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雨》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话剧《雷雨》是作者曹禺所写的现实主义作品,带有悲剧色彩,它代表着中国现代戏剧走向成熟。该作品的背景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描写了一个封建资本主义家庭的悲剧。剧作中,以周、鲁两家的悲剧为明线,以其他的剧情发展为暗线,逐步揭发封建家庭的丑陋罪恶及其产生的根源。文章研究和分析了《雷雨》的主题以及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主题 艺术特色 分析 《雷雨》
  《雷雨》通过封建资本主义家庭的矛盾以及雇佣关系下劳资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庭的丑恶嘴脸及其必然被推翻的悲剧命运。《雷雨》是中国现代艺术话剧走向成熟的代表。[1]它的剧作结构严谨有序,剧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抒情化、动作化等。
  一、《雷雨》的主题分析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长期以来,大家对于《雷雨》的主题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出发,加之各自的理解,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丰富作品的内涵,而且可以为作品研究注入生机和活力。对《雷雨》主题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应该是多元化的。
  (一)社会时代主题
  《雷雨》是一部现实主义戏剧,通过描述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主义家庭,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资本主义的丑恶嘴脸。作品中,作者表现出了对侍萍、蘩漪等传统妇女的同情和关心,提出了解放妇女思想的行动口号。同时,作者通过对鲁大海不与周朴园进行同流合污的形象进行歌颂,赞扬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思想觉悟,而且对未来生活寄托了美好的想象和希望。《雷雨》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打破和推翻传统的封建家长制度和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创建全新的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保证成员的自由与个性。
  (二)思想文化主题
  对于一个人来说,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思想文化层面的影响,《雷雨》之中也是通过思想文化而对人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庭至上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严重地影响力人的个性,一方面,家庭至上使得自由的爱情要无条件地服从家庭秩序,另一方面,家庭至上的观念导致了家长专制的出现,使得成员出现懦弱服从性格;其次,传统贤妻良母文化观念的影响,周朴园和周萍、周冲在性格和思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他们在选择妻子时都要求妻子具有传统美德和服从观念的贤妻良母型,是像侍萍和四凤那样,而不是具有反抗精神和追求个性及自由的蘩漪;最后,揭露了人性的虚荣,侍萍和四凤都是纯洁善良的女子,但都喜欢不值得去爱的封建家庭的少爷,而且是无条件的。因此,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难以改变的,反映了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危害。
  二、《雷雨》的艺术特色
  (一)严谨有序的结构
  《雷雨》的结构完整,四幕式结构首尾齐全,而且其时间、地点以及事物有机统一,因此显得结构紧凑有序。作者将周、鲁两家30多年的发展通过一天的时间来描述,形成“三一律”式的闭锁结构,其结构方式集中清晰,有利于表现人物、线索以及矛盾冲突的复杂多变性,突出周朴园和侍萍的漫长经历,表现了周萍和蘩漪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能表现出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作者能够有效地利用周围的环境因素,形成相互衬托的效果。[2]
  (二)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在《雷雨》中,作者重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剧中,集中力量描述人物,准确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身份气质、情感色彩,而且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得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将其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周朴园在剧中是封建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专制残暴,冷漠无情,因而在剧中对其的刻画是第一幕中逼着蘩漪吃药,将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束缚在周公馆十多年。
  (三)内在的戏剧冲突
  冲突是戏剧表现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戏剧的基础,是矛盾斗争表现的一种形式,其主要来源于生活矛盾。剧中的冲突是由于周朴园、侍萍、蘩漪、周萍、四凤、鲁大海等主要人物形象的阶级立场和社会地位的不同,由于不同的文化素质、立场观念、生活环境等对于相同的现实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态度,形成了各种冲突和矛盾。
  文中以周朴园为中心,通过各种尖锐矛盾展开戏剧情节:周朴园的封建家长制度和蘩漪追求自由幸福的矛盾,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和以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妇女之间的矛盾,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等,这些矛盾都是尖锐而不可调和的。剧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其独特的经历与情感,但又被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些矛盾汇聚在一起将剧情推向高潮。
  总而言之,《雷雨》的主题多样性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表现方面使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严谨有序的结构以及尖锐的内在冲突等,都使得《雷雨》在文学领域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黄婧.关于《雷雨》之中主题和艺术特色的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4(08).
  [2]赵静.浅谈《雷雨》的艺术特色[J].课外语文,2014(10),
  (作者简介:张可沁,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责任编辑 宋倩)
其他文献
摘要:戴望舒的《雨巷》,借用古人的文学意向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但他更多的是对灵魂的宣泄,而非直接对现实进行摹写。本文对《雨巷》的背景、诗中的意境与象征表达以及悲剧色彩进行了一番解读。  关键词:《雨巷》 感悟  中国古代的诗词历来喜欢借物表情达意,丁香,一贯被认为是忧愁的载体,丁香结,则是人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象征。“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
摘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者由景入情,并进一步地抒发情感,使得小小的荷塘带有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进行景物描摹,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也发生着改变,所以无论是从全文来看,还是从部分段落来看,浓郁的情感充斥其中,让人深深陶醉。本文对《荷塘夜色》的重点段落进行赏析,主要进行情感的细腻分析,从而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荷塘月色》 段落 赏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的文坛上,《活着》是一部写实乡土与先锋精神相结合,且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小说中充斥着强烈的艺术性及思想性,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作者余华对封建社会的某些陋习及残酷性进行了无情的披露,通过塑造徐福贵这个苦难中的人物形象,用警惕与批判的眼光审视主人翁的人生悲剧。本文通过对徐福贵的人生经历进行剖析,探讨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悲剧形象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余华 活着 徐福贵 悲
唐代开元年间所铸之黄河铁牛雕塑群,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15km外蒲津渡。它以其体量、构造及造型的巨大张力予我以震撼!其单体与群体的组合营造了一个凛然的艺术气场。  黄河自西北而下,浩荡东流,古蒲津渡是古代著名的黄河渡口,据记载,黄河东西各四尊铁牛,用作拉连横跨两岸铁索浮桥,同时也是镇桥之宝。岁月沧桑,黄河改道,雕塑被覆掩,沉睡千年之后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蒲津渡遗址考古队挖掘出。每尊铁牛旁都有一个牵牛
摘要:本文通过对反讽艺术的解释与分类说明,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各位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反讽艺术 简·奥斯丁  一、反讽艺术  所谓反讽,最早译自于希腊语eimia,意为“假装无知”。后来几经演变,对反讽的界定也越发广泛。在文学批评的范畴中,反讽保留了原来的“假装无知”的成分,但增加了其“目的”,并表达为“获得一定修辞或艺术效果”,而非“为了欺诈而假
摘要: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三大小说巨匠之一,其作品《麦琪的礼物》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故事发生圣诞节的前一天,一对小夫妻交换珍贵的礼物,但是,两个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而他们却收获了对方真挚的爱。本文简要介绍欧·亨利的经历以及《麦琪的礼物》的创作背景,分析该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以及艺术手法,加深了读者对《麦琪的礼物》的理解。  关键词: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叙事风格  《
摘要:生存与死亡是人的一生必须经历且难以选择的一个过程,也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一直探讨、研究的重要内容,且不同的文学作品对死亡进行了不同的阐释。《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品,在构筑了一个神话的世界的同时,描写了一个家族百年的孤独与死亡的命运。  关键词:《百年孤独》 死亡 孤独  《百年孤独》将生与死之间的奇妙关系进行了完美的勾勒,不仅表明了死亡对生命带来强烈的无法抗绝的威
渭北旱塬是我国主要苹果产区之一,也是世界上苹果集中连片种植最大的区域。该地区具有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势,苹果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和品质较高。但同时也存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