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手术或放疗破坏了腋窝淋巴系统,导致上肢皮下组织内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皮下积液,肢体重量增加,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10%~30%[1].上肢淋巴水肿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3年内.长时间皮下积液往往伴有慢性炎性改变导致皮下及淋巴管纤维化,关节周围组织伸展性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撤机过程中,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能提高撤机的成功率.方法 将3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17例患儿接受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为治疗组,17例患儿接受传统脱机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总用氧时间,并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及漏斗胸的患病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撤机成功率分别为94.1%和70.6%(P<0.05);总用氧时间分别为(15±6)
VHL-HIF-缺氧反应基因通路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HL基因异常,导致HIF降解减少、积聚,与缺氧反应基因启动子区的缺氧反应元件结合,启动缺氧反应基因的转录激活,促进细胞增殖,新生血管形成,细胞浸润和远处转移,促进肾癌的发生发展.HIF在这一通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HIF-2a,更具致癌性.随着研究的深入,VHL-HIF-缺氧反应基因通路显示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肾癌早
目的 探讨1 320 nm波长非剥脱性激光对小鼠皮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为非剥脱性激光嫩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昆明小鼠为动物模型,共18只,分为A、B、C 3组,每组6只.A组激光照射1次,B组激光照射2次,间隔1 min,C组激光照射3次,间隔1 min.共4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选择1 320 nm波长激光,20 J/cm2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