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让学生品出语文味来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f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说的是人们沉醉在美妙的韶乐之中而忘了其他。
  对语言感知较差的学生读语文,往往有口无心,一读而过,不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更没有多少人能留下无穷回味。
  从教多年,每每问及学生“你们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读出一点语文的味道来吗?”很多学生或摇头或茫然,不知何为语文的味道,更不知味从何来。这恐怕与我们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粗略、教学手段缺乏有关。如何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感知语文味,是目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文课要有语文课的特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让学生从文本的阅读中得到情感的激发和体验,从中感悟文本的美,体会字里行间的感情,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如何让学生从文字中品出语文味来呢?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出语文味来。
  一、情感朗读,读出语文味来。
  1.个体朗读,激发情感。
  初中学生读课文,往往存在齐读偏多、个体读偏少的朗读现象,有一部分学生离开了齐读就没有了读书的欲望,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公开课上,每当任课教师发出个体自由朗读课文的指令时,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齐读课文。好像齐读已成了他们的一种朗读定势了,甚至早读、午读时,语文课代表不发出齐读指令,整个教室就说说闹闹一团糟,没有几个能静下心来进行个体朗读。齐读固然重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方面作用不可低估,但齐读时学生为了追求整齐,就会少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少了对语文味道的品味。
  语文课要让学生品出读文味,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尤其要重视个体朗读,在个体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重视个体感情朗诵。
  作为语文老师,要舍得放手给时间让学生进行个体朗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个体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品味,因各自的思维点不同会有不同的见解,只有个体情感体验到了的东西,才能品味出自己所理解的味道来。
  以初中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四季美景的经典优美散文,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个体朗读,让学生在充分个体朗读基础上,汇报朗读感受,许多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出了其中的味道:春的灵动与色彩、生命与活力;夏的紧张与热烈、忙碌与丰富;秋的成熟与丰收、恬静与自然;济南冬的温情与舒适、恬静与秀美,在学生富有激情的个性朗读中展现出来。不仅散文、诗歌要重视个体感情朗读,对于一些记叙抒情类文章中的精彩的片段、优美的语句,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个体朗读、个体体验,比如《皇帝的新装》中的对话描写,《丑小鸭》中心理描写,《安塞腰鼓》的激越情怀,《土地的誓言》的豪迈气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要吝啬朗读的时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品味,让学生在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激发出思维的火花,语文的味道动于内而形于外,只有重视朗读的语文课堂,学生才会兴味盎然。
  2.分层朗读,深化情感。
  语文要多读,读出味道来,还在于教师的指导点拔。对于含义深刻的文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全国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执教的《凄美的放手》和《那深情的一跪》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成功地设计了分梯度的情感朗读。同样,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也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设计有梯度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逐层深入中领悟出不同的味道来。比如教授《岳阳楼记》一文,在讲到岳阳楼的胜景时,第一步可让学生诵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流畅乃至背诵;第二步可让学生审美读,要求带着欣赏、赞叹的感情,读出岳阳楼景物的美感来;第三步可让学生对比读:雨天的凄凉,晴天的胜状,读出作者从中寄托的悲喜之情;第四步可让学生升华读,把对景物的感知对应到作者的文人情怀上,读出文章的深层含义: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忧国忧民情怀。这样逐层深入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一步步升华,语文的味道也就在逐步的体会中越来越浓。
  二、品词赏句,品出语文味来。
  1.抠词发问,品尝领悟。
  要让学生读出语文味来,就必须重视对语言文字的赏析,对文质兼美的词句,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要精推细敲,仔细揣摩,对描写生动传神的字眼文眼要抠住,细细体会,品味含义,品出文字中的味道来。
  《背影》一文中四次写到背影的文字: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为什么要多次提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要细致描写父亲的外貌、动作?为什么多次写到我的流泪?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过程中明白父亲的执着,理解父亲的责任,理解那朴实而深沉的父爱,同时也明白我对父亲的感情,辛酸中带着理解和敬重。又比如胡适《我的母亲》的结尾处有一句“在这广漠的人海中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何理解这句话中 “混”字的深意?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能读出胡适的谦逊品质。
  经典作品中的文眼,只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心领悟,才能悟出其中的味道。
  著名作家梁晓声《慈母情深》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引导学生理解“塞”字的妙处:为什么不用“放”,在对比分析中学生品出了味道:有学生认为是母亲太忙了,匆忙中只好是塞给儿子一元五角钱;有学生认为是母亲爱儿子,支持儿子读书,毫不吝啬地把一元五角钱硬给了儿子。诸如此类,抓住字眼品读,学生品出了用词的分寸感、描写的形象感、蕴含的情味感。长期这样训练,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就会增强,语文味就在潜移默化中滋生。
  2.想象联想,品词赏句。
  初中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一些文字的理解可以借助想象的翅膀幻化成画面,形象感知,比如阅读《彩色的非洲》一文,可让学生结合平时电影电视中的镜头,结合公园、海边看到的色彩,结合绘画中运用到的颜料色彩,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形象感知非洲动植物、人物服饰、各项艺术的斑斓色彩。从而读出非洲的味道来,品出非洲的美感来。
  诸如《三峡》、《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写景优美生动的文字,都可以让学生借助联想、想象去感知山水的美丽,感悟作者的情怀,品味中语文味也就油然而生。
  三、内化拓展,悟出语文味来。
  不同的语文体裁有不同的语文味,对于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或阐述哲理性的文章或爱国题材的文章,要让学生读出语文味,似乎较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类比内化,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换位思考,换角色领悟,读出其中的味道来。
  比如《马说》、《爱莲说》、《陋室铭》、《大道之行》等富有哲理和理趣的文章,在学习中可让学生换角色领悟,“假如我是作者,我当时会不会那样做?”对比他们的做法或遭遇,从中受到一种思想的启迪,进行精神的洗礼,我们说这也是一种语文味的感知和渗透,是一种理性、理趣的语文味的延伸。
  比如《生命生命》一文,课文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初步感知文字的美,但对文章丰富的内涵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学完课文很多学生只能初浅地谈生命的意义。为了加深理解,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去拓展理解:草地上勃发生长的小草、杨柳枝头抽枝吐蕊的嫩芽、高坡上拔节向上的翠竹、课堂上同学们灿烂的笑脸 …… 都是生命的象征。在学生充分理解生命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发问:生命的成长需要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成长需要顽强、需要奋斗,更需要呵护、珍惜!拓展升华中学生悟出了生命的味道。语文课堂若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内化对比,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对比感化,写写读后感,定能让学生升华情感,感悟语文的无限魅力,读出语文的滋味。
  语文是有味道的,教师好比厨师,只有变着花样做菜,采用读、思、品、悟多种形式去让学生品读文章,语文营养才能齐全,学生才能品尝到有滋有味的语文大餐,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其他文献
基于2001年到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建立了分城乡的中国居民消费函数模型,通过计量模型方法的研究发现:考虑交互作用后,城乡收入差距、房价均会引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下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正向智能化、集成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机械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出现故障,则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还会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对于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的管理探究,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维修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期刊
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其二,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其三,在强调重
宁波保税区设立于1992年11月,是浙江省唯一的保税区.园区规划总面积2.3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计算机产业群、集成电路产业群、半导体产业群,以及进口葡萄酒、化工、金属等交易
期刊
期刊
【摘要】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取决于土建工程的质量,质量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行业能否健康平稳地发展。因此,建筑企业首先要抓的就是建筑物的质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土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来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建;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1、土建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建筑企业施工期限长,因此,施工流程的合理性、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因素都会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