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亲生物性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环境所形成的本能属性,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亲生物设计的提出为解决当今社会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视角,也逐渐成为国外人居环境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生物性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环境所形成的本能属性,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亲生物设计的提出为解决当今社会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视角,也逐渐成为国外人居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国外亲生物设计发展的历史脉络为线索,以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为节点,梳理亲生物设计研究的源起、确立和拓展进程。通过不同发展阶段内的理论演进、方法更迭与实践详叙,综述亲生物设计的基本内涵与普适方法,并结合国内城市空间现状提出亲生物设计启示,以期为中国亲生物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浙东运河姚江河谷段以姚江水系为基础,沟通钱塘江流域和甬江流域,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体现出运河开发对自然基底及人文景观发展的影响。从姚江河谷段浙东运
苏州古城东南城门称葑门,古时候葑门外是大片葑田和圩田,密布的水网交织穿城而过,出城的西北城门阊门经上塘河到大运河枫桥码头,再向西望是浅丘环绕,浅丘以西是太湖之滨。古
生境单元制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征生境质量分布、景观单元类型等信息的图示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种生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等领域。但在城市绿地尺度下的应用实例较少,且
以福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腾讯街景数据与卫星遥感影像,结合传统遥感解译与机器学习算法,测度并比较其街道绿视率与植被覆盖率空间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街道绿视率的影响因素,最
目前LID的相关研究已逐渐综合化和多学科化,特别是针对LID措施建设与优化布局的探讨日益增加。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依托ArcGIS与SUSTAIN建立了一套城市雨洪管理评价与优化的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面临建设用地扩张下的空间置换、总量缩减、结构破碎等问题。以武汉市绿色基础
回归历史语境的区域风景营建机制研究,有利于突破囿限于风景物质空间的静态研究现状,还原历史风景与区域山水、政治经济等的复杂关联。以城址未变、保存良好及有史料延续的严
受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北地区形成了自成体系、特征鲜明的窑居聚落水利风景。从地域性视角出发,讨论了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的形成机理和基本特征;总结回顾了雨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