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将启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ma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发了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放疗中口咽部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笔者对因头颈部肿瘤住院行放疗患者的口咽部医院感染及治疗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
射线对人体血象的影响早有定论,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作业的仪器和防护设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及时了解放射人员的血象变化规律和评价他们的健康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于2003—2005年检测了5396人次放射人员的血象。现将其中工龄1年以上(含1年)人员血象水平及低于正常者所占百分数特点报道如下。
2007年7月,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兴安的专著<吸入钍尘对矿工健康的影响与防治措施系列研究>[1],1年后的2008年6月,再次出版了其与程永娥合著的英文版[2].时任中华医学会会长的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为该书作序.其中含有多项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等6项成果奖。
医疗照射已成为不断增加的最大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其防护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日常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小剂量CT扫描能够减少辐射损害,降低群体辐射剂量,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患者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进行儿童头颅外伤小剂量分段CT扫描的研究很有必要.
放、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会对机体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产生一些毒副作用,从而限制了临床上放、化疗剂量的提高.因此,寻找有效的细胞保护药物一直是临床肿瘤学的研究热点。
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都明确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要佩戴个人剂量计,接受经过国家计量认证、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监测数据终生存档,它既作为评价辐射防护效能的重要参数,也作为评价放射工作人员是否受到辐射危害的依据。
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是一种峰值功率很高的特殊类型微波,在民用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已有的微波辐射生物学效应数据大都是建立在中低功率微波的研究基础之上[2],而HPM辐射效应尚无定论,因此亟需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估。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突触素Ⅰ及其相关影响因子BDNF和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0mW/cm^2微波辐射Wistar雄性大鼠40只,于辐射后6h、1d、3d和7d取材,通过免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站的第4反应堆发生爆炸,释放大量放射性核素.至今事故已过去20多年,但其产生的远后效应及其发生机制仍受到科学界的关注.目前的调查资料表明,甲状腺癌是事故发生后所诱发的最严重的肿瘤,且主要发生于事故当时受照射的儿童和青少年.笔者简要总结该事故所致甲状腺癌的发生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更好地预防甲状腺癌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