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音乐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整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留守儿童高达6 102.55万,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无可替代的父母亲情,极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面对留守儿童精神空虚、情感寂寞、音乐教育匮乏的现状,利用他们所熟悉的地方音乐本作为切人点,让这些留守儿童从小就接触民族音乐之精华——戏曲音乐,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弘扬传统文化,在愉悦中使其心理问题得到调整。
  关 键 词: 留守儿童;影视戏曲;心理健康;戏曲欣赏
  一 、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农村音乐教育状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留守儿童6 102多万人,约占全国儿童人口的21.8%左右。[1]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一些隐患,留守儿童由于长年得不到无可替代的父母亲情,大都性格不健全,其監护人大都文化水平低。
  健全的个性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留守儿童处在如此家庭环境中,其监护人要么是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要么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么是管但方法粗暴,多种原因使留守儿童性格出现种种扭曲:偏激、自私、心理逆反、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好等问题,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18.5%的留守儿童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愿意闷在心里;受到挫折时,有5%表示感觉生活没有意思,甚至还有0.2%觉得社会不公平,他们大多学习成绩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甚至有心理问题,看不到希望有自杀的念头,还有的因寂寞空虚进而发生抑郁症状,也有的因无聊寻求刺激与欢乐而迷恋上网络,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高达60%左右[2],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实施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但笔者在对广东省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中发现,80%的农村中小学里,这一纲领并没有得到积极地贯彻与实施,在农村音乐被视作可有可无的“副科”“小三门”之一,随意被主课占去,课表上的音乐课只是摆设,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都是由其他教师代替,学生的音乐素养几乎为零,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学生思想空虚,学习生活枯燥无味,厌学等问题。但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这些中小学都按照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标准,配备了多媒体,基本都有一台电脑、2台电视,1台DVD,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还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在广东农村的乡村胡同里到处可听到音响上播放的粤剧唱段,随处可看到年老者手拿一个收音机放到耳边,边听唱段边跟着哼哼的陶醉情景,随便找一人都能哼上两句,因此农村中小学可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删除音乐教材中不适合农村学生认识水平的教学内容,根据儿童爱看电视的特点,利用他们仅有的教学设备电脑、电视欣赏些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本土戏曲,让这些留守儿童从小就接触民族音乐之精华,在时下流行文化泛滥、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空虚、情感寂寞、音乐教育匮乏的关头,让留守儿童欣赏他们所熟悉的地方音乐的民歌和本土戏曲,在增长他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整体素质的同时,也会使他们感到语言更加流畅,情感更加亲切,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分析力、责任感等,并在地方音乐欣赏中获得满足感。
  二、在地方音乐的欣赏中改善儿童的心理健康
  我国古代就有乐教的传统,把音乐作为感染情绪、陶冶情操的手段之一,春秋时孔子就把音乐作为“六艺”之一进行传授,“1907年清政府《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指出:习歌谣可使幼儿之耳目喉舌运用舒畅,以助其发育,且使心情和悦,为德性涵养之质”。[3]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健全人格的塑造、健康心理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作用。我国中小学北方大多数地区使用的都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教材,每一册后面都有“地方单元” 介绍与当地有关的戏曲和民间音乐内容,广东省虽版本不同但也都有地方音乐,如广东中小学教材中有“沙田民歌”,沙田民歌起源于东晋,传唱于中山、珠海、顺德、新会等地。[3]
  传统的戏曲艺术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殿里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让留守儿童欣赏传统的戏曲名段和地方民歌,有利于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情,有利于丰富他们匮乏的精神世界,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如可利用多媒体欣赏些他们感兴趣的影视戏曲片段,可先欣赏本土戏曲,当欣赏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欣赏国粹京剧艺术,可以先从丑角表演入手,中国喜剧中的丑角大都扮相丑陋,鼻梁涂成了白色,有的嘴角、眼角也勾上棱角分明的白线,滑稽好笑,加上表演夸张,符合孩子们的审美心理。如由著名京剧唱段《徐九经升官记》,讲述了一个七品知县徐九经的当官心路历程,他经过在升官和被罢官激烈的心理斗争后,不畏强权,伸张正义,与权高势大的侯爷斗智斗勇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它的唱腔设计、造型表演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精湛的技艺,让学生从徐九经的幽默、风趣和机智的表演中了解独具典型性格的清官形象,从而得到勇敢正义的教育,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譬如《秋江》里的老艄公也是丑角,他的装扮是“螃蟹脸”,幽默风趣的老人,蟹壳画在鼻子上,蟹脚伸到额上,脸上也画上了一道道白线表示皱纹,笑的时候皱纹堆到一起更是可爱,艄翁这一个诙谐可喜的老人形象也深得学生的喜爱,这出江上行船的戏更妙趣横生,舞台上空荡荡,无船无江,所有一切只凭年轻的尼姑和年迈的老艄翁。一丑一旦用虚拟动作的表现手法,把所处秋江的风险和小船随波逐流的情景表现得酣畅淋漓。一支木桨和两个演员随波高低、身段如风吹柳摆的摇曳来表现江上轻舟的场景,舞台上没水,但艄翁利用一篙却使江上风波极其鲜明,小船劈浪急进,跌宕起伏,使观众真的犹如随他们坐上了颠簸之船,通过这种“虚实相生、妙在无处”的美,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比如久演不衰的武戏《三岔口》和《挡马》,《三岔口》全剧主要是表现“摸黑”中的武打[4]。
  农村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能否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工作做好意义重大,利用多媒体教室欣赏他们所熟悉的纯朴动人、具有生活气息的地方音乐和本土戏曲,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倍感亲切的周围事物,提高学生的兴趣,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在欣赏中感到愉悦和美感,并为孩子们创造一种艺术、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里,让他们感到影视戏曲艺术既具通俗性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提升审美品位,在美的创造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端正价值观及正确的人生观。让这些留守儿童在轻松幽默、别具风采但立意深刻的剧情中,感受传统戏曲中蕴涵的浓厚民族性,真实地感受到音乐魅力,改善其郁闷心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给沉闷的校园生活增加点快乐,达到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8):511-512.
  [2]高国香.刍议音乐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J].读写算,2014(52):166.
  [3]高卫丽.音乐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4]柯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小学音乐的重要性[J].速读(下旬),2019(3).
其他文献
摘 要: 技能型人才短缺一直是动画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就是实验实训场区的使用——即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本文结合本地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实验实训条件、效果开展研究,并提出可行的提升路径。  关 键 词: 新形势;建筑动画;实训条件  一、背景  技能型人才短缺一直是动画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受科技水平发展、国际形势变化及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动画市场呈现快速
摘 要: 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中更深一层次的内容,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文化的建设是十分关键的,这可以让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丰富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广的知识面,有更广阔的眼界。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音乐文化建设  在高校中重视音乐文化的建设,也就是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给他们提供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此基础上组织更多有创新
摘 要: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红色歌曲的引入对于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有着积极作用。对于处于人生成长初期的小学生而言,以红色歌曲为主题展开的音乐教学,有助于他们今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陶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与音乐审美能力。本文将对红色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与意义展开探究,对红色歌曲的概念做出论述,探寻红色歌曲与音乐教育的良好结合方法。  关 键 词: 红色歌曲;小学;音乐教育  在新课改的要
摘 要: 艺术设计是引领社会时尚、文化潮流的重要专业,该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除了要接受一定的课堂理论知识以外,更应当接受完善系统的实践课程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专业本领和素养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为其今后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 键 词: 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育改革  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化,设计已经悄然走进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场、传媒业、制造业、创意产业,以
摘 要: 素描教学是中职美术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领会能力。通过素描教学的过程,可以高效提升艺术类学生的绘画技能水平,培养其看待事物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起到关键作用。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就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在素描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提
摘 要: 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入手,结合高校音乐教学对于弘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教学策略,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高校音乐教育;民族传统音乐;音乐文化继承;作用  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包含了中
摘 要: 中国现代美学发端者王国维在康德、叔本华等人形式主义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古雅说”理论,标志着王国维学术研究由“哲”转“文”、由“西”转“中”、由抽象的理论探索转向具体的学术研究。这一理论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既弥补了康德、叔本华审美范畴论和艺术天才论的缺陷,也拓宽了中国美学的审美领域,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的一次巧妙融合。  关 键 词: 古雅说;王国维;美学价值  王国维作为中国
摘 要: 作为乐器之王,钢琴有着独特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吸引力。在演奏钢琴的过程中,要求演奏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乐感,而且要有熟练的技能,保证双手灵活且配合良好,所以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应该将视、听、触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本文首先对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说明了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协同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的协同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在小学音乐素养的发展过程中,西洋管乐团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体现在器乐学习上.它更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的提高,提升自我表现力和音乐鉴赏力.就管乐团的发展现状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找出不足,用符合现代国情的标准,去解决管乐团在小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响应时代的潮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团,让小学管乐团更具有集体性、开放性、包容性,互相扶持、共同发展.
摘 要: “挑战式学习”是一种以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为目的,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分析、理解判断和创造性思维技能相结合的能力为目标,改变传统仅采用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将“知识”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增加教学内容难度、广度和深度,采取有趣的设计形式,提出一些能吸引学生主动挑战自己的问题去完成学习课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真正实现更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