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65-02
【案例描述】
在上学期的一天,学生的作业做得不工整。批改了两节课,积聚了一肚子的火气。批到学困生李健的作业,不由紧锁眉头:简简单单的一页课堂练习,错了七八个地方,那些字更是不敢恭维!我的火气一下被点燃!把他叫到我的办公桌旁。我没好气地在他的错误上,用红笔重重地圈了一道粗粗的印迹,严肃地说:“不是跟你说过作业要用心。你听进去了吗?你又做到了吗?”声音不高,分量却很重。说完,我抬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他什么也没有说,脸上的表情变得漠然,让我的心为之一颤!常说“老师愿意做你们的知心朋友,让大家共同进步”之类的话,自己刚才的说法、做法怎能自圆其说?想到这儿,我不禁满心的愧疚!
再一次打开作业,我竟发现:虽然字迹大小不一,但一笔一画写得重重的,十分清晰有力,还看出写写擦擦,肯定花了很多工夫!看到这,我着实吃惊不小,不觉翻看起他开学两周的作业来,这时惊讶发现:他每天的作业,字迹都是清晰有力,虽不美观但有明显进步,而我批阅的等第却看不到一个“优”。想起每次发作业时他打开作业本那茫然的神情,……突然觉得我面前的这份作业好沉——这是一个孩子用“心”写成的呀!可是,我对这个孩子做了些什么?一次次漠视他的努力,这样的批改险些扼杀了一个孩子向上的决心哪!思索良久,我在他的作业后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优”,加了一颗鲜红的星,还特意在旁边画上了一张迟到的笑脸!
【案例分析】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很容易找到他父母的品性。同样道理,学生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所以,教师大可不必九斤老太似的喋喋不休,抱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作业质量差,作业态度更不端正。其实应该要静下心来好好分析,目前数学作业批改的只讲形式、不重效果的弊端。主要存在的弊端有:
1、反馈信息量过少。由于小学教师的负担比较重,传统的全批全改中有时只打个对,错的符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和给每位学生完整批改。发回的课堂作业后,认真的学生会看老师批改情况;学习不自觉的同学只看几道题对、几道题错,根本不去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会错,成绩差的学生,即使看了老师批改的情况,但不知道为什么错。老师批改作业累得腰酸眼账,而学生只看符号,不明错因。这样反馈信息量过少,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甚少。
2、反馈不及时。课堂作业放在课外批,即挤掉了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时间,造成反馈时间长,使学生不能及时得到作业批改的反馈。
3、校正措施不利。至于有多少同学做错,错误类型有哪些,出错的原因是什么,老师不去追究。导致错误的认识得不到及时纠正,变成遗留问题,失去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决定给学生的作业批改变变“脸”。
【解决对策】
※变“事不关已”为“全程参与”
在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普遍的现象:学生作业一做完,对此现象在练习中我采取做中自我评价和做后自我评价。1.做中自评。在课堂练习中我请学生在做练习时用表示会计算这道题,用表示不仅会计算还会说想法,用 表示不会解答需向他人求助。学生在学习完一道例题或做完一道练习题后,都自觉地对当时的学习状态进行反思,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符合的图形。当教师发现有学生选择人标志时,会及时给与关注,促进这些学生思考,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当教师发现有学生选择 标志时,会在后面的环节中关注他们,帮助和提示他们不但要完成自己现在的目标,还要努力完成更高一级的目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自觉思考自己的学习经历,提高了学习效率。2.做完自评。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我不急于让学生上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在接到作业本后,我也不急于拿起红笔就批改,而是将作业快速的扫视完,之后再将作业退回去,让学生独立检查出错误的所在,并及时予以改正。长此以往,那些经过这样多次“教训”后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还不如自己早点检查出来呢,省的麻烦。另外,我还创建了自我评价提问卡,让学生根据卡上的一系列问题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以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自己得出反馈信息并矫正差错。
自我评价卡
今天的作业都认真检查了吗?
都做对了吗?
今天的作业与自己以往相比怎样?有进步吗?
哪里错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进行改正?有什么话对自己说吗?
※变“冷冰冰”为有“人情味”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通常答案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其实,老师在批改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后,不是非用“×”不可,也可以用其他符号代替。
如发现学生整道题的答案不对或出现的错误较多,我就在出现问题的位置上画张“哭脸”, 并在旁边写上一二句我的悄悄话如:“要和细心交朋友哦!”“你很聪明,可为什么这作业会这样呢?”,以表达我的想法及不满;相反则可以得到一张笑脸,也会写上我的话如“妙!”“very good!”“解得巧!”,以示我的赞赏、高兴。每次全班还评出一个字写的好,作业正确率高,解题最有创意的作业,打上“best!”。如我们班孩子在刚学习进位加法时,很多孩子都错了,错的原因都很相似,都忘记写进位“1”,为此我写了这样的话“我是孙悟空金箍棒,由大1缩成小1藏在个位与十位之间,下次进位可别忘了我哦”对于这些陌生而又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得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
再如学生只是个别的地方写错了,我就在出现问题的位置上画个问号,如果是学困生,那我的问号旁边还会有我的悄悄话“解题思路已经对,只要重新检查一下计算过程,把错误改过来就可以了”。学生拿到作业本,看到了问号就会自觉地细心检查,把错误改正,学困生也不会有错误产生心理压力,反而增强了改正错误的针对性,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改正之后我就奖给一个“√”,这“√”可有些特别,就是沿着原来的“?”顺势勾成“√”。这个别具一格的“√”包含着对学生的鼓励、赞扬和提醒,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孩子们养成认真检查作业、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变“厌做”为“乐做”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形象直观,因此,在作业批改中,我总是慷慨地送上一颗颗鲜红的五角星。以此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这个星级制以前后两桌四人为最小单位组成一个互帮互助学习小组,主要采用象QQ等级一样的星级制,学生答题正确但字迹不够端正,只可以得到一个笑脸 ;学生答题正确,字迹端正但不够漂亮,可以得到一个笑脸加一颗星;学生答题正确又字迹漂亮,就可以得到二颗星 ;如果连续五次做对就可加一颗星;如果得到10颗星就可以换一个月亮,4个月亮就可以换一个太阳。反之,把一些不良作业行为确定为减分项目,比如拖拉作业扣一颗星,字迹不端正扣一颗星,不及时订正扣一颗星。
现在在我班级中,得星并不是优等生的特权,因为,我对学困生有一系列优惠政策;错了不要紧,再给次机会,订正好,只要写得清楚、漂亮,仍旧可以得三颗星;正确率有了提高得星;及时订正给颗星;积极发言了奖星……
※变“只求甚解”为“好读书”
很多高考状元在介绍经验时,经常说到他们会很认真的收集错题,既可以加深印象,在复习时又是一本很好的复习资料。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去年开始我发动全班的孩子收集错题,首先我自己也有一本收集本,里面重点记录学生错误率高的题目,记录学生正确而独特的解题方法,记录需要在课堂里重点讲评的习题。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要是错题都收集,后来学生那些粗心的题目其实可以不用收集,重点收集在理解上有困难的习题。在收集的同时每二周开展一次优秀集错本的评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一些建议。
※变“沉默”为“宣扬”
前面几种批改方式都是教师与学生的个别对话,还应进行全班表扬,通过合理的竞争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奋发向上。1、评奖。每次作业批发后,我总是不忘在班中大张旗鼓地进行点名表扬。如:某某同学很努力,得了几颗星;某某同学大有进步,得了几月亮。接着以小组为单位累计,周末评出优胜组。每月我还开展全班评比,评出一批“作业能手”。学生有了学习榜样,有了赶超目标,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就更加自觉认真。2、投稿。在学生写得好的数学日记,可以帮助学生参与投稿,可以向学校校报投稿,还可以向数学报刊、杂志投稿。所教的学生有二篇数学日记和一篇介绍稿曾刊登在数学杂志《数学大王》上,这及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市数学手抄报比赛有4个学生获奖。3、展出。把班中的学生的优秀数学日记和数学手抄报、数学画、数学本子分类在班级“满载而归”版块处展出,这里展出的不都是最优秀的作品,每位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在那里展示每位阅读者还可以把自己的评语“随意贴”。
【我的困惑】
新面孔魅力到底有多少?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它的可持续发展力又有多少?……困惑很多,摸索还在继续。对作业批改方式的改变虽然只是新课改中的细枝末节,但它的确已经触及了我的、还有好多孩子的心灵。那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激发学生认真作业与积极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合作情趣与竞争色彩的过程,是一个积累愉快体验与成功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建设与持续的过程。
【案例描述】
在上学期的一天,学生的作业做得不工整。批改了两节课,积聚了一肚子的火气。批到学困生李健的作业,不由紧锁眉头:简简单单的一页课堂练习,错了七八个地方,那些字更是不敢恭维!我的火气一下被点燃!把他叫到我的办公桌旁。我没好气地在他的错误上,用红笔重重地圈了一道粗粗的印迹,严肃地说:“不是跟你说过作业要用心。你听进去了吗?你又做到了吗?”声音不高,分量却很重。说完,我抬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他什么也没有说,脸上的表情变得漠然,让我的心为之一颤!常说“老师愿意做你们的知心朋友,让大家共同进步”之类的话,自己刚才的说法、做法怎能自圆其说?想到这儿,我不禁满心的愧疚!
再一次打开作业,我竟发现:虽然字迹大小不一,但一笔一画写得重重的,十分清晰有力,还看出写写擦擦,肯定花了很多工夫!看到这,我着实吃惊不小,不觉翻看起他开学两周的作业来,这时惊讶发现:他每天的作业,字迹都是清晰有力,虽不美观但有明显进步,而我批阅的等第却看不到一个“优”。想起每次发作业时他打开作业本那茫然的神情,……突然觉得我面前的这份作业好沉——这是一个孩子用“心”写成的呀!可是,我对这个孩子做了些什么?一次次漠视他的努力,这样的批改险些扼杀了一个孩子向上的决心哪!思索良久,我在他的作业后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优”,加了一颗鲜红的星,还特意在旁边画上了一张迟到的笑脸!
【案例分析】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很容易找到他父母的品性。同样道理,学生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所以,教师大可不必九斤老太似的喋喋不休,抱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作业质量差,作业态度更不端正。其实应该要静下心来好好分析,目前数学作业批改的只讲形式、不重效果的弊端。主要存在的弊端有:
1、反馈信息量过少。由于小学教师的负担比较重,传统的全批全改中有时只打个对,错的符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和给每位学生完整批改。发回的课堂作业后,认真的学生会看老师批改情况;学习不自觉的同学只看几道题对、几道题错,根本不去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会错,成绩差的学生,即使看了老师批改的情况,但不知道为什么错。老师批改作业累得腰酸眼账,而学生只看符号,不明错因。这样反馈信息量过少,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甚少。
2、反馈不及时。课堂作业放在课外批,即挤掉了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时间,造成反馈时间长,使学生不能及时得到作业批改的反馈。
3、校正措施不利。至于有多少同学做错,错误类型有哪些,出错的原因是什么,老师不去追究。导致错误的认识得不到及时纠正,变成遗留问题,失去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决定给学生的作业批改变变“脸”。
【解决对策】
※变“事不关已”为“全程参与”
在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普遍的现象:学生作业一做完,对此现象在练习中我采取做中自我评价和做后自我评价。1.做中自评。在课堂练习中我请学生在做练习时用表示会计算这道题,用表示不仅会计算还会说想法,用 表示不会解答需向他人求助。学生在学习完一道例题或做完一道练习题后,都自觉地对当时的学习状态进行反思,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符合的图形。当教师发现有学生选择人标志时,会及时给与关注,促进这些学生思考,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当教师发现有学生选择 标志时,会在后面的环节中关注他们,帮助和提示他们不但要完成自己现在的目标,还要努力完成更高一级的目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自觉思考自己的学习经历,提高了学习效率。2.做完自评。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我不急于让学生上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在接到作业本后,我也不急于拿起红笔就批改,而是将作业快速的扫视完,之后再将作业退回去,让学生独立检查出错误的所在,并及时予以改正。长此以往,那些经过这样多次“教训”后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还不如自己早点检查出来呢,省的麻烦。另外,我还创建了自我评价提问卡,让学生根据卡上的一系列问题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以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自己得出反馈信息并矫正差错。
自我评价卡
今天的作业都认真检查了吗?
都做对了吗?
今天的作业与自己以往相比怎样?有进步吗?
哪里错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进行改正?有什么话对自己说吗?
※变“冷冰冰”为有“人情味”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通常答案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其实,老师在批改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后,不是非用“×”不可,也可以用其他符号代替。
如发现学生整道题的答案不对或出现的错误较多,我就在出现问题的位置上画张“哭脸”, 并在旁边写上一二句我的悄悄话如:“要和细心交朋友哦!”“你很聪明,可为什么这作业会这样呢?”,以表达我的想法及不满;相反则可以得到一张笑脸,也会写上我的话如“妙!”“very good!”“解得巧!”,以示我的赞赏、高兴。每次全班还评出一个字写的好,作业正确率高,解题最有创意的作业,打上“best!”。如我们班孩子在刚学习进位加法时,很多孩子都错了,错的原因都很相似,都忘记写进位“1”,为此我写了这样的话“我是孙悟空金箍棒,由大1缩成小1藏在个位与十位之间,下次进位可别忘了我哦”对于这些陌生而又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得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
再如学生只是个别的地方写错了,我就在出现问题的位置上画个问号,如果是学困生,那我的问号旁边还会有我的悄悄话“解题思路已经对,只要重新检查一下计算过程,把错误改过来就可以了”。学生拿到作业本,看到了问号就会自觉地细心检查,把错误改正,学困生也不会有错误产生心理压力,反而增强了改正错误的针对性,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改正之后我就奖给一个“√”,这“√”可有些特别,就是沿着原来的“?”顺势勾成“√”。这个别具一格的“√”包含着对学生的鼓励、赞扬和提醒,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孩子们养成认真检查作业、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变“厌做”为“乐做”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形象直观,因此,在作业批改中,我总是慷慨地送上一颗颗鲜红的五角星。以此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这个星级制以前后两桌四人为最小单位组成一个互帮互助学习小组,主要采用象QQ等级一样的星级制,学生答题正确但字迹不够端正,只可以得到一个笑脸 ;学生答题正确,字迹端正但不够漂亮,可以得到一个笑脸加一颗星;学生答题正确又字迹漂亮,就可以得到二颗星 ;如果连续五次做对就可加一颗星;如果得到10颗星就可以换一个月亮,4个月亮就可以换一个太阳。反之,把一些不良作业行为确定为减分项目,比如拖拉作业扣一颗星,字迹不端正扣一颗星,不及时订正扣一颗星。
现在在我班级中,得星并不是优等生的特权,因为,我对学困生有一系列优惠政策;错了不要紧,再给次机会,订正好,只要写得清楚、漂亮,仍旧可以得三颗星;正确率有了提高得星;及时订正给颗星;积极发言了奖星……
※变“只求甚解”为“好读书”
很多高考状元在介绍经验时,经常说到他们会很认真的收集错题,既可以加深印象,在复习时又是一本很好的复习资料。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去年开始我发动全班的孩子收集错题,首先我自己也有一本收集本,里面重点记录学生错误率高的题目,记录学生正确而独特的解题方法,记录需要在课堂里重点讲评的习题。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要是错题都收集,后来学生那些粗心的题目其实可以不用收集,重点收集在理解上有困难的习题。在收集的同时每二周开展一次优秀集错本的评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一些建议。
※变“沉默”为“宣扬”
前面几种批改方式都是教师与学生的个别对话,还应进行全班表扬,通过合理的竞争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奋发向上。1、评奖。每次作业批发后,我总是不忘在班中大张旗鼓地进行点名表扬。如:某某同学很努力,得了几颗星;某某同学大有进步,得了几月亮。接着以小组为单位累计,周末评出优胜组。每月我还开展全班评比,评出一批“作业能手”。学生有了学习榜样,有了赶超目标,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就更加自觉认真。2、投稿。在学生写得好的数学日记,可以帮助学生参与投稿,可以向学校校报投稿,还可以向数学报刊、杂志投稿。所教的学生有二篇数学日记和一篇介绍稿曾刊登在数学杂志《数学大王》上,这及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市数学手抄报比赛有4个学生获奖。3、展出。把班中的学生的优秀数学日记和数学手抄报、数学画、数学本子分类在班级“满载而归”版块处展出,这里展出的不都是最优秀的作品,每位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在那里展示每位阅读者还可以把自己的评语“随意贴”。
【我的困惑】
新面孔魅力到底有多少?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它的可持续发展力又有多少?……困惑很多,摸索还在继续。对作业批改方式的改变虽然只是新课改中的细枝末节,但它的确已经触及了我的、还有好多孩子的心灵。那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激发学生认真作业与积极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合作情趣与竞争色彩的过程,是一个积累愉快体验与成功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建设与持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