域来看。从现代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亚贡叶中总酚酸的含量。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不同产地亚贡叶中总酚酸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亚贡叶中总酚酸的含量有所差
观察24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静脉注射氨力农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射后5min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左心作功指数(LCWI)和左心每搏作功指数(LVSWI)均显著增高(P<0.05);肺动脉楔压显
为观察不同价态的锰染毒后对 18月龄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将大鼠经腹腔分别注射氯化锰(MnCl2 ·4H2 O ,Mn2 + )、醋酸锰 (C6H9O6Mn·2H2 O ,Mn3 + ) ,连续染毒 1个月后
静注甲氰吡酮治疗肺心病伴冠心病使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一例报告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呼吸科(100020)杨媛华,张洪玉,王辰北京呼吸疾病医疗研究中心(100020)患者,男,62岁。因慢性支气管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 ,近几年来 ,草坪在城乡的绿化中得到很大的发展 ,同时 ,播种法因其具有施工投资少、经济的优点 ,为大多数草坪建植者所采用。但播种法建植草坪也有一
目的:研究丹参酚酮片中丹参酮IIA在大鼠肠中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肠吸收模型,以HPLC法测定肠中丹参酮IIA的变化量,探索其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的相关性。结果:丹参酚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