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书笔记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__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有“变法与法治”、“司法问题研究”以及“法学研究的规范化”三大部分内容,朱苏力教授将其写作发表的一些法学论文收入各个部分,研究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现实情况、我国的司法制度以及我国法学研究的规范化(包括学术批评和法学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蕴藏了许多法理学和哲学思考。本书在二十一年后的今天,当我拿起这本书,读起来毫无陈旧与过时之感,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
  二、我的感悟
  (一)关于打破框架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从未意识到自己实际上被限定在了传统定义的框架之中,将教科书上关于法律的定义背得滚瓜烂熟,却从来没有认识到这是站在政治学的视角对法律下的定义。在阅读本书之后,才发现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法律的话,可能会在更大程度上贴近实际,从而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我在看书的过程中脑海里冒出“打破框架”这四个字,意识到自己从前太过于局限在框架或者所谓标准的定义之中,未曾想到定义的由来是什么,学者之所以下这个结论的推理过程是什么,一篇学术文章的角度、思路、方法以及论证方式又是什么。朱苏力教授在本书中也提到“所谓结论,按照matz的定理,就是你懒得继续思考下去的地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结论并不重要,结论只是人们为了退出某一具体研究时一个比较有效又体面的战术或策略。”因此,对于一个问题来说,如果没有最后的结论,就可以继续争论下去,这大概是学术的魅力所在。
  (二)关于习惯和惯例
  本书开篇第一编“变法与法治”,展示了作者贯通全文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国在移植西方法律的时候应当考虑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惯例。之所以要对其引起重视,原因在于这些习惯和惯例有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惯性,在法律并不能规定一切事物的情况下,习惯和惯例能够充分发挥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正如朱苏力教授书中所言,真正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法律,恰恰是与通行的习惯和惯例相一致或者相近的规定。如果一部法律只能够靠国家强制力才能贯彻实施的话,那么即使该部法律的内容非常公正,其也是注定会失败的。
  (三)关于地方性知识
  朱苏力教授运用吉尔茨关于任何法律都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观点,把西方的现代法制和中国的本土情境这两种制度或观念之间的差别转化为两种知识的趋别,而对于知识来说并不存在优劣高低之分。正如书中所言,外国的法治传统以及大部分的法律制度是在其市场经济的发生过程中逐步演化变革形成的。外国法治有它自身的根源,借鉴外国法治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国的法治其实也有我们自己的本土资源,因此,应当利用自己的本土资源来演化创造出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法治。
  (四)关于人民的创造性
  人民富有创造力,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仅从民主价值角度来谈,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本来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朱苏力教授在本书中提到“每个个人(包括历史上的个人——因此要珍重传统留下的知识)都拥有一些别人所没有的或无法拥有的、具体的知识”。因此,应当充分利用每个人的力量来创造出我国的法治,依靠人民的集体智慧,而不是只依靠几位熟悉法理或西方法律的学者、专家的统筹和规划。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将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集成在一起就会相互作用、相互碰撞,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才能够创造如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诸多成就。
  (五)关于时间
  时间是什么?人们利用自然把时间划分成春、夏、秋、冬以及日、月、年,使其似乎有了起点和终点。可是时间流逝又是什么,是我们人类自己把这段出生、成长直至老去的旅程称作时间,还是正是由于时间的存在我们才出生、成长直至老去?这其中孰因孰果?在我的理解中,时间就像一条无法分割出一个截然段落的永不停止的大河,不存在循环往复,就如同生物DNA结构一样呈螺旋状态并一直不停地向前流走。朱苏力教授在《变法、法治及本土资源》一文中提到“中国现代法治的建立和形成最需要的也许是时间……而时间是超出任何个人或一些人的能力的,是‘上帝’的事业”,尽管对于时间本身来说可能并不具备某种神力,但是对于世间其他事物来说,包括做学问,包括搞经济建设,包括积攒资本,时间是累积各种资源的基础所在。正如朱苏力教授所言,其作为学者的责任,“只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注重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在创造、累积资源”。
  (六)关于法律回避
  在当代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众多私了现象,这些现象表明人们对这种强把多元统一的方式作为一元方式从而来逃避法律。朱苏力教授在“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一文中提出:所谓私了并不是不知法(国家正式法),而正是在知法后对国家正式法的规避;规避至少对于当事人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在规避中,国家正式法并不是不起作用,但其作用的结果却可能和其规范取向不同甚至相反。从上述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正式的法律法规和民间法在文化上的阻隔,最终将会危及国家正式法律法规的实施,因为反复的、经常的法律规避很可能会常常发生,从而形成与正式法相抗衡的亚文化。基于这一点,朱苏力教授在“再论法律规避”一文中再次提出,在国家制定法和民间法发生冲突时,不能公式化地强调以国家法来同化民间法,而是应当寻求国家制定法和民间法的相互妥协和合作,并对法学家沟通国家制定法和民间法、打破这种文化的隔阻寄予了厚望。因此,法学家不仅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还要对法制现代化的方案和理论进行深刻反思。
  (七)关于正式法律制度的运作
  在“秋菊的困惑和山扛爷的悲剧”一文中,朱苏力教授指出我国当代正式法律的运作逻辑在某些方面与中国的社会背景脱节了。正如朱苏力教授所言,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根本目的都不应当是为了确立一种威权化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基于这个视角我们可以看到,界定权利和建立权利保护机制的权力应当是分散化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更多地考虑当事人的偏好,而不是依据一种令人怀疑的普遍永恒真理而加以中心化。可能对于正式的法律制度来说,其并无法理解、也没有方式去尝试理解什么是当事人想要的说法,这是针对正式的法律制度来讲的,而不是该制度中的运作者。然而针对法律制度中的绝大部分运作者来说,其实都明了当事人想要的说法大致是什么,但是仅仅因为该正式法律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中没有关于该说法的制度空间,因此就将该说法视为不知所谓的现代法制模式的请求。
  三、小结
  读完朱苏力教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我感到受益匪浅。这个世上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对立面,它们总会有交点有联系。教授对于学术写作的视角、思维、方法以及论证方式都令我敬佩不已,他的语言逻辑让我心服口服,他对法律的认识、对现实的认识亦开阔了我的思维,使我领悟到教科书不能带来的许多知识。在生活中,我们总希望做的每件事,度過的每一刻都有用,梁文道说“用”是什么?它是你已设想好的目的。
  屈珊珊,女,汉族,1995年——,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湘潭大学,知识产权方向
其他文献
另三人又是一阵狂笑,弯腰猛蹲。梅汀欢呼:“没有真名了,二傻就是阿廖的名字!”樊如新说:“没错,二傻外号就行了,结果成真名了,太经典了。”  阿廖忌惮凌明的胖大强壮,非常小心的打了他一下,主要注重“舞动”这样一个有力的形象,显得非常强大。凌明擎起厚大的臂膀,反拍阿廖,怒骂道:“我帮你掸土呢!你打我?”阿廖反驳:“那你骂什么!”凌明转怒为笑说,“嘻嘻,你不是湖南二傻吗,我怕叫你别的你听不懂。”阿廖对另
期刊
自2010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许多机关部门享受了数字档案室建设所带来的便利。近几年,人民法院系统也在有序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在这过程中一大批基层法院先后建成数字档案室,其档案利用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档案工作服务司法工作的作用日益显现。  我们一致认为,基层中级人民法院建设的数字档案室档案的利用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独有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功能。  一、利用资源数字化  数字档案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走进我们的千家万户,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的建设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当前,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经建设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有着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因此在高校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在实际的电子阅览室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电子阅览室应有的价值并没有体现出来,导致高校内读者在
期刊
摘要: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它是人民生活中独特的艺术创造,与人民的客观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祈子类年画的出现是符合了多元化意识形态交融的物化产物,它传递着中华民族先民们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多子多福、早生贵子”求吉纳祥观念。本文主要从其背景渊源、图像价值分析、民俗视角三个角度来简述对于祈子类题材的木版年画研究。  关键词:祈子年画;多子多福;求吉纳祥  一、祈子年画概况与发展背景  (一)
期刊
山花浪漫  才一段时间没上山  山花便如此浪漫  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开在路旁,开在山坡边  盖在树上缠在藤上  像夜空里的点点繁星  也似天边的落霞  在迤逦春梦里翩跹翻飞  在鸟语吻痕里微笑涩地  如岚氤氲阵阵流淌  一阵山风,一阵流淌  每一阵流淌都盈满浪漫的花香  桑葚  没想到  会在这小山坳  遇到一棵小桑树  长在菜地边角上  枝叶摇曳多彩的阳光  细细枝桠爬满  蚕蛹一般红黄
期刊
将贾宝玉与薛蟠的日常娱乐活动做一个简单梳理小结,指出他们的娱乐活动时陪同的人物各谁,以及日常娱乐在内容和时间地点方面所具有的一般特征。揭示贾宝玉与薛蟠对待娱乐的态度方式的不同及其原因,从而表达人物生活性格与其人生命运的关联。  在我国的很多长篇叙事性小说中,“娱乐”是必不可少的描写项目,这既是为了突出内容的丰富多彩,也是为了衬托出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形象特征。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娱乐活动;不同的人,
期刊
那一年的那一天  我坐在去北岭途中  火炉桥下的水田边  与你娴静地相守  那时翠鸟没有飞过来  白云也在远方寂寞地流连  你那时候正似这荷花  在淡泊水畔初开  读不懂我的沉默无言  看蜻蜓反复停留你的尖角  看露珠来回滚动  在你翠盖轻柔的圆叶中间  我那时候不知道  前方的路有多长  蓦然而起的雾迷失了我方向  没有人告诉我,收敛心神  也可以悠然致远,心静如水  同样可以尘色不染  那时候
期刊
摘要:在山水画论的学习过程中对于黄宾虹笔墨艺术深刻认识与了解,在“五笔七墨”的探析中详述有关七墨的具体内容,选题黄宾虹“墨法”角度,主要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对中国画的影响深远意义,并且进行深度的理解,墨法有益于黄宾虹在中国绘画的表现着重强调山水画“黑.密.厚.重.创”的显著特点。笔墨语言不仅体现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也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气质的发展。黄宾虹的用笔用墨之美,在包含东方文化蕴涵同时
期刊
摘要: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新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助推器。本文结合沙湾县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对我县发展工业园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业园区;发展;思考  沙湾工业园区始建于2004年,2012年7月被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总体划分为金沟河农副产品精
期刊
摘要:肖像画在油画中是个特殊的绘画题材,它来源于社会中真实的生活,与其他绘画一样,肖像画是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然后传达内在精神世界的一个独立的画种。在古典艺术中,艺术家们都注重对象的外形特征和环境对对象产生的心理影响,能表现出被画肖像者的瞬间的心理状态。在中世纪,中西的肖像画艺术发展达到全盛时期,而到了当代,肖像画受到一些外界的影响放慢了前进的速度。当代肖像绘画无论从内部的心理特征、外部的表面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