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自发性气胸44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150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共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5例和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疼痛Ⅲ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定“重度”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情绪,简单易行。
  【关键词】系统化心理护理; 自发性气胸;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1.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23-02
  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肺组织与脏层胸膜破裂,或肺表面的肺大疱破裂以及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发生于男性青壮年,发病率约为7.4~18/10万人,病情发展迅速,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可发展为窒息甚至死亡[1-2]。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4],我院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旨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共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标准[5]。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4~56岁,平均年龄(42.3±4.7)岁;病程3~24月,平均病程(15.26±6.16)月;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4人,支气管哮喘8人,COPD 7人,慢性支气管炎13人,其他疾病3人。观察组男25人,女19人;年龄32~57岁,平均年龄(44.6±5.2)岁;病程4~27月,平均病程(16.01±6.72)月;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人,支气管哮喘6人,COPD 9人,慢性支气管炎9人,其他疾病8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接受自发性气胸紧急处理后,待病情平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吸氧、心电监护、限制活动,护理人员及时观察闭式引流器固定效果、穿刺处是否有皮下气肿及出血,关注引流瓶内液体性状与量。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情绪调节: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采取开导、聊天等方式调节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②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述自发性气胸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后,以及治疗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加强患者对自发性气胸的了解,缓解患者因为无知带来的恐惧。③心理行为诱导训练: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护理人员应诱导患者稳定情绪,采用引导性语言,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④目标定位:鼓励患者勇敢面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预防出现焦虑、抑郁,采用鼓励性的言语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⑤睡眠诱导:对患者体位进行指导,教会患者呼吸技巧,可缓慢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配合舒缓的音乐,但禁止服用诱导睡眠的相关药物,以防出现呼吸机麻痹等不良反应。
  1.3[JP+1]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焦虑、抑郁等指标变化。疼痛程度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5]:Ⅰ级:疼痛可以耐受,且不影响睡眠与正常生活。Ⅱ级:疼痛较为明显,主动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及生活受到干扰。Ⅲ级:疼痛非常剧烈,难以忍受,出现被动体位或濒死感,需服用止痛药缓解。焦虑与抑郁评分采用SAS、SDS量表[6],评分在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JP]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疼痛Ⅲ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由表2可知,对照组重度焦虑、抑郁的人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自发性气胸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患者表现为剧烈疼痛、呼吸困难等。本研究采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自述疼痛分级中,疼痛Ⅰ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并且疼痛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符合现代医学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心理护理干预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是在心理学原理指导下,朝着预期目标发展,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的一种护理模式[6]。
  系统化心理护理模式主要包括语言与行为诱导,达到转移患者注意力,分散其对于疼痛的关注,最终达到提高疼痛耐受性,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性,减慢心率,使患者处于生理及心理较为稳定的状态,同时,还可以减轻免疫应激相关反应[7-8]。本研究采用情绪调节、知识宣教、心理诱导等多种护理方法入手,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级中重度焦虑、抑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非常重要。患者表现为焦虑、紧张、不安等,多源于对自身病情的不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与顾虑,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9]。
  综上所述,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减轻疼痛等不适,调节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和莲.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5,7(4):304-305.
  [2]魏喜玲,张丽,吴彩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0,32(18):2619-2620.
  [3]吴新萍.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277-278.
  [4]馀遵迪, 何长清.自发性气胸诊断方法的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3,13(10):618.
  [5]史雯.心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焦虑和疼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4):79-80.
  [6]段泉泉,胜利. 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09):676-679.
  [7]严杰.综合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心理及疗效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18-19.
  [8]张文学,石林.自发性气胸患者运用整体护理模式的心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6:172-173.
  [9]董贤明.自发性气胸42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11:68-69.
  (收稿日期:2016.03.15)
其他文献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为贯彻落实卫生部2010年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各大医院都在竞相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不断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医院的形象、效益,提高医院竞争力
【摘要】目的: 观察助产护理对防止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分娩的132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助产护理,统计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进行复苏护理,通畅气道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4岁,因双颊部凹陷于2005年9月8日行双侧面颊部白体脂肪颗粒注射充填术。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用10ml注射器抽取下腹部脂肪,经处理取得纯脂肪颗粒10ml,平均装入2支5ml一次性注射器内备用。术前标出面颊部凹陷需注射的范围,在耳前发际内作2~3mm切口,将连接装有5ml纯脂肪颗粒的5ml注射器的16号钝头从切口进入标出范围内的浅筋膜层的远端,边退边注射脂肪颗粒,多个
目的:观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效果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功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功功能的恢复状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均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22例采用单纯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组22例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结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①手术切口疼痛时间观察组(40±15)d较对照组(60±10)d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下肢麻木症状消失时间1~3d,平均(256±10)
【摘 要】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白蛋白纳米粒的最优制备条件及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情况。方法:以青蒿琥酯包封率为定量指标成分,确定牛血清白蛋白质量,青蒿琥酯浓度,旋蒸转速等影响因素,并以L9(33)正交实验安排实验;根据结果筛选出最优处方后,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放情况;MTT法考察纳米粒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抑制率,并与青蒿琥酯原料药比较。结果:最佳制备条件为:取500μL浓度为35mg/mL的牛血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时同期采用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的40例房颤患者,对40例房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服务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并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指导,告知如何准备测量脉率、脉律。结果:通过在围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服务,对40例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发现总治疗有效率为875%(35/40)。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