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在教育改革当中独具特色,艺术植根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使得艺术生活化。民间艺术文化承载着珍贵的文化记忆,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特色,如若能够在幼儿教育当中培养其兴趣,提高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那么对于之后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和幼儿的教育教学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在未来作为新的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因此探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当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将会具有极大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民间艺术;策略
一、引言
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能够极大反映社会生活,幼儿园教育能够引导帮助幼儿正确的认知世界,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就要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和谐多样的文化环境。民间艺术文化植根于人民能够激发幼儿产生保护民族瑰宝的意识,艺术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承载了美好的思想。
二、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的作用
(一)幼儿教学能够推进文化传承
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要适应各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因此要相应的改变教育方式,选择具有趣味的民间艺术文化,包含绘画、泥塑、剪纸、印染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能够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积极探索和创造文化知识,这种形式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如今,文化不能得以传承以至面临着缺失的境遇之下,幼儿园教育教学进行健康的价值引导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推动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使幼儿教育教学也能够参与到保护民间艺术文化的工作当中。
(二)民间艺术文化能够丰富教学内涵
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当中,能够在不适用于理论教学的幼儿园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增强教学课程的趣味性,有效提升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折纸、泥塑等组织教育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能够极大地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幼儿兴趣。
三、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专业队伍,提升艺术文化素养
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就要针对所教内容提升专业能力,在教学思想方面展开训练,教师可以自发组织民间文化的艺术传承课程,开展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传授经验。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一定的教学知识和一定的教学素养,才能够对幼儿展开训练,渗透幼儿教育,并且教师可以依托校方资源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以此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当中,使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开设多样艺术课程,丰富教育内容内涵
幼儿园教育要灵活安排,推动艺术文化的渗透,教师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艺术文化课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教育成效。教师可以制定不同主题,引进新兴元素,改变传统的游戏教学模式,拓宽幼儿知识教育的内涵,丰富幼儿的认知世界,积极探索不同的文化主题,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民间艺术文化包含雕刻,染织,绘画表演,编织裁剪之类,而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选用一些简单的主题,增加趣味性,在教育当中可以设計剪纸活动,通过剪纸艺术引导幼儿去辨别生活当中各类的事物。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观看皮影戏,以这种形式讲述寓言故事,让幼儿寓教于乐,以不同的主题引进新兴元素,两者相结合的模式促进革新教学方式。
(三)渗透幼儿日常生活,营造健康文化氛围
环境的影响对幼儿及其重要,要真正发挥教学作用,就必须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日常的生活环境当中,也要有着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可以在幼儿园的教室及学校当中布置艺术课堂,将一些绘画以及民族壁画艺术作品等布置在幼儿园教室中,同时提供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艺术角,刺激儿童的视觉体验,可选择适当的活动材料调动幼儿的感官,民间艺术文化的内容丰富,可以折纸,剪纸,拼图,绘画,贴纸,染墨,雕刻等等,幼儿的创意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奠定基础,发挥想象力。因此在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都要有凸显民族文化的环境,注重环境的细节创设。
(四)融入当地特色资源,引入本土风俗习惯
民间的艺术文化教育要与幼儿周边的生活贴合,因此引入当地的民间资源便于幼儿接受,同时幼儿对家乡文化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理解,提升文化的渗透程度,结合当地的资源去引入,引入本土知识和风俗习惯。在幼儿教育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将来源于生活的民间艺术文化与教学相结合,加深幼儿的风俗习惯的知识拓展,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融入具有特色的服饰,那么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将艺术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可以在幼儿装饰与服饰中着手,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传承民间艺术。这些民族特色包括当地不同的风格,与舞蹈有关的活动就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形象生动,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与绘画图案有关的装饰,就可以引导孩子模仿一些简单易学绘画。
(五)运用恰当方式,深化幼儿认知
幼儿身心发展还未健全,在接受民间艺术文化熏陶的过程当中,应该找到最适合幼儿这一阶段发展的方式,更加巧妙地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比如可在多媒体的支持之下播放趣味视频,为幼儿接受民间艺术文化熏陶做铺垫,同时也要为幼儿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便于幼儿操作,在实践体验当中加深了解,理论结合实践,在幼儿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予以讲解提升效果,真正达到民间艺术文化渗透效果的最大化。将传统文化贯穿到活动当中,同时与其他区域的活动有机结合,传统活动可以用于幼儿的集体教育活动当中,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大班,中班和小班涉及不同的教育活动,并且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展开调研,探索特色的幼儿文化教育,开设多个主题的活动拓展,为传统游戏去注入新活力,营造良好的氛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六)拓宽家园共育,借助绘本教学
绘本教学中蕴藏着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与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儿童去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展开工作,在传承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当中挖掘自身资源,只有通过拓宽优秀民间艺术文化资源的渠道,展开幼儿的主题活动,才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同时绘本教学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民间艺术文化,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仇晓红.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0(2):22~24.
作者简介:丁淑娟,女,汉族,1982年7月4日,山东乳山,本科,二级教师,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264205),研究方向:自主游戏,区域游戏。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民间艺术;策略
一、引言
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能够极大反映社会生活,幼儿园教育能够引导帮助幼儿正确的认知世界,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就要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和谐多样的文化环境。民间艺术文化植根于人民能够激发幼儿产生保护民族瑰宝的意识,艺术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承载了美好的思想。
二、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的作用
(一)幼儿教学能够推进文化传承
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要适应各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因此要相应的改变教育方式,选择具有趣味的民间艺术文化,包含绘画、泥塑、剪纸、印染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能够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积极探索和创造文化知识,这种形式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如今,文化不能得以传承以至面临着缺失的境遇之下,幼儿园教育教学进行健康的价值引导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推动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使幼儿教育教学也能够参与到保护民间艺术文化的工作当中。
(二)民间艺术文化能够丰富教学内涵
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当中,能够在不适用于理论教学的幼儿园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增强教学课程的趣味性,有效提升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折纸、泥塑等组织教育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能够极大地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幼儿兴趣。
三、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专业队伍,提升艺术文化素养
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就要针对所教内容提升专业能力,在教学思想方面展开训练,教师可以自发组织民间文化的艺术传承课程,开展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传授经验。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一定的教学知识和一定的教学素养,才能够对幼儿展开训练,渗透幼儿教育,并且教师可以依托校方资源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以此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当中,使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开设多样艺术课程,丰富教育内容内涵
幼儿园教育要灵活安排,推动艺术文化的渗透,教师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艺术文化课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教育成效。教师可以制定不同主题,引进新兴元素,改变传统的游戏教学模式,拓宽幼儿知识教育的内涵,丰富幼儿的认知世界,积极探索不同的文化主题,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民间艺术文化包含雕刻,染织,绘画表演,编织裁剪之类,而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选用一些简单的主题,增加趣味性,在教育当中可以设計剪纸活动,通过剪纸艺术引导幼儿去辨别生活当中各类的事物。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观看皮影戏,以这种形式讲述寓言故事,让幼儿寓教于乐,以不同的主题引进新兴元素,两者相结合的模式促进革新教学方式。
(三)渗透幼儿日常生活,营造健康文化氛围
环境的影响对幼儿及其重要,要真正发挥教学作用,就必须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日常的生活环境当中,也要有着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可以在幼儿园的教室及学校当中布置艺术课堂,将一些绘画以及民族壁画艺术作品等布置在幼儿园教室中,同时提供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艺术角,刺激儿童的视觉体验,可选择适当的活动材料调动幼儿的感官,民间艺术文化的内容丰富,可以折纸,剪纸,拼图,绘画,贴纸,染墨,雕刻等等,幼儿的创意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奠定基础,发挥想象力。因此在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都要有凸显民族文化的环境,注重环境的细节创设。
(四)融入当地特色资源,引入本土风俗习惯
民间的艺术文化教育要与幼儿周边的生活贴合,因此引入当地的民间资源便于幼儿接受,同时幼儿对家乡文化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理解,提升文化的渗透程度,结合当地的资源去引入,引入本土知识和风俗习惯。在幼儿教育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将来源于生活的民间艺术文化与教学相结合,加深幼儿的风俗习惯的知识拓展,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融入具有特色的服饰,那么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将艺术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可以在幼儿装饰与服饰中着手,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传承民间艺术。这些民族特色包括当地不同的风格,与舞蹈有关的活动就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形象生动,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与绘画图案有关的装饰,就可以引导孩子模仿一些简单易学绘画。
(五)运用恰当方式,深化幼儿认知
幼儿身心发展还未健全,在接受民间艺术文化熏陶的过程当中,应该找到最适合幼儿这一阶段发展的方式,更加巧妙地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比如可在多媒体的支持之下播放趣味视频,为幼儿接受民间艺术文化熏陶做铺垫,同时也要为幼儿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便于幼儿操作,在实践体验当中加深了解,理论结合实践,在幼儿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予以讲解提升效果,真正达到民间艺术文化渗透效果的最大化。将传统文化贯穿到活动当中,同时与其他区域的活动有机结合,传统活动可以用于幼儿的集体教育活动当中,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大班,中班和小班涉及不同的教育活动,并且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展开调研,探索特色的幼儿文化教育,开设多个主题的活动拓展,为传统游戏去注入新活力,营造良好的氛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六)拓宽家园共育,借助绘本教学
绘本教学中蕴藏着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与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儿童去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展开工作,在传承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当中挖掘自身资源,只有通过拓宽优秀民间艺术文化资源的渠道,展开幼儿的主题活动,才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同时绘本教学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民间艺术文化,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仇晓红.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0(2):22~24.
作者简介:丁淑娟,女,汉族,1982年7月4日,山东乳山,本科,二级教师,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264205),研究方向:自主游戏,区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