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学 重塑自我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n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下历来重视对于自身的反思。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有“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有关反思的名言警句。作为一名一线的年轻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了教学的不易,感受到教学实践是一项值得深入反思的艺术。
   孔子发出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的感慨,乃是对于反思过程中对自身修养的一种完善。由此可见,古代的教育家对于自身反思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于改正自身问题的积极态度。笔者在对教学的摸索和实践中,通过对自身教学特点的反思和对教学活动的实践,深切认识到要想不断的提高与改进教学方法,有效的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反思。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究竟该如何进行反思,并且使反思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有助于老师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呢?
   国外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也提出了一条关于反思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可见反思乃是经验增长的一种途径,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反思成果来获得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从而得以不断完善自身。在老师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表达技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结构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或是对学生提问时的态度。
   2.在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反思。通过对于正面性的教学成果的反思,来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闪光点,继而从经验的层面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一种教学的惯性,从而达到一定的良性循环。通过正面的分析与总结,形成自己有条理的思路和有层次的教学方法,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推陈出新。
   3.在教学过程中的负面反思。即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失误的反思与总结,同样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只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回顾,认真审视自身的不足,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
   4.反思学生的建议和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乏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无疑,学生良好的态度是老师良好授课的催化剂。有些学生可以激发老师教学的热情和灵感,使得课堂教学有着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也必然会伴随着各种问题。在这些看似偶然的问题中可能带有一定的共性,也可能是教师意识不到的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一定的反思。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的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反思,不仅是提高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方式。它促使教师转变自身的态度和情感,有利于教师本人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反思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以促进自我成长呢?
   1.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教师可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法对自身的教学习惯进行反思和总结,促使自己养成总结和回顾的习惯。写日记可以对自身行为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不断的总结,对比,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观察式反思。即通过教师间的互相交流与课程观摩,来达到对自身的反思。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与观察也是一种促进自我反思的途径。通过与统一学科老师的互相听课可以使同事之间切磋教学方法,改善自身缺点,集思广益,发现问题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3.反馈式反思。即通过学生或听课专家的反馈来认识自身的不足,进行一定的反思。作为一个懂得反思的老师一定会去学生那里主动了解自身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来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样,专家的听课会诊也给教师提供了反思自身的机会,从而解决自身的一些教学问题。
   4.学习式反思。即在理论学习中进行反思。老师们可以针对一个独特的教学个案进行研究,首先熟悉其中的各种概念,然后围绕这个个案进行一定的研究。在研究思考的过程中与自身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在学习对比中反思自身教学方式的问题。或通过反思来找寻个案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利用自身的教学理论进行一定的论证。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利用自身的理论与经验进行研究,来起到一定的反思教学的效果。
   杨瑞平,教师,现居甘肃民乐。
其他文献
“用教材教”是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大家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也说过:“课文只是学语文的例子,是可以替代的。我们可以用这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也可以换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语文课把大量时间放在语文思想内容的解读上,这是造成了语文课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因此,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语文课教师在用教材(这个例子)教的时候
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在如何有效利用早读课程中,仍需进一步的努力。众所周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清晨一些识记类的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记忆。因此高效地开发利用语文早读课对语文等课程有着重要意义。  1.高三语文早读课现状  由于语文早读范围过于宽泛,加上多数学校对高三早读目标的构建缺乏有效的组织,缺乏教师的有效规范和指引,未能对早读目标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自由选择早读项目,致使语文早读目标模糊,
周记是训练记叙文的主阵地,怎样利用周记有效训练记叙文写作是很多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学生自由写,老师批改并选佳作评讲。这种做法有它的优点,但不足也显而易见,老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没真正动起来。要想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还须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如何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开学初我校特级教师杨锦全的一堂周记展示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杨老师的实验班共有58名学生,周记是一周一展,一
进入高三以后,时间越来越紧张,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很多学校、老师都没有开设阅读课。但我认为,阅读是语文学习、备考的基础,开设一定量的阅读课有益无害。   一、为什么要开阅读课   1、开设阅读课是打破高中备考现状,提高高考阅读题解题能力的根本手段。   高考阅读题是横在学生和老师面前的一道难关,为了有效地突破这道难关,许多高三老师都会搜集大量的“高考真题”进行“集中突破”,他们从“命题特点”、“解
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在说明完成一件事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对学生而言,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后期整个学习过程的准备工作,对学习行为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养成的、不容易被改变的一些学习行为。作为教师要利用好小学生年龄小、学习习惯易于养成和巩固这一特点,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我从写字、听课和勇于质疑三个方面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些教学实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侧翼支持,因其贴近生活,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爱。但由于教师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或缺乏实践等原因,指导工作做的并不尽如人意。如有的把活动课上成了自修课,“这里有草,随便吃”;还有的把活动课上成了讲座课,搞“一言堂”,生怕学生找不到“草”吃或误服“毒草”。这些做法从本质上说都偏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那么,怎么在语文课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呢?我们认为
就名著阅读,我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入手,从激发初中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水平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应该如何开展下去,希望能够为以后的语文名著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激发初中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们在进行著作阅读指导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名著的影视作品,对于初中生来说对于影视作
历代诸家评南唐后主李煜词,虽然着眼点不同,但大多评价很高,尤推崇其“真”。无论是展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的前期帝王生活,还是表现寄人篱下,忍辱含垢,委曲求全的囚徒经历,他的词贯穿始终的是真性情——真情不变是词心。  一  在后主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人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收录其词三十三首,詹安泰《李景李煜词》收录三十四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有写宫庭宴乐生活的,
小学语文的学习,阅读教学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新的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是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这才是阅读活动的真正目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持续探索、实践和创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学着从不同的方向思考答案,培养思维的优良品质。  一、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地位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造性
纵观当下,高中生的写作已沦为“不得已而为之”,完全违背了“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的为文宗旨,写作过程也成了痛苦万分的“挤牙膏”。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阅读面过窄,阅读量太小,使学生作文时语言粗糙、干瘪。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当下的高中学生迫于强大的升学压力与繁重的学习任务,即使新课程标准推荐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即使有与必修教材配套的选修读本,学生也往往敷衍了事。(二)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