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健身”火热,新常态,新机遇?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绝大多数人宅在家中,对于热爱运动的人来说,不能去健身房,只能居家健身,健身课程也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在一些人看来,通过网络平台上私教的视频指导,效果不错,足不出户“云健身”一样能强健体魄。
  对于健身机构来说,疫情期间的压力不小,而挑战和机遇并存,随着新老客户不断涌入线上平台,有些直播课程吸粉无数,个别网红私教“名利双收”,“云健身”可谓是对健身业线下业务的及时补充。
  事实上,“云健身”火热的背后也是大众对健康认知的觉醒。“云健身”并非新鲜事物,能否成为新常态值得探讨。尤其随着近几年传统健身行业线下业务萧条,“云健身”能否为其带来新机遇呢?

线上火热


  近两个月,昆明的李牧都是居家健身。对她来说,宅在家“云健身”代替了每天去健身房“打卡”,“疫情期间不能去健身房,教练和会员都是在群里交流,每天群里都会发布不同内容的课程视频,私教在线上做指导,原来的健身计划并没有受影响。”李牧在电话里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疫情期间,南京的健身教练董忠宝将健身课堂搬到了线上,“按照相关规定,健身房在疫情期间暂停营业,我们几个同事就制作了一些视频发到公众号上,有针对性地在快手、抖音等平台发布健身常识,为大家答疑解惑。每天在网上发布自己录制好的训练课程,还一对一地对会员进行线上指导,效果不错。”董忠宝说。
  多位受访健身教练表示,每年春节收假后都是健身机构人气较旺的时候,销售额也会猛然增长。而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健身机构因疫情停业,为了尽量保障会员权益,多数健身机构和教练都会转战“云健身”平台。有健身行业人士坦言,对于以线下业务为主的传统健身房来说,积极主动开展线上业务实属自救。
  “为了加强会员黏性,我们针对老客户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只要是邀请新会员加入我们的线上课程,就有相应的课程奉送。我们鼓励在网上发布自己健身视频的会员,进行打分评比,延长会员资格期限,以此激励大家健身的积极性,扩大我们平台的影响力。”杭州某健身俱乐部负责人吴嘉均说。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不仅仅是传统健身机构,一些著名健身应用也积极推广在线健身课程。1月底,著名健身应用Keep发布了一个健身直播网页,截至2月初,该网页已累计5650万播放量。据媒体报道,在个别健身应用上,甚至有18万名观众同时在线观看一场健身直播的现象。
  在健身达人眼中,线上与线下的健身效果差别并不大。“我在健身房办卡有3年了,每周都会坚持去,有时出差七八天,我会跟着健身应用锻炼。线上和线下的健身方法都差不多,贵在坚持。”90后白领史婉君说。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配合居家健身条件,瑜伽垫、弹力阻力带成为最受女性欢迎的居家健身器材,由于具有对场地要求小、运动和塑形美体效果好的优势,使其成为疫情期間的“大热单品”。随着“宅经济”掀起的线上健身风尚,有业内人士指出,“云健身”带来的机遇不可小觑。

行业新机遇


  近几年,因运营模式单一,传统的线下健身房黑私教、烧钱不盈利屡受诟病,健身行业一度陷入“中年危机”。有业内人士估计,有60%以上健身房经营困难,面临亏损。
  网络健身平台的一系列举措旨在希望通过便捷、周到的运动服务带动更多人动起来,通过运动强身健体,守护健康。在万事皆可“云”的当下,传统健身行业在互联网平台找到了新大陆。
  有专家指出,线上直播让传统健身房看到了希望,庞大的线上用户群体也为其打了一针强心剂。网络平台拉低了健身教练的门槛,尤其是疫情期间,无论新老用户,只要有健身需求,线上服务几乎是唯一选择。
  在流量与用户面前,传统健身行业也迎来了回暖态势。线下萧条情况下,这是不少健身机构采取的线上获客的自救方式,不过有受访的健身机构负责人表示,仅靠单一活动推广获取新用户、留住老用户,收效甚微,保持流量和用户稳定增长的平台毕竟是少数。
  热闹的线上直播健身会一直火热下去吗?北京魅力洁健身会所负责人田硕表示,目前直播已不再是新事物,各种平台都可以借势发展,商业模式的不断优化才是问题的关键。
  据了解,健身平台Keep在“线上”投入了较多精力,包括免费的直播课程、付费的直播训练营以及双向视频的小班课等,通过持续的内容迭代,将线下用户转移至线上,并结合线上已有的运动服务,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诉求。
  田硕指出,“云健身”的关注度会在疫情解除之后出现下滑趋势,但长久来看,运动的刚需是存在的,市场可能会迎来大健康概念发展的新起点。所以对于像 Keep这样能抓准线上趋势、拥有线上线下融合能力的健身机构会继续发展壮大,而无法遵循市场规则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目前在线下健身业几乎停滞,并且在接下来几个月内影响都不会消失的情况下,直播是现阶段可以带领大家居家运动的较好方式,也是对线下业务的及时补充。会不会成为新常态,就需要时间检验了。”田硕表示。
  对于传统健身行业来说,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云健身”让健身从业者换了一个思路看市场,很多从业人士开始意识到线上的重要性,“在未来,线上线下融合的能力则是行业竞争中的制胜法宝。可以预见,在全民健康意识觉醒的热潮下,体育产业健康成长、立体发展的序幕即将开启。”田硕说。
其他文献
为降低疫情对贫困群众的影响,重庆市荣昌区通过“在村头”电商平台、村集体经济等形式销售各类扶贫农产品700余吨。以万灵山公司为例,按不低于市场价的水平上门收购11000多只鸡、鸭、鹅等,从而帮助180余户贫困户(脱贫户)解决了销售难题。  疫情期间,荣昌区3072名帮扶干部创新帮扶工作方式。除动员企业帮助困难群众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脱贫户)的脱贫需求进行调查摸底,进行针对性的
牧鹿是云南景洪一家建材企业的负责人,因为工作性质,她有大把碎片时间用来读书。不到而立之年的她,阅读广泛,喜欢读书,爱读书,常和身边的朋友在阳光充足的午后,坐在一起讨论某部作品,直到太阳西下。  牧鹿说,生活中如果没有书籍、没有阅读,那么灵魂就没有“盐分”滋养,生活会变得寡淡无味。融进生活  “无论是家里床头还是公司案头,随手都能看见书,有书籍围绕在周围,自然而然就会养成一种很好的习惯,随时可以翻来
“这位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最近咳嗽比较厉害,以干咳为主。X光片提示,患者双肺没有异常,初步诊断为支气管炎。”  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盐池县高沙窝镇长流墩村村医王新利将患者郑素叶的症状向县医院的专家做了陈述。详细问诊后,盐池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副主任医师郑浩给出了诊疗建议。  位于宁夏东部,盐池县辖4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102个行政村17个社区,总人口17.2万人。近年来,该县聚焦
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在扶贫车间里,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把苗绣发扬光大,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它既是文化,又是产业;它既能够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又能用产业来扶贫,用产业来振兴乡村,可以作出贡献。”传统与时尚,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历史上,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妇女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
基层干部下乡。图/古船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  4月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勇表示,在疫情严重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地区,当地可以增发困难群众生活补助金,具体标准和范围可以由地方根据受疫情影响的程度自行确定。社会救助兜底脱贫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倒计时,但仍然有不少未脱贫人口,以及因疫情影响返贫致
什么是“历史解释” ?在2017年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表述为“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1]历史解释是建立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史料理解”等核心素养基础上的,是发展历史思维的一个载体。黄牧航教授曾谈到,“历史的解释是多样的……历史解释是有优劣之分的,我们要努力掌握好当前最佳的一种解释。” [2]最佳的历史解释应该是
没有小农户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把小农生产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尽快提升小农户的竞争能力,让广大小农户参与现代化进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小农户”概念,并将“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  小农户,即小规模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和重要主体。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有近2.6亿,占农
近年来,河南郏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坚持以“支农、兴农、富农”为己任,把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作为支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通过实施“阳光信贷”和落实有关倾斜政策,有力推动了全县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截至2020年11月底,郏县联社各项贷款余额6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6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4.48%。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112笔,金额490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从此,中国乡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着力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保障和发展问题。结合调研,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第一,干部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一是心态要稳,切忌心浮气躁和急于求成;二是目标要实,立足自身实际,切忌不切实际制定指标;三是措施要准,制度要接地气,发展要因地制宜;四是力度要柔,柔中带刚,切忌忽冷忽热,发太极之力,以柔克刚;五是人员要精,选派作
“如果你热爱教育,喜欢农村,那么特岗适合你;如果你想拿特岗做垫脚石,那么这块垫脚石不够高。”在一个关于特岗教师的网帖下,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郑新蓉这些年在调研中发现,近70%的特岗教师表示喜欢当老师。这个结果让她感到欣慰。  在她看来,特岗计划实施15年,制度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年轻人选择当特岗教师,更多是出于理性,而不是一时冲动。因此,要让更多教师愿意留在农村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