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当前中职生中主要存在的违纪行为进行归纳,分析违纪原因,并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管理的经验,提出行之有效的违纪矫治措施。
【关键词】 中职生主要违纪行为归纳;原因分析;矫治措施
由于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数量和比例远远高于普通高中,部分“问题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引发校园恶性事件,对其他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问题学生”自身的问题阻碍了自身良好品格、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中职“问题学生”中主要存在的违纪行为进行研究,探索有针对性的防范和矫治措施,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管理提供借鉴。
一、中职学校“问题学生”主要违纪行为归纳
1.攻击性行为突出。攻击性行为是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状况影响青少年人格品德的发展,也是一个人社会化成败的重要指标。攻击性行为是中职校园内常见的高发违纪行为,在校园内诸多违纪行为中,攻击性行为最具危害性。常见的攻击性行为通常表现为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等。
2.敲诈勒索行为潜在。敲诈勒索现象不仅在中等职业学校存在,在青少年集中的中小学校、技工学校也相当普遍,对校园安全存在潜在危险。校园敲诈勒索现象在校园内主要表现为以“强借”、“强要”的方式把他人的财、物索为己有,并威胁受害人不准声张、不准告诉老师和家长,否则就威胁、殴打受害人,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危害受害人的生命。被威胁的同学被迫以偷、骗的方式从家中拿钱、物,甚至冒险偷盗他人钱、物来“孝敬”他们,这种违法行为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一些同学不能在校安心读书。
3.吸烟现象普遍。吸烟现象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是屡禁不止的事实,据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了我国青少年吸烟现状令人堪忧。吸烟不仅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容易引发吸毒,一些犯罪分子往往把目标放在有吸烟习惯的青少年身上,把掺入有毒品的卷烟卖给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少年抽,使其不知不觉就染上毒隐。
4.考试作弊成风。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考试过程中的作弊现象严重地损害了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使考试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考试作弊成风这一“顽症”已成为包括中职学校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不可回避的现实。
5.上网成瘾。中职学生中的上网现象是比较普遍,他们上网成瘾,难以自拔,荒废学业。由于部分中职生上网成隐,引发旷课、盗窃、敲诈勒索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如何解决这种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
6.早恋现象突出。中职学校的规章制度虽然明文规定学生不准谈恋爱,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成双结对在校园隐蔽角落谈情说爱,荒废学业,以追逐异性为炫耀,以有异性伙伴为标榜。周末成双结对出入娱乐场所,更有甚者,非法同居,偷食禁果,在中职学生中造成极坏影响。
二、中职学校“问题学生”违纪行为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事,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孩子。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
2.学校教育存在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做法,习惯于宣传空洞的政治口号,用深奥、抽象的政治思想理论和道德规范来教育和规范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超越了青少年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方式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信息时代的来临 ,青少年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不良文化对其似乎更有吸引力,干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极少数同学甚至被引诱走上歧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改变,也带动了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学校周围一般分布着较多的游戏厅、网吧、卡拉OK厅、舞厅、地下书摊等,有一部分学生沉溺于这些“未成年人不宜”的场所,荒废学业,受到不健康思想、行为的侵蚀,思想蜕变,违法乱纪。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寻求伙伴并经常聚集,其中一部分人交友不当,经常和社会上的“闲散青少年”混在一起,尤其喜欢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模仿,造成不良后果。
4.学生自身的因素。中职违纪学生在品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判断力较弱,辨别事物能力不强,容易冲动,这是中职生违纪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有的学生追求物质享受,经济上没条件或“借”或索要,甚至偷窃;有的学生法纪观念淡漠,称兄道弟,搞小团伙,拉帮结派,动辄狐假虎威,盛气凌人,目空一切,甚至恐吓威胁、打架斗殴;有的学生片面强调个人自由,缺乏纪律观念,组织纪律性差,我行我素,目无学校纪律,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法乱纪。
三、中职学校“问题学生”违纪行为矫治措施
1.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强化学校管理。中职学校“问题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快速发育期,一方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有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的愿望;另一方面他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又不完全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狠抓管理,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有力保障。但规章制度不是摆设,重在实施、落实,并持之以恒。
2.创新德育模式。针对中职学校生源实际,我校特别重视抓学生道德素质的大幅度全面提高。以《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队伍建设实践性研究》和《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不良行为表现、成因与对策研究》两项国家级课题为载体,广泛动员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全员育人活动。一是推行“三守三会”德育实践模式。二是深入开展“七百工程”教育实践活动。三是积极探索警校共建、检校共建模式。四是切实组织落实“问题学生”帮扶转化责任制。
3.创新培养模式。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根据涉农中职学校的特点,我校以全力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为导向,以国家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弹性学年学分制研究”为抓手,把培育合格人才与服务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工作力度,并取得满意效果。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和形式,帮助中专生磨砺意志,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积极引导他们端正生活态度,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中职生。我的理念是“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拥有健康,让心理健康的学生保持健康”。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广播影视、专题报告、主题班会、各种特长班学习等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和熏陶,净化学生心灵。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个性特长得到展示,重新树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6.及时适度的处理学生中的严重违纪行为。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单纯靠说教是难以奏效的,处罚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按校规校纪对学生的严重违纪行为给予适度处理也是降低学生严重违纪行为的必要措施。实践证明:只要干预措施有力到位,学生中的严重违纪行为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其发生率。
教育不一定可以让学生人人成才,起码要让他们成人,使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公民,这是教育学生的基本目标。要做到这些,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实际的思想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育也才会有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璐.《半数职高生曾尝试吸烟 女生抽烟比男生更早》.成都天府早报.2004-05-27
【关键词】 中职生主要违纪行为归纳;原因分析;矫治措施
由于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数量和比例远远高于普通高中,部分“问题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引发校园恶性事件,对其他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问题学生”自身的问题阻碍了自身良好品格、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中职“问题学生”中主要存在的违纪行为进行研究,探索有针对性的防范和矫治措施,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管理提供借鉴。
一、中职学校“问题学生”主要违纪行为归纳
1.攻击性行为突出。攻击性行为是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状况影响青少年人格品德的发展,也是一个人社会化成败的重要指标。攻击性行为是中职校园内常见的高发违纪行为,在校园内诸多违纪行为中,攻击性行为最具危害性。常见的攻击性行为通常表现为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等。
2.敲诈勒索行为潜在。敲诈勒索现象不仅在中等职业学校存在,在青少年集中的中小学校、技工学校也相当普遍,对校园安全存在潜在危险。校园敲诈勒索现象在校园内主要表现为以“强借”、“强要”的方式把他人的财、物索为己有,并威胁受害人不准声张、不准告诉老师和家长,否则就威胁、殴打受害人,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危害受害人的生命。被威胁的同学被迫以偷、骗的方式从家中拿钱、物,甚至冒险偷盗他人钱、物来“孝敬”他们,这种违法行为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一些同学不能在校安心读书。
3.吸烟现象普遍。吸烟现象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是屡禁不止的事实,据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了我国青少年吸烟现状令人堪忧。吸烟不仅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容易引发吸毒,一些犯罪分子往往把目标放在有吸烟习惯的青少年身上,把掺入有毒品的卷烟卖给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少年抽,使其不知不觉就染上毒隐。
4.考试作弊成风。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考试过程中的作弊现象严重地损害了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使考试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考试作弊成风这一“顽症”已成为包括中职学校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不可回避的现实。
5.上网成瘾。中职学生中的上网现象是比较普遍,他们上网成瘾,难以自拔,荒废学业。由于部分中职生上网成隐,引发旷课、盗窃、敲诈勒索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如何解决这种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
6.早恋现象突出。中职学校的规章制度虽然明文规定学生不准谈恋爱,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成双结对在校园隐蔽角落谈情说爱,荒废学业,以追逐异性为炫耀,以有异性伙伴为标榜。周末成双结对出入娱乐场所,更有甚者,非法同居,偷食禁果,在中职学生中造成极坏影响。
二、中职学校“问题学生”违纪行为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事,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孩子。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
2.学校教育存在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做法,习惯于宣传空洞的政治口号,用深奥、抽象的政治思想理论和道德规范来教育和规范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超越了青少年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方式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信息时代的来临 ,青少年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不良文化对其似乎更有吸引力,干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极少数同学甚至被引诱走上歧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改变,也带动了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学校周围一般分布着较多的游戏厅、网吧、卡拉OK厅、舞厅、地下书摊等,有一部分学生沉溺于这些“未成年人不宜”的场所,荒废学业,受到不健康思想、行为的侵蚀,思想蜕变,违法乱纪。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寻求伙伴并经常聚集,其中一部分人交友不当,经常和社会上的“闲散青少年”混在一起,尤其喜欢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模仿,造成不良后果。
4.学生自身的因素。中职违纪学生在品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判断力较弱,辨别事物能力不强,容易冲动,这是中职生违纪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有的学生追求物质享受,经济上没条件或“借”或索要,甚至偷窃;有的学生法纪观念淡漠,称兄道弟,搞小团伙,拉帮结派,动辄狐假虎威,盛气凌人,目空一切,甚至恐吓威胁、打架斗殴;有的学生片面强调个人自由,缺乏纪律观念,组织纪律性差,我行我素,目无学校纪律,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法乱纪。
三、中职学校“问题学生”违纪行为矫治措施
1.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强化学校管理。中职学校“问题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快速发育期,一方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有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的愿望;另一方面他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又不完全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狠抓管理,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有力保障。但规章制度不是摆设,重在实施、落实,并持之以恒。
2.创新德育模式。针对中职学校生源实际,我校特别重视抓学生道德素质的大幅度全面提高。以《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队伍建设实践性研究》和《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不良行为表现、成因与对策研究》两项国家级课题为载体,广泛动员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全员育人活动。一是推行“三守三会”德育实践模式。二是深入开展“七百工程”教育实践活动。三是积极探索警校共建、检校共建模式。四是切实组织落实“问题学生”帮扶转化责任制。
3.创新培养模式。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根据涉农中职学校的特点,我校以全力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为导向,以国家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弹性学年学分制研究”为抓手,把培育合格人才与服务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工作力度,并取得满意效果。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和形式,帮助中专生磨砺意志,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积极引导他们端正生活态度,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中职生。我的理念是“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拥有健康,让心理健康的学生保持健康”。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广播影视、专题报告、主题班会、各种特长班学习等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和熏陶,净化学生心灵。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个性特长得到展示,重新树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6.及时适度的处理学生中的严重违纪行为。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单纯靠说教是难以奏效的,处罚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按校规校纪对学生的严重违纪行为给予适度处理也是降低学生严重违纪行为的必要措施。实践证明:只要干预措施有力到位,学生中的严重违纪行为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其发生率。
教育不一定可以让学生人人成才,起码要让他们成人,使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公民,这是教育学生的基本目标。要做到这些,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实际的思想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育也才会有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璐.《半数职高生曾尝试吸烟 女生抽烟比男生更早》.成都天府早报.200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