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估并比较IntraLase飞秒激光和Ziemer LDV飞秒激光制作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瓣的均匀性、可预测性、精确性和重复性以及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平行对照研究.对接受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患者30例(60眼)进行随访,14例使用IntraLase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16例使用Ziemer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2组预期制得的角膜瓣厚度均为110 μm.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使用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并对制得的角膜瓣水平及垂直方向各7个点(角膜顶点以及距离顶点鼻、颞侧和上、下方各为1.0、2.0、3.0 mm处)的厚度进行测量.对2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应用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阻力因子(CRF)和角膜滞后量(CH)的变化.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IntraLase组制得角膜瓣角膜顶点处平均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25±11)μm、(125±10)μm和(126±7)μm,各时间点2个方向上不同测量点间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85、12.638、8.78、8.18、4.81、5.39,P<0.01).Ziemer LDV组分别为(106±6) μμm、(109±7) μm、(109±5) μm,各时间点两个方向上不同测量点间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0、9.43、18.00、7.14、5.65、4.92,P<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IntraLase组制得角膜瓣各测量点的厚度与预期制得的角膜瓣厚度的差值平均值分别为(20.9±3.8)μm、(19.0±3.0) μμm、(18.7±3.3)μm,Ziemer LDV组分别为(2.1±3.7)μm、(2.5±3.2) μm、(1.7±2.4) μm,2组各时间点角膜瓣测量点的厚度与预期厚度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ntraLase组制得的角膜瓣各测量点的厚度与预期制得的角膜瓣厚度的差值标准差在7~15 μm之间,Ziemer LDV组在4~8 μm之间.术后1个月、3个月IntraLase组CRF值分别为(7.26±1.45)mmHg、(7.12±1.18)mmHg,CH值分别为(8.53±1.07)mmHg、(8.48±1.02)mmHg,Ziemer LDV组CRF值分别为(6.61±0.65)mmHg、(6.59±0.71)mmhg,CH值分别为(7.99±0.90)mmHg、(7.88±0.86)mmHg,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iemerLDV制瓣较IntraLase在可预测性、精确性和重复性方面更有优势.2种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各参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两者间无差异。
两种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瓣形态学和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的比较
【摘 要】
:
目的 评估并比较IntraLase飞秒激光和Ziemer LDV飞秒激光制作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瓣的均匀性、可预测性、精确性和重复性以及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平行对照研究.对接受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患者30例(60眼)进行随访,14例使用IntraLase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16例使用Ziemer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2组预期制得的角膜瓣
【机 构】
:
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出 处】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1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UHR-OCT)技术评价翼状胬肉术后绷带式角膜接触镜(BCL)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眼,观察组在手术末予配戴博士伦纯视BCL 1片.术后连续3d,之后隔天复查至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用UHR-OCT扫描评价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最终愈合通过荧光素染色确认.术后疼痛
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一直是患者和医生关注的重点.随着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已较普遍地得到了良好保证,人们对手术的质量日益关注.视觉质量改善程度成为反映角膜屈光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笔者阐述了视觉质量的评估意义与方法,并对如何保障角膜屈光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提出看法,希望借此深化对角膜屈光手术视觉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目的 选择可视性相似的句子作为视标,以完成两对比度中文阅读视力表的设计.方法 实验研究.本研究通过视标的选择和视力表版面的制作完成两对比度中文阅读视力表的设计.通过以下方法选取可视性相近的句子作为视标.①句子的初步标准化:对日常阅读材料的各种文体进行句子长度的统计,得出常用书面文体的句子长度.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的现代文为句子来源,根据所统计句子长度从2500个常用汉字中选取构建并适当修改句子.得
近年来,眼科内窥镜微创外科在眼科迅速发展,诊疗范畴涉及神经眼科、眼眶/眼整形外科、泪道疾病等众多领域,赋予了上述疾病全新的诊疗理念与内涵,已成为眼科发展的热点。
期刊
患者男,46岁.2010年7月2日就诊,自诉左眼轻痛、突然视物不清1d.该患于1d前,无明显诱因自觉晨起睡醒后左眼轻微疼痛,突然视物不清,无明显红肿,未经诊治,来诊.既往史: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左眼术后3年,右眼术后2年(手术前诊断为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原因不明),否认左眼外伤史及其它疾病史。
期刊
患者女,6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半月,在外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经治疗无效,2009年5月26日转入我院神经内科.入院体检:T 38.5℃,R 20次/分,P 90次/分,BP 99/77 mm Hg,神清,精神较差,心肺腹无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部稍抵抗,克、布氏征阴性.既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父母体健.入院后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无色清亮,白细胞31×
期刊
目的 比较机械法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近视前后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及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评估术后视觉质量.方法 前瞻性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行SBK手术治疗近视的患者20例(40眼),应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型号MFVA-100)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暗环境暗背景下100%、25%、10%、5%4个对比度下的logMAR视力及反应时间.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获得的数据
例1,女,16岁.以"反复颜面部蝶形红斑伴浮肿38d"为主诉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2(-0.75DS→1.5).眼前节正常,玻璃体无明显混浊,眼底视盘界限清,色正常,视网膜A∶V≈3∶4,视网膜中央静脉稍迂曲,视网膜呈青灰色,后极部可见多个散在棉绒斑和数个斑状出血(图1),黄斑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
期刊
目的 评价复合性眼眶骨折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5年6月至2012年12月72例复合性眼眶骨折病例,包括颅-眶骨折10例、鼻-眶-筛骨折12例、眶-颧骨折38例、多发性骨折12例,均采用联合手术骨折复位内固定、眼眶整复重建手术.通过眼眶CT判断骨折的复位情况,评价颜面部畸形、眼球内陷改善程度,评估眼球运动、复视和视力等.结果 术后随访6~84个月,平均(12.03±2.3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