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还是买新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应该是创新研发,这是业内多年来公认的成功要素。但是,究竟是把真金白银投资在研发上,还是投资在收购和资本运作上,会有不同的思路和布局,从而产生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结局。
  若干年前,摩根斯坦利的股票分析师Andrew Baum曾经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大药厂的研发效率很低,不如把“R&D”改称“S&D”。所谓“S”,是指Search,也就是说不必投入太多做研究,而是做搜寻,从外部寻找,要么买断产品,要么收购企业。
  这种提法和策略获得了部分企业的认可。当然,多数这类企业不敢高调宣称自己不做创新研发,而是悄悄地在预算和编制上有意减少研发投入。过去几年,部分企业已有相当明显的研发模式调整,即在研发上做减法,在并购上做加法。
  极度“创新”—基因泰克模式
  基因泰克在被罗氏控股并全资收购前,一直在业内享有“最佳雇主”的美誉。员工素质高、顶级科学家多、富有创意、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多、工作有挑战、企业文化诱人。最关键的是,高层团队由一批懂经营的科学家和专业人士组成。
  1995年,基因泰克负责研发的Art Levinson博士出任CEO。在其领导下,公司不断开发出治疗癌症、心血管、代谢、皮肤和眼科方面的重磅药物,并与外部研发型中小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很有潜力的研发线和药品。基因泰克在公司品牌、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创造价值、产生收益方面,都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并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
  Art Levinson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向董事会提出增加研发经费,花费50%的销售额投资于新药研发,主攻临床上未解决的需求。
  资本市场对基因泰克的研发模式也相当认可。然而,多数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没有基因泰克这么高效,加上药物研发的失败率太高、周期太长、投资太多,以致许多投资者对投资生物医药企业和项目都心有余悸。
  当然,这几年生物科技产业日趋成熟,股市表现好,创新研发的投资兴趣比以前更浓了。
  极度“买新”—Valeant公司模式
  最敢于公开强调自己不走创新研发传统道路的企业,是加拿大最大的药企Valeant药业。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Michael Pearson是一位在麦肯锡从事生物医药行业咨询服务20年的高级顾问和主管。2007年,他为正陷于困境的Valeant药业公司作咨询。Michael Pearson在研究公司的现状后,对公司董事会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认为该公司不适合做研发,应该走特色药的经营和兼并。最后,Michael Pearson还亲自上任成了这家公司的掌舵人。
  Pearson认为,研发并不给股东带来好的回报,所以主张削减研发经费。在其上任的第一年,Pearson就削减研发经费11%,第二年再度削减50%。Valeant公司把希望寄托在并购,把收购目标放在那些年销售只有1000万至两亿美元的中小型公司,这些公司的业务和产品往往是大公司看不上眼的。
  首先,Valeant药业以33亿美元对等收购兼并了加拿大的Biovail公司,通过大幅削减经费和人员,Pearson很快让公司的业绩和利润明显提高,公司的股票上涨,让投资者很开心。
  接下来的5年中,在Pearson的领导下,先后进行了50多单大小并购、近百项产品合作或代理销售的交易。
  Valeant公司的产品和销售额不断增加,股价和市值也不断飙升。今年7月,Valeant公司市值曾超过1100亿美元,成为市值超过皇家银行的加拿大牛股。
  但Valeant公司靠并购、裁员、关联交易拓展业务的模式,也受到有识之士的质疑,财务专家也对Valeant公司的高额负债深表担忧。
  Valeant的负面新闻开始出现,细心者发现,涨价品种最多最凶的是Valeant公司。卖空者猛曝料,揭丑其关联企业和不规范交易。于是,老底被揭、股票下跌、评级下调、股民诉讼、联邦听证药品涨价、FTC立案调查市场垄断。
  客观地讲,作为咨询界高手,Michael Pearson选择的发展策略是有道理和价值的。从商业和投资角度讲是很务实聪明的,操作也是合理妥当的。在实践中,也有可取之处,见效很快。
  问题是,这种过度依赖于外向型并购和离谱贪婪的涨价,忽略企业内功和有机增长,忽略创新研发及调动员工积极性。超额举债,无论从政治、舆论、财务及运营管理上,都有很大的风险和不可持续性。
  “买新”崩塌的必然性
  如果从短期和满足投资人的角度考虑,并购为主的模式一定比坚持创新的模式更容易赢得青睐和资本热捧。运气好的话,也许在股票市场上,很快就会给投资者和管理者带来丰厚回报。
  福布斯杂志曾有文章评论基因泰克和Valeant两种截然不同发展模式的利弊。
  在自身研发实力不强、资源有限时,采用并购整合、走特色药经营的发展模式,不失为一种便捷的发展路径,也会深得资本界的喜欢。但是,这种做法不可能持久,也容易走偏。尤其是管理者的激励过多倾斜于公司的股票表现,而不是企业基本面和内在价值的提升,会让高管们更加急功近利,忽略团队建设、企业文化以及“以人为本”的准则,许多决策行为会比较短视。
  Valeant董事会对CEO等高管的超额期权激励政策,会让企业高管为追求并购标的业绩而疯狂。一切都是数字游戏,图的是一时的利益和痛快。
  但股票泡沫总有破灭之时,缺乏企业长青根基就会重挫。Pearson及其背后的资本大鳄William Ackman,在9~10月就分别损失3亿和6亿美元。一定要明白一个真理:缺乏创新永恒发展动力的企业,其股价和市值都是浮云。
  无人种麦,何来面粉面包?如果人人都走捷径,还有谁去创新?创新研发的过程很苦,周期很长、失败率很高。但如果人人都回避挑战,都想占便宜,那么还有谁会去创新?又会有多少Pipeline和潜在好药可转让和收购?即便有,也是物以稀为贵,价格都是天价,主动权反而在卖家手里。
  所以,注重创新研发的企业、擅于项目开发和风险控制的药企,会有更大的后劲和潜力。作为医药企业的高管和资本界的操盘手,眼光应该放得更远些。不能因为过去研发效率低、失败率高、投资收益不理想,就放弃创新、削弱研发。如果管理者不正视现有大公司研发模式上的缺陷,不重视人力资本,不去设法改善和提高研发效率,而只是玩些数字游戏,靠削减成本开支来提高盈余,那么终将陷入尴尬困境中。
  基因泰克在被罗氏控股后,仍然表现出十分活跃的创新力,主要原因是罗氏基本保留了基因泰克的企业文化和研发模式。像Gilead、Celgene、再生元等创新研发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创始人和CEO都有很强的研发背景,都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研发和开放式创新。如果企业“CEO俱乐部”都是MBA科班、CFO、律师的天下,而真正懂创新研发的人缺乏话语权,那么生物医药的创新力就难以维系,这个行业就会走向衰败。
其他文献
医药行业剧烈的政策变动正在引发企业内的人事变动!  近两年,包括外资、合资以及本土企业在内的医药工业企业的人事变动愈加频繁。尤其从2017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不仅包括辉瑞、默沙东、阿斯利康、罗氏等跨国公司高管时有更迭备受关注,同时一大波本土药企高管职业经理人也处于离职与新任命的高峰期。  离职,或再选择新的东家,个人与企业的分分合合使得整个医药行业呈现出离职潮和人事更迭潮。尽管外资、本土、甚至合资
期刊
国内热度陡增的CSO,近期可谓是好消息和坏消息各一半。  好消息是,6月20日,以药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为主业的西藏卫信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IPO上会获通过。作为一家具有CSO属性的公司,西藏卫信康医药能够在两票制的大政策背景下成功通过审核相当严厉的证券监管之门,被业内人士认为这体现了政府部门,至少是证券监管机构认可了两票制大背景下的CSO模式。  坏消息则是,4月中旬,山西省发布的《山西省推行公立
期刊
中国正在从药品的市场大国向药品的创新大国发展,而生物医药产业到目前为止真正的瓶颈是临床使用和临床验证都没有形成规模化。进入市场前必须经过的临床验证,就是生物创新药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越来越多国内的药品在美国做到了三期临床。过去大家觉得欢欣鼓舞,现在觉得无奈。中国要真正变成医药创新大国,需要从四个能力着手:审批、监管、关键技术、临床研究。而临床研究能力在中国能否从医疗大国变成医疗创新大国中起到关键
期刊
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的中国,能像它的经济规模那样也成为全球一大医药创新来源吗?这是在2017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上,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主席黄培杰抛给现场的问题。  他首先给出了一个令现场观众感到有些惊讶的数字:中国在应用和后期研究上的投入已在2013年超过美国。乐观估计,若保持2003年至2013年间的复合增长率到2018年,中国将是美国的两倍,达到6580亿美元。  如何创新领
期刊
《西游记》被无数游戏公司拿来改编,际现在能记起和说出几个?  或许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浮躁的缩影,我们知道要借助出色的选材来打造良器,却忘记精工细琢也很重要——比如网
期刊
随着两票制政策的逐步推行,药企面临着营销转型,CSO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所谓CSO可直译为合同销售组织,可称之为营销外包,意即产品持有人将产品营销服务外包给专业的机构来完成。它并非新鲜概念,国内外不乏成功的CSO及成功案例,但国内当下的CSO的爆发,却与两票制的推行不无关系。  两票制政策背景下,厂家第一票需要开给具有药品配送资质及能力的商业公司而非之前由代理商指定的过票公司,这一交易结构的变化,
期刊
在2017浦江医疗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的圆桌论坛上,来自研究界的科学家、资本界的投资家和实业界的企业家坐到了一起,这样的场景在近两年的各种行业会议中愈发成为标配。其实三者的互动一直存在。做科研需要大量持续的资本投入,而投入既可以来自投资家,也来自企业家;做投资需要找到回报产出比最高的项目,而项目既可以是一个科研项目,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做企业则需要横跨科研和投资两种属性,尤其在当下,本土药企对投资更
期刊
一年有多快?2011年,《英雄联盟》全球走过两周年,热度超过旧霸主巅峰登顶;国服运营接近一年,我们去年还在典藏刊解读《英雄联盟》的历史文化设定。于是大家津津乐道着德玛西亚和诺克萨斯,一起萌着约德尔的小矮子们,一起八卦着蛮子的媳妇和艾希的老公……这一年来,无数的版本更新,无数的人气英雄,新装备、新地图让我们不断了解《英雄联盟》的新魅力。这一次,九言终于不用再担心自说自话没人了解,因为大家早就成为了符
期刊
2015年6月,中国股市经历一场惨烈的股灾,仅3周的时间大盘即从最高时的5178点跌到3686点,整体跌幅超过28%。曾经在上一轮大涨中备受关注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也没能幸免,不少公司开启了减持模式。而在市场一片惨绿与飘摇中,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却成为最坚定的“护盘侠”。  自6月29日起,在股市震动最为激烈的4个交易日内,康恩贝连发4个增持公告。胡季强以个人名义完成的增持已达6笔,合计1701.58万
期刊
由于仿制药开发手续对比完全创新的新药而言相对简便,我国仿制药临床数据造假问题一直都普遍存在。因此,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发布了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临床数据核查公告”,直指我国仿制药开发上的混乱局面。事实上,1989年的美国,也曾面临过这样的挑战。  药企老板自费雇侦探查腐败  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法案允许药厂在药品专利过期后,凭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