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教学境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ygah0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是师生互动的和谐。本文对新课标下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境界作了生动的阐述。
  关键词: 引韵 激情 导问
  
  新课标下的课堂,应在体现惟美而多姿的意境下,使之更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灵,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师生互动中体现课堂知识价值与生命情感价值的和谐统一。笔者认为,这一课堂教学境界可用“……”、“!”、“?“加以诠释。
  
  1.“……”——引之以“韵”
  
  一幅山水画,总会留有“疏可走马”的空间、空白,这会收到“恰似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的艺术效果;一首动人的乐曲,总是会留有骤然“休止”、“万马齐喑”的时间空白,能让听众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无穷想象。生物课堂教学也正是如此,教师在进行“细针密线”、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回味和思考的空间。但“留白”不是那种毫无问题情境的空白。例如,在探究酶的特性时,如果教师凭空就问:“酶有什么作用、特性?”或“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有什么特点?”这种对学生而言毫无事实依据的问题,势必造成问题情境的一片空白,使得学生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或是根本就不进行思考。要学生悟,就要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能够自由控制的时间,让他们能自由地活动,从局部的“无”中生出“有”来,从“留白”的问题情境中生发出乐趣、活力、自主性和创造性。
  对于上述这个案例,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对照实验,即往1号试管中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過氧化氢溶液和2滴氯化铁溶液;堵住试管口,轻轻地振荡两支试管。然后让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有学生很惊奇地看到1号试管中的气泡迅速冒到试管外来了,于是情不自禁地问:“怎么会有这么多气泡?”学生立即开始质疑了。此时教师如果能留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阐述问题和观点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意见,留出时间让学生质疑、议疑、解疑,那么,教学将会生动活泼地开展下去。
  再如,在“病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末布白:“病毒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就早已存在,在千百万年中人们不断地与病毒做斗争,而目前许多病毒引起的疾病是无法医治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最终能否完全控制病毒?这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布白引起了学生的反思,引发了联想,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起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的作用。
  
  2.“!”——激之以“情”
  
  心理学家最新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在使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商的作用只占20%,而情感的作用则占80%。教师若想带领学生成功地走进新教材的“自由天地”,到达新课标的理想境界,就必须设法步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去呵护学生的情感。为此,教师必须“情满课堂”,用微笑烘托气氛,用激情感染学生,让课堂活跃,让学生愉悦。只有当课堂教学注入了教师生命的激情,才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使课堂教学呈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样的境界。
  另一方面,课本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开发教材文字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情感因素的存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情商”。在学习生物的捕食关系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事例: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玻璃板隔开,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一次、二次、三次,多次进攻无望后,便不再进攻,拿开挡板,鳄鱼依然不动,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游来游去,它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后活活饿死。讲到此,学生都陷入沉思之中,我顺势问到:“当挫折接踵而至,当失败如影相随,我们是否也会像鳄鱼一样心灰意冷呢?”我没有正面叫学生回答,而是请一位学生唱了一首《真心英雄》。这位学生刚唱了一半,全班学生都跟着唱了起来。“面对挫折,必须勇往直前”这种坚强的意志信念伴随着歌声,已悄然植入学生的心中。
  
  3.“?”——导之以“问”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课改论坛让人不断提出问题。苏格拉底也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就是要努力实现学生由接受式向发现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凸显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
  首先,实行教学民主,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传统的教学讲究课堂纪律和秩序,追求教学的精确有效,学生只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即使允许学生提问,也得先举手,获准后才可以发言,否则被斥之为“插嘴”。过多的“规矩”使许多学生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想问。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我在课堂教学中提倡“7个允许”,即: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保留意见;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课堂允许插嘴,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如果我们生物课堂上能“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最适条件,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会问。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想方设法地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质疑、释疑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诱发问题意识,使其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探究以解答问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成为每一位施教者自觉的教育教学实践。
其他文献
在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30余年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地理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现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以供同仁参考。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运
摘要: 物理實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从实验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及实验考核方式的改进方面进行建设,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师资队伍 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高校都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相应改革,努力培养出一批有较宽知识面、扎实基础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
摘要: 科學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素质培养,应注意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陶冶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科学素质 科学方法 科学观念 科学精神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的素质,尤其是公民的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影响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从科学教育的改革趋势看,世界各国都在相应
摘要: 多媒体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多重刺激学生的感观,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 习题课 优势    中学物理教材把学好物理总结为三句话:理解概念和规律,做好实验,做好练习题。因此,习题教学就成为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习题课教
摘要: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而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问题意识是新课程理念重点提倡的,也是现代教育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于问题本身学生却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遇到问题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而教育是实现这一根本的唯一途经,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和建立创新思维的意识,也只有通过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才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所以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