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历史中学习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复杂的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全面提高能力。
  一、实际操作,体验历史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时间”、“空间”等,目的是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实地领会、掌握所学知识。
  如在学习“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我们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每人准备两三块石头。在课堂上,看着同学们收集的形态各异的大小不等的石块,我们提出问题:你们是怎样得到这些石头的?生A:在乱石中拣到的。生B:用铁锤砸成的。生C:利用石头与石头撞击做成的……我们引导:如果穿越时间的隧道,回到远古时代,这些石块有何作用?生A:可以用它们狩猎。 生B:可以用它们御敌。生C:可用它们分配猎物……我们提问:请同学们模仿一下人类祖先使用这些工具时的情景,看看有何优缺点?生A:便于制造。生B:使用方便。生C:太粗糙,易磨手。生D:不容易携带。生E:不够锋利……我们进一步设疑:为改进工具,应采取哪些措施?生A:通过磨制,使它们平滑、锋利。生B:钻孔便于携带……学生自读教材后,总结:什么是旧石器?什么是新石器?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我们启发:通过新旧石器的学习,同学们有何启发?生A: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生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师设计这样的历史课,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实践中、师生互动中,轻松掌握知识,提高动手、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
  二、联系现实,体验历史
  历史反映的是过去的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过程,具有抽象性。教师应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使课堂内容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让学生“与历史对话”,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如在学习“北宋经济发展中的瓦子”时,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1)瓦子是怎样的一个场所?(娱乐场所)(2)瓦子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状况?(经济空前发展)(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果你是一位设计师,你将如何设计娱乐中心?这些问题提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生A:我设计的娱乐中心是环境优美型的娱乐中心。中间是人工湖,湖水粼粼,锦鳞游泳;湖岸垂柳依依、鸟语花香。生B:我设计的娱乐中心是健身型的娱乐中心。中间是绿茵场;左有体育馆,内设游泳池、篮球场等;右有健身房,内设舞蹈室等;前有老年活动中心;后有儿童乐园。生C:我设计的娱乐中心是纯娱乐型的娱乐中心。有歌舞厅、棋牌室、网吧等,让人们消除劳累,享受生活……
  教师设计这样的历史课,拉进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关注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三、激烈讨论,体验历史
  学生潜能巨大、活力无穷、个性迥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张扬个性、开发潜能。
  如学习“三国鼎立”知识时,我们设计了“试评价诸葛亮”这一问题。生A站起来说:孔明足智多谋,赏罚分明;身居高位,权倾蜀国,家无余财;七擒孟获,五出祁山,病死在两军阵前,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A话音刚落,他的同桌立刻起身反驳:“孔明只可助蜀国割据一方,但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才能,作为一位军事家,孔明无疑是失败的。孔明败在一生处事谨慎,胆小慎微。弱小的蜀国抗击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兵多将广的魏国,仅靠谨慎,如何取胜?”全班同学分成两派,针锋相对,一派支持生A,另一派支持他的同桌,双方争论的“火药味”渐浓。这时,我们适时制止,加以引导:通过大家的讨论,可见孔明是一个既有功又有过的人,我们要辩证地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这样,学生在坦诚、热烈的气氛中,通过多种观点的争论、比较,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走出教室,体验历史
  济宁市是齐鲁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摇篮。济宁市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为学生体验历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利用节假日,教师可组织学生走进曲阜“三孔”,拜访“万世师表、至尊先师”的孔子,聆听这位中国文化奠基人的教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组织学生参观邹城“三孟”,去体验儒家理论中最光彩夺目的民本思想,领略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可组织学生参观九龙山,让学生探讨以此为中心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历史地理原因,开阔学生的视野。
其他文献
目前,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在全国的开展已由点扩散到面,在这样的教学热潮下,笔者顺应潮流在初中开展了两年的双语教学工作,实施了相关的跟踪课题研究。实践表明,如果把握适度、策略得当,实施双语教学非但不会冲击学科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效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及地理的积极性。下面笔者以七年级地理双语教学为例,对如何实现地理与英语的科学整合谈一些看法。    一、
高中学生对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比较关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问题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开展辩论式教学,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培养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辩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但毕竟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看待问题不够全面,因而分析问题就可能不够客观。本文笔者就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政治教材的特点,探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辩论式教学
【摘要】大连位于辽东半岛,被誉为“浪漫之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连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不过大连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大连良好形象的树立。笔者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基于多维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原则,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及交际维度的角度,针对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的翻译策略及解决措施,旨在提高社会对公示语翻译的关注度及翻译质量,进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学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接受知识,记住概念,学会如何在历史考试中取得高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往往认为历史就是讲过去的人和事的学科,学历史就是要知道过去发生的人和事,学习历史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观念不仅与历史教育的宗旨大相径庭,制约了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而且与素质教育的精神南辕北辙。事实上,设置初中历史学科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汲取经验、智慧,形成以人为本
【摘要】卢梭曾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详细论述了儿童自然教育思想的内容。通过阅读该著作,笔者对儿童自然教育观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因此,本文将对以卢梭、杜威为代表的西方儿童自然教育观以及以陶行知、陈鹤琴为代表的国内儿童自然教育观进行分析,以期给予当代基础教育一些有益的启发与感悟。  【关键词】自然教育;基础教育;启发  【作者简介】赵迎迎,南宁师范大学。  一、西方的儿童自然教育观  西方的儿童自然教育观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度哉?”  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睛,在他的眼神中,善恶真伪能往哪里隐藏呢?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喜欢观察学生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
【摘要】以笔者平时的教学片段为例,探究如何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通过比较,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通过体验和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批判性;通过任务生成,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关键词】思维品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作者简介】朱龙芳,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就工具性而言,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
【摘要】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对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思想理念,寻找现行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逐一改进,从而尊重学生在课学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对所学知识的内涵进行深层探索。本文以高中英语吃教学为例,将新课程改革视为主要背景,分析多元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强化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整体语用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多
【摘要】英语绘本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将论述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发挥英语绘本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活动设计;实施策略;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谢敏,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绘本逐渐地被广泛地运
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就是说,学生一旦产生了悱愤心理,教师要适时、适当地进行启发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使教学手段与方法契合学生的内心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产生悱愤心理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笔者就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