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法制教育于思想品德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44623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两大特征: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直线上升,二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渐趋低龄化。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公民法制意识反映出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而青少年一代的法律素质将影响国家未来建设的速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将来的经营管理者、科技工作者、合格劳动者,如果我们的接班人为法盲,违法犯罪者甚多,那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将会怎样?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我们的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探索多种途径,创设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进而指导他们的生活实践。
  
  一、自己动手,查找依据
  
  守法、用法的前提是学法、懂法。两学年来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学生或自我阅读,熟悉法律条文,或质询探讨,查找相关法律依据,教师讲解释疑,指点迷津。在探讨“拾得他人遗失物不还违法吗?”这个问题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沈洁、黄海、李俊三位同学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三百多元,还有身份证、信用卡等。沈洁当即在原地喊起来:“谁丢了钱包?”黄海急了:“喊什么喊,真傻!见者有份,我们把钱分了吧!”李俊则说:“千万不能这样做,拾得他人的遗失物不还是违法的。”课前布置学生相互合作,尝试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拾得他人遗失物不还究竟违不违法,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展开了调查研究,最后找到了答案: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由于法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因而对学生产生了特殊魅力,并引起了心灵强烈的震撼。很多学生发出“不学法不知道,生活处处皆有法”的感慨,知晓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二、案例引入,合作探究
  
  课堂上我经常以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出结论。比如我在跟学生研究“当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时,选取了这样一则案例:公民建俊霞曾被李自超打成重伤,一直怀恨在心。这天,她发现李自超5岁的女儿李敏敏独自一人在家门口玩,便哄着将她和自己9岁的女儿带到村里的蓄水池边,唆使女儿将李敏敏推入深达6米的水池,致李死亡。建俊霞想以3000元私下了结此事,但李自超夫妇没有同意,及时报告公安机关,犯罪嫌疑人很快被逮捕归案,最后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建俊霞死刑。我抛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建俊霞没有亲自杀人,为何要判处她死刑?李自超夫妇依法报案的做法对不对?建俊霞当初被李自超打成重伤后,应该怎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李自超将人打伤,能不能因女儿已死而逃脱法律责任?通过这则案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沸腾开了,小组内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讨论激烈,整个课堂形成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良好局面,在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法律知识已潜入脑海、深入心田。
  
  三、课堂练习,巩固记忆
  
  法律知识的教学往往配有适当的练习,方显成效。练习既有书面的,又有口头的;有教师发讲义要求当堂独立完成的,也有课后完成练习册思考题;有同学之间互相提问,一问一答,也有通过视频展示台呈现判断题和选择题,要求集体回答。最让大家感兴趣的是不定期进行的拈阄答题,表现最佳者将获得小小的奖品。比如在“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课快要结束时,我设置了这样一道练习:“以下行为是属于不良行为还是属于一般违法或犯罪:旷课;骑自行车闯红灯;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观看色情影视;沉迷网吧,夜不归宿;强行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深夜开音响、大声唱卡拉OK……”教师每说出一项,学生立即做出判断,虽紧张刺激,但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彷佛千日练兵终于得着了用武之地,抢答将课堂训练推入高潮,也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因势利导,告知学生,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上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由于课堂练习形式不一,内容丰富,因而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知识掌握比较牢固,这对规范他们的言行、指导他们的实践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四、实践活动,深化认识
  
  学习切忌死记硬背,寓法制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就会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教学中,我往往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模拟选举人民代表、模拟法庭、讨论“青少年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编法制小报展评、“我与规范”知识竞赛等,都曾经出现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能力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懂得了团结合作……比如辩论课“道德和法律哪个更重要”之前,我先让同学们观看有关辩论的电视录像,然后再让他们推荐辩手、主持人、计时员、评审员,各人做好精心准备,其他同学也不闲着,有人要布置场地,有人要美化黑板,有人要准备道具,所有的人要做好被主持人点名谈看法的思想准备。这场辩论活动人人投入,个个紧张,准备的过程即研究探索的过程,活动的过程即认识深化的过程。
  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氛围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法律常识,同学们的是非观念日益明确,法制意识逐步增强,不但加强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而且认识到了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他们常常运用学过的法律知识,从法的角度去剖析、评论某件事,并且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如一位同学中午上学路上遭遇社会不良青年敲诈勒索,及时拨打110,闻讯赶来的警察及时截住了尚未离去的一位作案者,并最终将逃之夭夭的另一名青年捉拿归案。这件事也增强了其他同学用法律来维权的信心。
  由于学校一贯对普法教育的重视,也由于我们坚守了思想品德课堂这块主阵地,多年来我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保持零记录,江苏省教育电视台、《江苏法制报》、《关心下一代周报》等新闻媒体都曾对我校的成功经验做过宣传报道。当然,普及法律常识,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教师做耐心细致的工作,需要时时警惕,防微杜渐,持之以恒,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样我们的接班人才能沿着法制的轨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提出了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观点,强调三层次递进项目教学,体现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瞻性,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中职项目教学《电子技术》 应用研究    “电子技术基础与应用”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笔者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讲述了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加强理论学习与提高技能并重的特点。传统的“填鸭
随着各级政府对学校基础教育投入的加大,许多城镇学校都建起了电脑室,为教师配备了教学电脑,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学校教师用机、机房学生用机都可以顺利连接网络,并通过服务器或路由转发连接外网。所以学校感染的计算机病毒方面大多为网络型病毒,它时刻威胁着整个校园网。认识网络病毒、防治网络病毒则成为广大教师面临了解和学习的一项工作。    一、网络病毒的新特点    网络病毒有着其网络特性。目前对于网络病毒没
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业被普遍看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旅游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地发展,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也一直乐观。但近年来,作为服务经济排头兵的旅游饭店行业,在新的形势下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随之而来的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出现了结构的变化,学生就业面临挑战。本文就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如何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发展问
建筑装饰工程关键在于抹灰工程,抹灰按部位分有墙面抹灰、顶棚抹灰、地面抹灰。这当中,墙面抹灰又可分为外墙外表面及外墙内墙表面抹灰和内墙面抹灰。抹灰是一种十分陈旧的工艺,不但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劳动和一定的工期,而且不易保证质量,空鼓裂缝是其质量通病,脱落还会造成人身财产伤害。因此,如何改革抹灰工艺是当前我国建筑业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技术问题。对于这项陈旧的传统工艺,一般情况下都不太重视,认为不值得去研究,
摘要: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政治课教研人员们对此作了很多探讨,提出了很多花样翻新的灼见,但这一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好。本文根据师专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平实的见解。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积极性    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正确理解、记忆和掌握教材的内容,这是
摘要: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旋律。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也是在不断创新中一步步升华的。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创新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旨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学生主动
【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农田或荒地改建为果园亦或果农间作后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单作小麦、枣麦间作、单作枣园、荒地单作枣园、撂荒地等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测定有机碳含量并估算其碳储量。【结果】由农田更替为果园及果农间作后,提高了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0~40 cm土层各层土壤有机碳均显著提高(P<0.05)。由荒地改建为果园后,0~10、10~20、20~30和60
摘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大变革。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让学生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自然会给我们的开放型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