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职业教育已得到广泛应用,这就使得职业学校教师中的一些不良问题日渐凸显。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加强继续教育,而继续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接受现代远程教育。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对现有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专业知识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和专业研究能力等方面的专业素质的培训与提升进行了一些探讨,旨在为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提供借鉴,从而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农村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19-02
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这个时期大规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职业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是确保学校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等有关文件,从政策角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此外,在全国建立了50家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设立了自己的培训基地,有的甚至被选派到德国去参加培训学习,这些做法使得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随着农村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我国西部农村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专业教师队伍数量存在着严重不足且整体水平不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尚有欠缺;教师对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能力,对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师资配备上,不少职业学校教师是由基础教育学科教师“转行”而来,甚至有的教师刚参加教学工作,学的是教育学专业,却来承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尤其是一些中学语、数、英教师改行上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虽是勉强接受了教学任务,但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又没机会到外地参加专业培训,在上专业课程时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势在必行。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农远”)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其主要优点是:融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于一体的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教学;它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边远的农村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给予大力支持,可以为农村职业学校教师自主学习提供方便和广泛的教育服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来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应注重发挥“农远”覆盖面广、方便快捷、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分期、分批对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使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挥“农远”优势,培养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的Christina Doyle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也有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括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因此,信息素养是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心智能力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信息时代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抓住和创造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信息技术,使教师本身不断适应高速变化的世界,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知识。教育部2000年公布的《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充分发挥“农远”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栏目对农村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学习打字和文字编辑,学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编写教案和精选练习题以及制作课件等,同时教会他们对“农远”职业教育专业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加工等基本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注重对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教给他们在所教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和学会交流、生成信息,学会对信息的批判性接受和加工来实现知识的创新,使他们通过远程继续教育活动的学习和实践,自身信息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使农村职业学校教师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轻松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利用“农远”资源,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素质。
教师文化专业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它是教师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必备的前提条件。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他不仅应要具有较多的知识量,而且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了高品位的文化专业素质,可以拓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知识面,在教学中可以融进各学科或边缘学科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在接受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培训后,应积极主动地尝试应用“农远”有利资源,进行职业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培训部门的教师也应充分应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来引导他们去学习、去应用、去实践,这不仅使他们掌握了专业的知识量,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体系和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还掌握了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及研究、创新,使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达到了精深的程度。与此同时,要通过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收集有关的职业教育动手操作的专业知识,以充实自身的实践教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认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通过应用“农远”有利资源,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使自身“学有专”、“术有专攻”,为今后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储备丰富、全面的专业知识。
三、整合“农远”资源,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员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能力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灵活性、开放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有利保证,是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适用型技术工人的保障。要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素养,最主要的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时,充分运用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农远”优质资源,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农远”的同步学堂栏目尽可能发挥其最大效益,根据教师的专业条件,引导他们充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手段,有计划、有组织的组织他们开展同步课堂栏目的常规教学活动,充分运用“农远”的教学资源栏目组织他们进行教学设计,给他们提供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如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引导他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正确灵活地运用远程教育优质资源来上课,给他们提供操作上的指导和课件制作技术上的支持。此外,还要为那些愿意自觉利用教育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师给予辅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去结合农村职业教育教学实际,“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和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改革职业教育思想,提高驾驭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中应用的能力,形成一种类似锯齿状的模式,最终实现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学现代化。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四、利用“农远”平台,推动教研能力的提高。
教师具备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是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农远”平台的《教育动态》栏目和《课程改革》栏目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和探讨活动,随时掌握教育动态,了解国内教育形式,了解课程改革中关于课程评价、课程结构方面的内容,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学会搜集整理信息,并利用“农远”平台进行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经验交流、疑难探讨、资源共享等,使教师在感受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同时,通过便捷的交互和协作功能进行专业学科教学的探讨,开阔视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促进农村职业学校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教师科研能力素质的提高。
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远程继续教育工作虽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继续教育的体系、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在今后的远程继续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借鉴联邦德国在培训网络建设方面的经验,除做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各项工作外,还应充分发挥“农远”优势,整合教学优质资源,分期、分批对农村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要求学校组建校园局域网,并接入电信宽带,同时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一台电脑,并鼓励教师自己购置电脑。学校科研部门要让每个教师在办公室和自己的家里都能看到远程教育资源,让农村职业学校的普通教师享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这不仅可以使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也为农村教师职后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总之,在我国西部农村职业学校远程继续教育中,若能充分发挥“农远”覆盖面广、方便快捷、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使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真正得到提高,“农远”资源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那必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促使我国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06〕13号)
3 蒋作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理论与模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4 葛道凯:开放教育对高等继续教育的启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5 李晓华.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 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访教育部远程教育专家顾问丁兴富博士.中国电化教育,2004.8
6 聂 鑫.信息素养概念界定研究进展.图书馆学研究,2005.7
7 高红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十一五”加强辽宁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2007(14)
8 广西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制定工作的调研报告,2009.12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农村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19-02
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这个时期大规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职业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是确保学校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等有关文件,从政策角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此外,在全国建立了50家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设立了自己的培训基地,有的甚至被选派到德国去参加培训学习,这些做法使得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随着农村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我国西部农村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专业教师队伍数量存在着严重不足且整体水平不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尚有欠缺;教师对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能力,对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师资配备上,不少职业学校教师是由基础教育学科教师“转行”而来,甚至有的教师刚参加教学工作,学的是教育学专业,却来承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尤其是一些中学语、数、英教师改行上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虽是勉强接受了教学任务,但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又没机会到外地参加专业培训,在上专业课程时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势在必行。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农远”)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其主要优点是:融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于一体的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教学;它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边远的农村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给予大力支持,可以为农村职业学校教师自主学习提供方便和广泛的教育服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来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应注重发挥“农远”覆盖面广、方便快捷、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分期、分批对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使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挥“农远”优势,培养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的Christina Doyle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也有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括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因此,信息素养是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心智能力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信息时代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抓住和创造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信息技术,使教师本身不断适应高速变化的世界,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知识。教育部2000年公布的《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充分发挥“农远”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栏目对农村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学习打字和文字编辑,学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编写教案和精选练习题以及制作课件等,同时教会他们对“农远”职业教育专业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加工等基本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注重对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教给他们在所教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和学会交流、生成信息,学会对信息的批判性接受和加工来实现知识的创新,使他们通过远程继续教育活动的学习和实践,自身信息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使农村职业学校教师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轻松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利用“农远”资源,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素质。
教师文化专业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它是教师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必备的前提条件。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他不仅应要具有较多的知识量,而且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了高品位的文化专业素质,可以拓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知识面,在教学中可以融进各学科或边缘学科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在接受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培训后,应积极主动地尝试应用“农远”有利资源,进行职业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培训部门的教师也应充分应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来引导他们去学习、去应用、去实践,这不仅使他们掌握了专业的知识量,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体系和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还掌握了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及研究、创新,使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达到了精深的程度。与此同时,要通过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收集有关的职业教育动手操作的专业知识,以充实自身的实践教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认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通过应用“农远”有利资源,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使自身“学有专”、“术有专攻”,为今后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储备丰富、全面的专业知识。
三、整合“农远”资源,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员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能力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灵活性、开放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有利保证,是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适用型技术工人的保障。要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素养,最主要的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时,充分运用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农远”优质资源,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农远”的同步学堂栏目尽可能发挥其最大效益,根据教师的专业条件,引导他们充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手段,有计划、有组织的组织他们开展同步课堂栏目的常规教学活动,充分运用“农远”的教学资源栏目组织他们进行教学设计,给他们提供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如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引导他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正确灵活地运用远程教育优质资源来上课,给他们提供操作上的指导和课件制作技术上的支持。此外,还要为那些愿意自觉利用教育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师给予辅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去结合农村职业教育教学实际,“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和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改革职业教育思想,提高驾驭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中应用的能力,形成一种类似锯齿状的模式,最终实现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学现代化。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四、利用“农远”平台,推动教研能力的提高。
教师具备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是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农远”平台的《教育动态》栏目和《课程改革》栏目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和探讨活动,随时掌握教育动态,了解国内教育形式,了解课程改革中关于课程评价、课程结构方面的内容,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学会搜集整理信息,并利用“农远”平台进行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经验交流、疑难探讨、资源共享等,使教师在感受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同时,通过便捷的交互和协作功能进行专业学科教学的探讨,开阔视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促进农村职业学校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教师科研能力素质的提高。
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远程继续教育工作虽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继续教育的体系、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在今后的远程继续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借鉴联邦德国在培训网络建设方面的经验,除做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各项工作外,还应充分发挥“农远”优势,整合教学优质资源,分期、分批对农村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要求学校组建校园局域网,并接入电信宽带,同时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一台电脑,并鼓励教师自己购置电脑。学校科研部门要让每个教师在办公室和自己的家里都能看到远程教育资源,让农村职业学校的普通教师享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这不仅可以使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也为农村教师职后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总之,在我国西部农村职业学校远程继续教育中,若能充分发挥“农远”覆盖面广、方便快捷、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使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真正得到提高,“农远”资源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那必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促使我国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06〕13号)
3 蒋作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理论与模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4 葛道凯:开放教育对高等继续教育的启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5 李晓华.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 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访教育部远程教育专家顾问丁兴富博士.中国电化教育,2004.8
6 聂 鑫.信息素养概念界定研究进展.图书馆学研究,2005.7
7 高红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十一五”加强辽宁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2007(14)
8 广西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制定工作的调研报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