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要能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鼓励,多些帮助;学会当学生的心理医生,以柔克刚,以心换心;使他们真正感到,有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有了一个真心爱他们、帮助他们的好老师。适当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重拾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将心比心
本校处于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方,本地人比较富裕,外来人口众多,所以有着特殊的校情,学生素质参差。这里的父母要么早出晚归,要么悠闲生活,而对孩子有的是撒手不管,有的是过高期望……造成孩子思想和习惯上都出现了偏差,普遍存在对父母不满,不理解父母的期望,缺乏学习兴趣动力,很多同学有学习上的恐慌、来自学习上的压力。他们最想得到的是父母的信任与鼓励,但往往现实又与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所以比较容易出现行为异于常人的情况。行为异于常人的学生他们都基本有“童年恐慌”,它扭曲了儿童的学习动机,强化了儿童学习的竞争需要,弱化了认知需要,从而使大部分儿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持久的动力,陷入日益加重的焦虑之中。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感悟到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下面通过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谈谈笔者对“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解决行为偏常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一点认识和反思。
一、令人头疼的事情
有位同学唐晨伟,是外来的插班生。上学的第一天,他哇哇地大哭,拼命在地上打滚、挣扎。看到他这样伤害自己,父母很着急,而心里也很难受。为什么他不愿意上学呢?当时我不由自主地上前就想抱着他,制止他这样的行为,但他更厉害地在反抗,像疯了一样反抗——他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善意的,他可能以为我要捉他。我没办法,只好马上找另一个男老师过来,一起把他抱起来,抱到我的办公室,让他坐下来。我就耐心地跟他交谈。我一边用纸巾帮他把泪水擦去,一边说:“彭老师看到你哭,心里也很难过。”他听了我的话没有那么激动,好像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为他好。渐渐地,他就停止了哭泣。我马上表扬他:“看你现在多坚强,已经不哭了!”他嘴角露出了一丝的微笑。我接着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低着头说:“唐晨伟。”他说话的口音有点怪怪的,发音不清楚,而且不准确。如果我不是事先已经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根本不知道他说什么。我主动伸出手说:“晨伟,你好,我是彭老师,以后就是你的班主任,很高兴认识你,我们交个朋友好吗?”他也伸出手和我握手。我非常高兴地说:“你想认识更多的朋友吗?”他小声地说:“想。”我爽快地说:“好吧,你跟我来,我们到课室去,认识一下其他同学,和他们交个朋友,好吗?”他点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我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走到课室。其他的同学都觉得奇怪,干吗老师拉着他的手呢?他们都看着我们。我说:“同学们,晨伟因为第一天来上学,心里有些害怕,你们能帮助一下他吗?”同学们都很有信心地说:“能!”有些同学就主动上前帮忙拿书包,主动拉他的手:“你不用害怕,我们一起玩吧。”但晨伟还是不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只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我想:给他一段时间吧。他上课很认真,可说是班上最认真听课的一个,我经常表扬他,让他有成功感。我见他还是挺高兴的,我以为事情可以解决了,心理很高兴。谁知道,他下午上学,又是那样,不肯进课室,拼命拉着妈妈的手,不肯让妈妈走。
二、深入交谈,了解真正的原因
我先哄着晨伟,让他先进课室上课。然后请他妈妈到我的办公室,好好地交谈。通过跟他妈妈交谈,我了解到,晨伟是个很认真、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他以前在乡下读幼儿园时,成绩很棒,跟其他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但自从来了广州上幼儿园后,他天天哭着不肯去,每天都要妈妈哄他。他妈妈没办法,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所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看到他那样子,他妈妈很担心,想过把他送回家乡读书,但家乡的务工环境不好,不能回去打工,加上舍不得跟孩子分开,家乡的教育设备设施不如这里。她问我让他大一点才读书,会不会好些。我说:“他在广州的幼儿园读书时,天天都是这样,等他大一年,他还是这样问题始终不能解决.还是让他继续在这读书吧,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三、对症下药,解决他的问题
晨伟让我很伤脑筋。因为我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细心地想:他发音不好,会不会在幼儿园时,被一些调皮的孩子笑呢?我想可能会是这样的原因。我马上行动起来,跟全班同学做了思想教育。我说:“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其他同学长得怎样?”他们说了很多,说有些长得高、有些长得矮、有些长得漂亮、有些长得胖……我说:“是呀,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但每个人将来都能成为有用的人,如你们也看过奥运会举重比赛,那些运动员长得矮矮的胖胖的,就是因为他们这样,才适合举重呢。所以我们不能嘲笑别人长得很胖、很难看。你们说对吗?”他们都说是。我还给他们讲了很多故事,有些人虽然他身体缺陷,但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我跟他们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别人有困难,要关心鼓励他们。如唐晨伟同学,他刚来这里,对这里比较陌生,又没有朋友跟他玩,所以他不肯上学,你们该怎样帮他呢?”同学们说了很多关心他的办法,晨伟一直很认真地听着。同学们从来没有嘲笑过他的发音不准。我上课也多提问他,让他锻炼一下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刚开始,他还是比较紧张,说话结巴,后来习惯了,慢慢地变得流利和自然。消除了他紧张的情绪。之后,从每天妈妈送来学校到自己来学校。每次的测评都能稳步提高,这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因此,笔者有了以下的认识与反思:情感的交流就是这样,只要你能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鼓励,多些帮助,学会当学生的心理医生,以柔克刚,以心换心,要在自己遇到困难或自己受到委屈的时候,想到的是把面子留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到,有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有了一个真心爱他们,帮助他们的好老师,那么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失败与成功近在咫尺,需要的是勇气与信心,这两者的关系不但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且对老师来说更为重要。
清代教育家颜昊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事实就是这样,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他的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适当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重拾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句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受益终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善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更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将心比心
本校处于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方,本地人比较富裕,外来人口众多,所以有着特殊的校情,学生素质参差。这里的父母要么早出晚归,要么悠闲生活,而对孩子有的是撒手不管,有的是过高期望……造成孩子思想和习惯上都出现了偏差,普遍存在对父母不满,不理解父母的期望,缺乏学习兴趣动力,很多同学有学习上的恐慌、来自学习上的压力。他们最想得到的是父母的信任与鼓励,但往往现实又与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所以比较容易出现行为异于常人的情况。行为异于常人的学生他们都基本有“童年恐慌”,它扭曲了儿童的学习动机,强化了儿童学习的竞争需要,弱化了认知需要,从而使大部分儿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持久的动力,陷入日益加重的焦虑之中。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感悟到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下面通过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谈谈笔者对“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解决行为偏常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一点认识和反思。
一、令人头疼的事情
有位同学唐晨伟,是外来的插班生。上学的第一天,他哇哇地大哭,拼命在地上打滚、挣扎。看到他这样伤害自己,父母很着急,而心里也很难受。为什么他不愿意上学呢?当时我不由自主地上前就想抱着他,制止他这样的行为,但他更厉害地在反抗,像疯了一样反抗——他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善意的,他可能以为我要捉他。我没办法,只好马上找另一个男老师过来,一起把他抱起来,抱到我的办公室,让他坐下来。我就耐心地跟他交谈。我一边用纸巾帮他把泪水擦去,一边说:“彭老师看到你哭,心里也很难过。”他听了我的话没有那么激动,好像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为他好。渐渐地,他就停止了哭泣。我马上表扬他:“看你现在多坚强,已经不哭了!”他嘴角露出了一丝的微笑。我接着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低着头说:“唐晨伟。”他说话的口音有点怪怪的,发音不清楚,而且不准确。如果我不是事先已经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根本不知道他说什么。我主动伸出手说:“晨伟,你好,我是彭老师,以后就是你的班主任,很高兴认识你,我们交个朋友好吗?”他也伸出手和我握手。我非常高兴地说:“你想认识更多的朋友吗?”他小声地说:“想。”我爽快地说:“好吧,你跟我来,我们到课室去,认识一下其他同学,和他们交个朋友,好吗?”他点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我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走到课室。其他的同学都觉得奇怪,干吗老师拉着他的手呢?他们都看着我们。我说:“同学们,晨伟因为第一天来上学,心里有些害怕,你们能帮助一下他吗?”同学们都很有信心地说:“能!”有些同学就主动上前帮忙拿书包,主动拉他的手:“你不用害怕,我们一起玩吧。”但晨伟还是不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只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我想:给他一段时间吧。他上课很认真,可说是班上最认真听课的一个,我经常表扬他,让他有成功感。我见他还是挺高兴的,我以为事情可以解决了,心理很高兴。谁知道,他下午上学,又是那样,不肯进课室,拼命拉着妈妈的手,不肯让妈妈走。
二、深入交谈,了解真正的原因
我先哄着晨伟,让他先进课室上课。然后请他妈妈到我的办公室,好好地交谈。通过跟他妈妈交谈,我了解到,晨伟是个很认真、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他以前在乡下读幼儿园时,成绩很棒,跟其他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但自从来了广州上幼儿园后,他天天哭着不肯去,每天都要妈妈哄他。他妈妈没办法,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所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看到他那样子,他妈妈很担心,想过把他送回家乡读书,但家乡的务工环境不好,不能回去打工,加上舍不得跟孩子分开,家乡的教育设备设施不如这里。她问我让他大一点才读书,会不会好些。我说:“他在广州的幼儿园读书时,天天都是这样,等他大一年,他还是这样问题始终不能解决.还是让他继续在这读书吧,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三、对症下药,解决他的问题
晨伟让我很伤脑筋。因为我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细心地想:他发音不好,会不会在幼儿园时,被一些调皮的孩子笑呢?我想可能会是这样的原因。我马上行动起来,跟全班同学做了思想教育。我说:“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其他同学长得怎样?”他们说了很多,说有些长得高、有些长得矮、有些长得漂亮、有些长得胖……我说:“是呀,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但每个人将来都能成为有用的人,如你们也看过奥运会举重比赛,那些运动员长得矮矮的胖胖的,就是因为他们这样,才适合举重呢。所以我们不能嘲笑别人长得很胖、很难看。你们说对吗?”他们都说是。我还给他们讲了很多故事,有些人虽然他身体缺陷,但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我跟他们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别人有困难,要关心鼓励他们。如唐晨伟同学,他刚来这里,对这里比较陌生,又没有朋友跟他玩,所以他不肯上学,你们该怎样帮他呢?”同学们说了很多关心他的办法,晨伟一直很认真地听着。同学们从来没有嘲笑过他的发音不准。我上课也多提问他,让他锻炼一下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刚开始,他还是比较紧张,说话结巴,后来习惯了,慢慢地变得流利和自然。消除了他紧张的情绪。之后,从每天妈妈送来学校到自己来学校。每次的测评都能稳步提高,这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因此,笔者有了以下的认识与反思:情感的交流就是这样,只要你能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鼓励,多些帮助,学会当学生的心理医生,以柔克刚,以心换心,要在自己遇到困难或自己受到委屈的时候,想到的是把面子留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到,有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有了一个真心爱他们,帮助他们的好老师,那么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失败与成功近在咫尺,需要的是勇气与信心,这两者的关系不但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且对老师来说更为重要。
清代教育家颜昊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事实就是这样,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他的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适当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重拾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句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受益终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善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更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