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n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梦思想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内容,理想信念教育又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提供精神支柱。把握好以上关系,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梦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关系
  理想信念教育,只有不断地与现实相结合,注入新的时代的内容,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近代以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可谓相当丰富,但是把它作为整个国家、全民族的共同的理想提出来,却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的伟大的思想创举和重要的理论创新,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中国梦作为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就有了很好的结合点。因此,厘清中国梦与理想信念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高校在中国梦视域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梦的提出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正式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并在国内外不同场合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国梦是在我们党中央新老领导集体交替的历史时刻提出的,也是在世情、国情和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提出的,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愿望,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追梦的民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国家长期处于强盛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命运跌宕,由盛而衰,无数仁人志士追求梦想的呼声日益强烈,产生了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诉求和梦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整个国家饱受磨难,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的心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其中,国家富强是基础,民族振兴是核心,人民幸福是根本落脚点,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讲话中多次谈到理想信念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作用。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他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不难看出,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强调坚持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动力源泉。
  理想信念教育有特定的方向,也有明确的内容。2004年颁布的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的其中一条,就是“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的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3]。两个“意见”文件的颁布,充分说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尤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关注,从对理想信念教育的以上论述看来,可以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把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作为我们的最高理想,明确地写入党的章程。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其中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其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中国梦的提出,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1.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演进和社会发展,充分证明每个中国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那个时代的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相连,把各族人民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是共同目标前提下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梦描绘的蓝图,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建成现代化国家,因为社会好,国家好,人民才真的会好。正是基于这个根本的落脚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够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实现中国梦才能够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远大理想和共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4]因此,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前途光明,前景灿烂,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凝聚起共同理想信念,将筑梦理想付诸行动。
  2.中国梦思想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作出巨大的贡献,历来是指导共产党人运动和革命的思想武器,也一直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指南。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展现出了它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内容是高校“两课”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拓展了新的理论视野,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也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目标、更贴近需要,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将实现的信念。因此,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理想信念教育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夯实精神支柱
  中国梦不是理论层面的梦,一经提出,就被证明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最大的实践紧密相关,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具体的实践目标。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灌输,从来都是与社会实践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要实现这样一个崇高目标,需要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持之以恒的奋斗和创造,需要坚定持久的精神动力,而这种动力的产生往往不是自发的,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实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对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起到能动的反作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汇聚人心,形成人人参与中国梦实践的强大动力,为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夯实精神基础,筑牢中国梦实践的思想基石,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只有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和人民保持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从而不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和决心,形成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
  综上所述,从内在统一性看,中国梦本身就是理想信念,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信念,更是历代青年和大学生群体执著追求的理想信念;从互动性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体现时代性,中国梦思想的提出本身就是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能够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新素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其中理想信念是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只有使大学生群体确立正确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3-24.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11-19.
  [3]中办国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国教育报,2015-1-20.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5-5.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2014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四个全面”中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更加注重法律素养的形成,而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日益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常州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的调查,延伸至全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培养状况,阐述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大学生法律素养 培育路径  一、大学生法律素养调查研究
摘 要: 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快乐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实践,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学习的快乐,是新课程的最基本理念。语文课堂探究中,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讨论、交流,不断修正,将此问题或情况引向深入,形成多样化的观点,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碰撞出创新思维火花,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让开放的语文课堂充满趣味。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探究 求同存异  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
摘 要: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论述了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主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PBL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PBL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BL,英文全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
摘 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学生之间的水平与能力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加剧,学生的质量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齐步走”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保证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探索更适合、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其产生背景、理论依据等方面介绍了分层次教学,并以金融学教学为例说明了实践过程,最后对分层次教学的结果及利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金融学 分层次教学 学生分层 教学分层 评估分层  一、分层次教学的产生
摘 要: 在分析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以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介绍跨学科专业进行课程建设时要注重涉及多学科知识的“无缝融合”。同时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提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双螺旋式”课程体系。  关键词: 跨学科 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 无缝融合 双螺旋  “跨学科”又被称做“交叉学科”,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单一学科相互渗透、在相互交叉地带彼此融合而产生的跨越单一学
摘 要: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职校语文小说教学的立足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负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合理使用情境表演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情境表演 职校语文 小说教学  一、情境表演是职校语文小说教学的有效形式  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学生通过学习阅读、鉴赏小说,可以激
摘 要: 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但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院校发展步伐,存在定位不明确、缺乏整体规划等诸多问题。本文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与特色,充分发挥骨干高职院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路径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6月
摘 要: 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对事实进行真实传达。新闻语言要求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避免使用概念化语言和模糊性词语。然而在新闻报道中,恰当地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语不仅不会违背新闻语言客观、准确的表达要求,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语言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甚至使语言表述显得更谨慎或更得体,发挥一定的语用功能。作为英国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撒切尔夫人去世后与她有关的消息,成了英国
摘 要: 研究生教育投入改革是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江苏科技大学此项改革实践为依据,从政策研究、教育经费投入、收费制度和奖助体系等方面,分析研究生教育投入改革取得的成效,旨在为地方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投入 教育经费 奖助体系  一、政策研究  我国对研究生教育投入政策的研究起步较晚,2013年财政部、教育部发布《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
摘 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如何将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成为教研教改的一个新方向。将信息技术引入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本文以广告策划书的写作为例,进行高职应用文写作信息化教师实践的尝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应用文写作 教学实践  1.信息技术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相结合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