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定量清除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研究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053857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根据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 DNA的载量,调整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使用量,以期更有效地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方法 收集出生2h内静脉血HBsAg阳性新生儿资料125例.分为研究组64例,对照组61例,研究组根据新生儿出生时HBsAg感染量调整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使用量,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12个月龄以上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2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 DNA检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研究组出生HBV感染新生几64例,12月龄以上成功清除HBsAg者53例,成功清除率为82.8%,感染11例(1.2%).对照组出生HBV感染新生儿61例,12月龄以上成功清除HBsAg者35例,成功清除率为57.4%,感染26例(3.1%).2组出生HBV感染新生儿12个月龄以上清除HBsAg效果比较,x2=9.6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新生儿的HBsAg感染量调整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成功率.
其他文献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高压直流输电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概述了2010年10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115技术委员会(TC 115)第2次全会的情况,详细
将表达鸡IFN-γ基因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 S1)接种SPF鸡后,用与S1基因亲本毒株具有相同致病型且遗传关系较近的现地分离株LHLJ04X I病毒进行
为确定河南地区杨树黄叶病的病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了元素补充、组织粉碎回接、微生物分离回接、线虫检测、电子显微镜切片观察、植原体的PCR及DAPI检测等实验。结果
调查了青藏高原东部川西云杉原始林下优势灌木银露梅及其在皆伐7 a后迹地上的种群结构、生长与繁殖状况,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1)皆伐迹地生境中的银露梅灌丛年龄结构、萌生
在实验室塑料水槽中,观察了不同盐度条件下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10.60±0.27)g]的存活率、摄食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将星斑川鲽幼鱼从盐度为32.0的海水中直
采用正交试验对新型结构的竹木复合地板的热压工艺进行试验,分析了因素对新工艺的作用及各个水平之间的差异,探讨了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压温度是影响新型竹木复合地
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cp4-epsps合成酶基因(5-enolpyruvlshimimate-3-phosphate
制浆造纸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多年来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造纸工业和环境界的难题和研究的重点,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2008年《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
目的 研究外终丝内结构成分,探讨外终丝室管膜瘤的发病原因.方法 切除10例正常胎儿的外终丝,置于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正常胎儿外终丝主要由纤维组织组成,可见钙化及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