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抚顺市眼病医院,诊断为特发性黄斑前膜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按患者意愿选择分为两组,分别行23G TSV(16例16只眼)或20GPPV(15例15只眼).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视物变形变化,黄斑中心凹厚度,手术时间,结膜充血程度,眼压,术后并发症等.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视力,术后3个月两组视物变形变化以及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厚度,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和20G制作切口时间分别为(1.32±0.24) min、(4.43 ±0.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02,P<0.01);闭合切口时间分别为(3.51±0.53) min,(5.56±0.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09,P<0.01);手术总体时间分别为(31.13±3.61) min,(35.86±3.4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9,P<0.01);眼内操作时间分别为(26.50±3.63) min,(25.87±3.7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8,P=0.64);术眼充血程度术后第1d、第7 d 23G组比20G组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18,P=0.03;Z=-2.06,P=0.04);术后1个月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07,P=0.95).两组术后第1 d眼压23G组和20G组分别为(12.94±3.46) mm Hg,(17.00±3.97)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4,P<0.01),术前和术后7d、1个月眼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P=0.69;t=-1.92,P=0.07;t=-0.66,P=0.52).23G组术后2只眼发生低眼压,20G组无低眼压发生,Fisher确切概率法,P=0.48.23G组术后1只眼发生高眼压,20G组2只眼发生高眼压,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P =0.51).23G组术中有2只眼发生套管滑脱,5只眼术中出现视网膜点状出血,2只眼手术结束时存在结膜下气泡,1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1只眼发生玻璃体出血.20G组7只眼术中出现视网膜点状出血.结论 23G可以有效地提高视力,减少视物变形,缩短手术时间,炎症反应轻,是临床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首先选择。
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近期评价
【摘 要】
:
目的 评价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抚顺市眼病医院,诊断为特发性黄斑前膜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按患者意愿选择分为两组,分别行23G TSV(16例16只眼)或20GPPV(15例15只眼).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视物变形变化,黄斑中心凹厚度,手术时间,结膜充血程度,眼压,术后并发症等.
【机 构】
:
113006辽宁,抚顺市眼病医院,110005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辽宁省高校晶状体重点实验室,113006辽宁,抚顺市眼病医院,113006辽宁,抚顺市眼病医院
【出 处】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31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 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南昌新视界眼科医院应用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患者17例(17只眼).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全部角膜植片保持透明;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术前者16只眼,占总眼数94.1%;而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的1只眼,占总眼数的5.9%;未观察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
患者男 50岁因右眼视物发暗变形2个月,于2006年2月13日就诊.查视力:右眼0.3,Jr5,左眼0.8,Jr3,跟压正常.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底未见异常,右眼底视盘正常,黄斑颞上方见1.5PD水肿区,其内见一约1/6PD黄白色病灶,水肿波及中心凹,周边视网膜未见异常(图1)。
期刊
目的 评价楔形填充体修复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眼球凹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就诊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眼球凹陷16例(16只眼)患者,采用楔形填充体修复治疗,观察比较其术前术后眼球突出度、复视及视力情况等.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外观的改善,手术未影响视力,未出现复视及眼位改变,术后随访期间无植入物感染、排出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楔形填充体治疗眼眶爆
目的 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对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和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3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和16例神经鞘瘤,均为单眼发病,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23例海绵状血管瘤和10例神经鞘瘤行多期增强CT检查.观察肿瘤的增强方式.结果 所有海绵状血管瘤呈"渐进性强化",增强早期,56.5%(13/23)海绵状血管瘤增强起自一点,43.5%(10/23)起自多点,73.9%(17/23)增强点
目的 随着羊膜在医学领域中的成功应用,羊膜移植转归的研究也进一步受到关注.此文在对羊膜组织移植转归的传统认识基础上,从羊膜组织移植、羊膜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羊膜移植3个方面阐述羊膜移植转归研究的新进展.希望能够对羊膜移植适应证及疗效方面的临床工作有较好地参考价值。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条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参与神经系统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与分化.此文简要介绍了JAK-STAT信号通路组成及调控的机制,并对该信号通路在视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目的 探讨下斜肌断腱联合部分切除术对原在位水平斜视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单纯行下斜肌断腱联合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患者61例(68只眼),其中54例患者行单侧手术,7例行双侧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测量术前、术后水平斜视度,记录内转、外转眼数,比较手术前后斜视度变化,统计手术前后变化量与术前斜视度的关系.结果 (1)手术前后视近水平斜视度变化:术后发生内转53只眼(53/6
目的 了解CYP1B1基因变异在中国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CG)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来自不同地区的16例PCG患者,对其CYP1B1基因编码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对照组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 在1例PCG患者中发现了一种变异,为8006G>A(R390H).它是位于外显子Ⅲ的错义突变.还发现了五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3793T>G,R48G,A119S,A330S,V432L.结论
目的 观察眶壁修复术后斜视和复视眼外肌手术矫正效果.方法 对14例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6月后仍有斜视和复视的患者,采取二期眼外肌手术治疗.结果 4例为限制性斜视,二期手术探查,松解肌肉、解除限制因素,后徙受累肌或/和缩短拮抗肌后,前方及前下方视野内复视消除;10例为非限制性眼肌功能不足所致斜视,二期手术缩短受累肌/和后徙拮抗肌后,9例复视明显好转,前方及前下方视野内垂直及水平斜视度分别小于10△
患者 女 40岁 因过敏性鼻炎在私人诊所行双侧下鼻甲黏膜注射术,共用泼尼松龙注射液3mL及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术后患者自觉鼻翼至额部疼痛,继而出现右眼视物不见,不伴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不适,发病4h急诊入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