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说”中提高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小学生由于信息闭塞,各种信息的传播不够广泛,他们了解社会的方式除了看电视外就只有看书了,限于他们父母对于学生阅读课外的认识不够,只有极少部分的农村小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的课外书,看得少了,自然写不出来。因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说”作文何尝不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笔者认为,面对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的现状,通过不同形式的“说”能够切实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一、将作文“说出来”
  现在农村的小学生虽说已经接受了学前幼儿教育的洗礼,他们的各种行为应该与城市的一样,但事实并非这样。家长文化水平的限制,启发孩子语言表现方式的缺失,以及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的短缺,都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小学生敢说的天性。长此以往,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胆小、怯懦,不善于也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将作文“说”出来显得尤为重要。
  二、怎样说
  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在最初的训练中老师可以先做一段时间的示范,教孩子们“说”作文,之后将班级里面比较活跃的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先教他们去说,用这些“重点”培养对象去带动其他学生,以点带面,或许可以打开“不敢说”的局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说”作文的主体,只有到了他们敢说的时候,老师才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说。
  三、说什么
  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农村小学生由于读得少,见识的少,加之缺乏这方面的训练,他们即使有了胆量,也是不得其法。我们可以教他们从题目、事件、素材和构思等方面说起。
  1.“说”题目
  我们知道作文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它就是作文的眼睛,好的题目可以让作文更加轻松,因为它将为我们指明写作的方向。农村小学生面对一个作文主题想到的题目可能会非常幼稚、简单,也可能会太大或太小,更有可能会太过抽象,以上题目遇到的问题就是不便于操作。有时老师布置写一写你亲人(爷爷、奶奶、父亲或母亲)让你记忆深刻的身体部位(头发、手、后背或背影等),他们的作文题目可能直接会是头发、手,背,这时你就要启发他们,这个题目不明确,谁的头发、手,背,学生可能就会反应过来,嗷!所指不明,不好下笔题目发生变化了,会出现爷爷(奶奶、父亲或母亲)的头发、手,背等。可是题目仍然太大,老师可以接着启发,他们的头发、手,背等都有哪些特点,或也可这样启发,他们的头发、手,背等和你们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可能一下就明白了,题目应该是:爷爷(奶奶、父亲或母亲)的白头发、满是老茧的(粗糙的、扎人的、通红的)手,佝偻的(宽厚的、暖和的)背,这样的题目既明确,同时学生又抓住了重点,写起来才会有话可写。
  2.“说”事件
  也可以理解为说事情,这主要是指记事类作文。农村小学生虽然经历的事情也多,但由于未能及时将所经之事梳理,难免在写作文时记述过于简单。老师布置写一件自己最高兴的事,学生苦于无法将事情交代清楚,三四十字草草了事。这时老师可以这样让他们来说:那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文具盒,我高兴极了。如果这是一篇作文,是不是太短了。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太短,那怎么办呢?学生七嘴八舌说开了,当然不外乎给它加一些内容,爸爸为什么给你买文具盒?什么样的文具盒?爸爸说了什么人话?当时都有谁?你说了什么话等等,如果将这些都加到作文当中,同学们的作文字数还会少吗?你们难道还不会去写一件事吗?
  3.“说”素材
  农村小学生由于积累不够,因此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给他们一些素材,可以是文字、图片或是一段视频、音频,启发学生从文字里面看出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你给我们说这幅图片的内容,先说人、动物,再说他们在干什么,可以想象一下天气情况、哪个季节;从音频(视频)听(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高興、激动、想哭等。这样的素材训练既积累了知识,训练了能力,又能训练孩子敏锐的视角,为以后写作文打下基础。
  4.“说”构思
  一篇成功的作文应该有章法,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因后果都应该交代清楚。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场景,或出示一些画面让学生将他们说出来,再循循善诱的告诉孩子先后顺序,重点在哪里地可选择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让学生找问题,说问题,修改的过程就是他们进步的过程。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因为“说”其实就是思维逐渐成熟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这一手段,它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通过“说”作文这一手段能让农村小学生插上写作的翅膀。
其他文献
目前,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且成果斐然。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新课程改革板块化现象严重,各个板块明显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如诗歌教学、作文教学已然成为热板,而有些板块却应者寥寥,比如,戏剧教学。  戏剧教学到底怎么了?造成戏剧教学日渐式微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我们又可以为戏剧教学的改革做些什么呢?这都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思考。  一、戏剧教学的现状  1.戏剧教学边缘化  这种边缘化自上而下,体现在
摘 要:在高中语文的课程中,写作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得以促进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对于怎样才能写好作文,一直困扰着许多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起来。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并进行自我探究,以使作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策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
博客是近年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产物,类似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日记,可以将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通过网络与他人分享,达到互动的效果。对于当前的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微博、博客等能够熟练应用,而这也为博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初中利用博客进行语文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有效性,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一代学生。  博客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虽然从社会资源
“自我思维”是以“我”为中心,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把整个世界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待的思维方式。运用自我思维作文,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文章的视角来看世界、说感受,从而带领读者进入新天地,获得新发现,得到新体验。笔者梳理了如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技巧:  一、以“物”为“我”  即文章中的“我”是动物、植物或物品,以“物”的视角来描写人物、叙述事件、评判事件行为。  “我”是文章的
中小学课程性质与形态的变化,要求转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学生是课堂行为的主要发生者,而教师则领导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援者。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建构学习型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促使接受知识变为意义建构
摘 要:CAI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非常流行的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因其具有直观、高效、丰富多样且可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性,而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但其对教学的不利影响,人们似已忘怀或因某种原因不愿论述。对此,我们应深刻认识到CAI教学有利有弊,以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CAI;教学;辅助教学;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
依据明末嘉善知县李陈玉文集《退思堂集》,透视李陈玉担任嘉善知县的县政理念,梳理其所作所为,并探讨其处理县政的成功之道。李陈玉抓住嘉善县政的关键,连续三年足额征解极为
《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中,对"不毛"的释义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1)不长草(的地方);(2)不长庄稼或五谷(的地方);(3)缅甸北部。《辞海》释义为"不长植物",
中学学习指导是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要从宏观上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和从微观上掌握各学科学习的具体方法,使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学习指导的目的  中学学习指导,是研究中学学习规律、学习原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