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优化给药方案,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受的感染性疾病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常规给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按照正确的浓度依赖型药物以及时间依赖型药物的用药方式,遵照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以及抗菌药效学的特点制定抗生素的给药方案,连续治疗1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7例患者病情痊愈,症状消失,35例患者病情被控制,症状明显减轻,3例患者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有49例患者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治愈,有16例治疗失效,有效率为75.4%,p<0.05。结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必须明确掌握抗生素类药物血药浓度、时间与治疗疗效的联系,否则很难产生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浓度依赖型 时间依赖型 抗菌药物 给药方案
  近年来,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抗菌消炎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以抗菌药物错误的给药方式为主。很多医疗人员并不关注患者的用药方式是否正确,药物是否发挥最大治疗效果,忽视药物的给药方案,导致患者病情长期不能得到控制,出現很多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出现药物耐受性,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应用抗菌药物如若不能采用最佳的用药方式,可以直接影响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不利于药物的推广应用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2]。我院为研究分析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优化给药方案,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选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受的感染性疾病的患者130例进行分析,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的感染性疾病的患者13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7.8±4.7)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1.3±5.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片相关检查仪器以及医生确诊,病情准确无误。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没有显著差异,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常规给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按照正确的浓度依赖型药物以及时间依赖型药物的用药方式,遵照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以及抗菌药效学的特点制定抗生素的给药方案,连续治疗1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即患者的年龄、病程以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治疗有效率以%表示,p<0.05时,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连续治疗1周之后,观察组患者27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症状完全消失,35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症状明显减轻,3例患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治疗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有49例患者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治愈,有16例患者治疗失效,有效率为75.4%,p<0.05。
  3 讨论
  临床抗菌药物分为浓度依赖型药物和时间依赖型药物,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的特点为血药浓度越高,灭菌效果越好,临床比较常见的浓度依赖型药物主要为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类以及甲硝唑等[3]。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的特点是其灭菌效果与该类药物对于病原菌MIC时间有关,与血药浓度没有明显联系,最常见的时间依赖型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等[4]。
  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无论采用时间依赖型抗生素还是浓度依赖型抗生素,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机体产生药物的耐受性,当抗生素的给药浓度小于最低抑菌浓度时,只对病原菌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并不能真正的消灭病原菌,最终导致耐药菌株的生成[5]。所以临床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应根据PAE(抗菌药后效应)理论确定药物的给药间隔,根据病原菌MIC(最低抑菌浓度)时间或MBC(最低杀菌浓度)时间,配合PAE的时间能够延长患者的给药时间,降低患者用药剂量,达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且不影响其治疗效果的作用[6]。
  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给药方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4%,观察组采用最佳抗生素给药方式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4%,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必须明确掌握抗生素类药物血药浓度、时间与治疗疗效的联系,否则很难产生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运景,邢洁,陈文娟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72-73.
  [2]李慧颖.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策略探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5):208-209.
  [3]张奕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策略探究[J].医药前沿,2014,(28):344-344.
  [4]丁有奕,黄渚,柯景雄等.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0):77-79.
  [5]熊旭东.PK/PD参数与抗菌药物的优化用药[J].抗感染药学,2012,09(1):11-13.
  [6]刘全义.三种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和感染併低蛋白血症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疗案优化[D].重庆医科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 血糖检测是糖尿病诊断和病情控制的重要手段,目前,无创血糖检测是血糖检测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将对无创血糖检测技术进行综述,总结无创血糖检测的发展现状,并探讨限制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发展的技术难点及其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糖尿病 无创 血糖浓度 文献综述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并伴随多种并发症的全身性代谢异常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等。由于不良的饮食
【摘 要】 目的:研究普外科手术刀口感染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诊治的1560例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6例出现切口感染,将其列为感染组,其余1354例患者未出现感染,将其列为无感染组。对感染组出现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为其提供更加合理的理论依据。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
【摘 要】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和进一步的分析探究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在治疗支原体感染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安溪县中医院2013—2015年80例支原体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腔炎2号方。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疗效好(97.5% vs 82.5%),不良反应少(5% vs 22.5%),P均<0.05。结论
【摘 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治疗翼状胬肉的同时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43例(43眼),分为两组,A组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前及术后2wk进行角膜散光的检测,比较其变化及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散光度均有明显下降。两种手术方法对角膜散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