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来源 :现代特殊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症儿童通过自我刺激行为满足自身感觉需求,获得感官舒适.高频率发生自我刺激行为会对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学习造成消极影响,也会阻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开展针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是学前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重视的课题之一.文章通过一名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探索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开展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是实施特殊需要学生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落实对特殊需要学生教育教学关爱的重要方面.融合教育学业评价应树立正确的、体现融合教育理念的特殊需要学生发展观,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兼顾结果和过程,建立涵盖“学业增进、功能提高、社会适应”等的完整的目标体系,开展基于“科学评估、合理目标”的多维度的发展性评价,将特殊需要学生认知与非认知发展以及学习参与体验很好地统一起来,全方位培养特殊需要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是指利用形象、直观的外显表征方式呈现数学学习对象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及数学学习对象间的关系网络,把数学中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点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聋校数学教师可开展基于图象表征、媒介表征、言语表征和肢体表征的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共同促进聋生数学学习,提升聋生数学思维品质.
聋校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应以听障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应以视觉形式为主,并具有易用性、趣味性、激励性和引导性,帮助听障学生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特殊教育中心践行“双向融合”文化理念,创造性地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关于“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制度,促进融合教育”的要求,探索并实践了普特双向融合社团活动实践模式,促进了普特学校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