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层析技术在检测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的应用

来源 :中国食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q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基呋喃类药物属于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生素,主要包括呋喃唑酮、呋喃妥因、呋喃它酮、呋喃西林等.因其价格低廉、抗菌效果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牲畜和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由于硝基呋喃类药物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因此许多国家在动物食品生产中早已禁止使用,然而仍存在非法使用该类药物的情况.免疫层析技术是色谱法与免疫学反应相结合的产物,因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检测.本文概述了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利用不同标记材料的免疫层析技术在检测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表征、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点的代谢性系统疾病.研究发现部分氨基酸可作为糖尿病病理特征标志物,比如支链氨基酸(BCAAs)和芳香族氨基酸(AAAs),其可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信号途径或中间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调控胰岛素抵抗.随着代谢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多糖干预2型糖尿病动物后的差异代谢物多会富集在氨基酸代谢通路上,然而,其对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调节机制尚不明确.解析多糖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进而改善糖尿病的机制或可发掘该疾病治疗新策略.
膳食纤维(DF)按其水溶性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近年来,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持续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DF对脂质代谢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然而,相关报道主要以SDF的调节作用为主.IDF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长期被低估或忽视.本文综述IDF的脂质代谢调节作用及机制,总结IDF调节脂质代谢的影响因素和物质基础,分析IDF产业现存问题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可为IDF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及其相关蛋白(Cas)构成的CRISPR-Cas系统是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中的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能有效防御外源移动遗传元件,如噬菌体的侵袭.研究发现该系统可以阻止携带特征基因的外源核酸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同时还有调节其它功能基因表达的作用,对细菌毒性、耐药性、生物膜形成等生物学特征也有影响.本文解析常见食源性致病菌CRISPR-Cas系统的结构,综述CRISPR-Cas系统与细菌毒性、耐药性、生物膜形成、分型等的相关性,为后续CRISPR-Cas系统功能研究以及食
近年来人们对具有益生活性的功能型膳食纤维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果胶是人们饮食中最普遍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胃肠消化阶段较为稳定,其发挥益生功效主要通过肠道微生物酵解实现.天然果胶是自然界中结构最复杂的非均一性杂多糖,明确其肠道微生物酵解特性是明确其益生活性的前提.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果胶肠道微生物酵解特性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通过重点介绍酯化度、分子质量、中性糖组成等多尺度结构特征对果胶酵解特性的影响,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以期为果胶肠道益生活性基础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油脂的添加可对鱼糜及畜禽肉糜制品品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取决于油脂、蛋白质和水分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油脂的种类和pH值等环境因素.当油脂、蛋白质和水分间的比例关系适当时,油脂通常能够提升肉糜制品的亮度、保水能力及凝胶特性等品质特征,反之则能够降低这些特征.此外,使用植物油替代动物脂肪,能够降低肉糜制品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得到提升.在肉糜制品凝胶形成过程中,油脂与蛋白质间主要包括2种作用力关系:一是油脂表面形成界面蛋白膜所需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二是油脂与界面蛋白膜间相互作用.油脂与蛋白质间
电场处理是一种利用高电流或高电压实现快速传热或传质的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在酶促反应领域具有“绿色、高效、连续化”等生产属性.目前,电场主要用于钝化食品中酶活力,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藏期.实际上,电场处理亦可通过电化学反应和极化效应提高酶活力.本文从现有电场技术原理和优缺点出发,概述电场技术在酶促反应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电场改变酶活力的作用机理,探讨电场钝化和改善酶活力的关键影响因子,展望电场在酶促反应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传统发酵过程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开放的发酵环境和历史传承的发酵工艺促成丰富多样且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发酵体系.这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相互作用控制发酵过程,同时产生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风味物质,是传统发酵精髓所在.这些微生物相互作用类型丰富,包括真菌与真菌、真菌与细菌、细菌与细菌之间的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相互竞争等.近些年来,随着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和组学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发酵过程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本文从不同传统发酵食品入手,总结了传统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藜麦因均衡的营养而逐渐成为餐桌上的新宠.藜麦蛋白含量较高且氨基酸比例均衡,几乎不含醇溶蛋白,可满足多种食品加工和营养需求.对藜麦蛋白进行深度加工和改性,可进一步优化其加工适应性和产品稳定性,扩大应用市场.本文着重介绍天然藜麦蛋白的特性与应用以及改性方式对藜麦蛋白特性的影响,为提高该蛋白的加工适应性和加工藜麦蛋白基食品提供参考.
近年来,为解决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多种新型抗菌剂应运而生.其中,银纳米粒子(AgNPs)的抗菌效果颇为突出,受到广泛关注.AgNPs抗菌性涉及生物膜、细胞损伤和基因表达等复杂的生物过程.氧化应激反应在这一生物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AgNPs胁迫下,微生物胞内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激发胞内的氧化应激,并产生以下3个方面的作用:破坏细胞壁、细胞膜及其内容物;影响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影响蛋白质翻译过程和代谢通路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将介绍AgNPs胁迫下微生物氧化应激的产生,重点阐述氧化应激在细胞、基因表
为更好地实现2400MHz、5100MHz和5800MHz频段相关无线电业务间的电磁兼容和共存,切实减少无线电干扰,促进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2400MHz、5100MHz和5800MHz频段无线电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对三个频段原来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修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