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elf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隐性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AR-DRD)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及分子遗传学机制。

方法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6例否认家族史的运动障碍疾病患儿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家系验证分析突变来源。

结果

1.临床特点:6例患儿均为婴儿期起病,伴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其中以肌张力减低为著。2.基因突变:6例患儿均存在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突变,5例患儿为复合杂合突变,1例患儿为纯合突变,共检测到5种突变:c.605 G>A 、c.601 C>T、c.364C>T、c.1412_1413insCCCCCAGGCCGTGC和c.646G>A。3.治疗效果:6例患儿经多巴胺治疗后运动功能改善,表现为肌张力及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携带c.605 G>A突变AR-DRD患儿对多巴胺治疗效果较好,该突变可能为国内外轻中度缺陷型AR-DRD常见变异位点。c.1412_1413insCCCCCAGGCCGTGC移码突变尚未被报道,为本研究新发现的TH基因致病性突变位点。

其他文献
EB病毒作为儿童常见的病毒病原,其感染可引发儿童肿瘤、免疫相关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相关性疾病。我国儿童EB病毒感染的比例高,原发感染年龄早。其发病主要与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基因缺陷密切相关。临床EB病毒感染除与儿童肿瘤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相关外,引起的呼吸系统相关性疾病更值得关注。
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病程早期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部分患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特征改变不典型,病原学培养阳性率低,最终增加了鉴别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难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诊断标志物和检测技术被提出,现主要介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脑脊液乳酸及有关免疫层析法、聚合酶链反应、二代测序在诊断及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中的最新进展,为疾病的早期
患儿为6岁女童,主因"4 h内发作性抽搐4次"入院。入院时患儿主要表现为偏侧惊厥持续状态、发热、意识障碍,意识好转后查体发现其惊厥侧肢体偏瘫。入院时初步考虑病毒性脑炎。但入院后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未见异常,脑脊液免疫抗体及病原高通量测序未见异常,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合颅脑磁共振成像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广泛水肿,考虑特发性偏侧惊厥-偏瘫综合征(IHHS)。调整抗癫痫药物为苯巴比妥后,惊厥发作明显减少。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Posa)在预防和挽救性治疗儿童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粒缺)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接受Posa预防或挽救性治疗的IFI患儿18例。以每例患儿诱导化疗或巩固治疗阶段的每个Posa疗程作为1例次,共统计55例次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为10个月~14岁,中位年龄7岁;男36例次,女19例次。急性髓
早产是威胁母婴安全的全球关注性问题,在可能导致早产的诸多因素中,绒毛膜羊膜炎(CAM)是最常见的原因。CAM可在胎儿体内产生多种炎性因子,影响胎儿肺脏成熟、引起胎儿肺脏结构重塑,影响肺血管的收缩功能,从而影响早产儿出生后的肺部疾病患病率,甚至对早产儿远期肺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围生医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特应质与呼吸道感染之间有密切联系。呼吸道感染是特应质进展为变应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特应质儿童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感染后症状较严重,持续时间较久。其可能机制在于特应质儿童,尤其是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存在以上皮细胞屏障功能下降和干扰素分泌不足的天然免疫缺陷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占优势的获得性免疫失衡。另外,哮喘等特应质儿童还存在异常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定殖及潜伏感染现象,使特应质儿童易发生呼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原体,进而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因此,采取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是病原学诊断的关键。现就儿童呼吸道病原检测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ELBWI)神经发育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0月出生后24 h内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VLBWI/ELBWI为研究对象,纠正年龄12个月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Ⅱ(Bayley Ⅱ)进行神经发育评估。根据神经发育结局分为神经发育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2组患儿的产前、产时及产后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干预对特发性矮小(ISS)患儿颅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内分泌科诊断并经rhGH规范干预1年的青春期前22例患儿(ISS组),与同年龄、性别,面型端正,侧貌基本协调,面型无明显前突和后缩,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的健康青春期前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在rhGH干预前、干预(或随访)1年后,均行头颅螺旋CT扫
目的探索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中胃肠问题与ASD症状表现间的关系,以期为ASD患儿的干预提供线索。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3~8岁ASD患儿336例。由父母或照养人填写患儿一般资料,包括出生年月、性别、既往食物过敏史、近3个月胃肠问题现况及本研究使用的社会心理学相关量表。分析胃肠问题与ASD症状表现(重复刻板行为、感觉反应异常、情绪及行为问题)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336例ASD患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