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阅读角,能弥补课堂活动中语言运用及自由操作机会的不足。宽松的语言环境是积极的,愉快的,相信孩子们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
【关键词】语言阅读;区域设置;体会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91-02
幼儿期是人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把握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并自由、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我认为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阅读区非常重要。但现在许多语言阅读区域存在着环境封闭呆板、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的通病,在别的区域的吸引下,语言阅读区变得“门可罗雀”。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对语言阅读区域的环境创设、活动材料、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了思考,从而使语言阅读区“活”了起来。真正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1 创设 “以人为本”的环境
环境的安静、温馨、舒适及光线的充足是语言阅读区域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语言阅读区布置在既能让幼儿注意到,又相对独立、安静和少干扰的地方,并且要安静、温馨、光线充足,引起幼儿注意到的地方,由于图书角就在孩子身边,孩子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还可以铺一块粉色的地毯,提供一些靠垫、小沙发等,让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喜欢的姿势看书,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象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进而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美很惬意的事情,这有利于形成终身喜爱读书的习惯。此外,还应注意大、中、小班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以及中班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差异,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语言阅读区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例如:小班的幼儿,刚离开家,思家的情绪较浓,语言阅读区域就可以在四壁贴一些幼儿在家或在园与父母亲的照片;挂吊一些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小宠物;摆放一些星星、月亮等富有情趣的小靠背垫以及伸手可及的、符合幼儿认知水平与情感需要的图书和语言活动操作材料等等。大班的认知水平、能力和社会情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因而语言阅读区域的环境创设就可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自己设计、收集材料进行布置。中班的幼儿各方面发展介于小、大班幼儿之间,可布置一个语言阅读区域的雏形,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丰富区域的愿望,教师对幼儿参与的行为应多给予支持、帮助和赞赏,让幼儿感受到动手动脑布置的乐趣。
2 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层次性
2.1 语言阅读材料内容的选择: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材料会激发幼儿不同的阅读兴趣和思维创造;我主要根据以下几点选择材料内容: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选择内容;
(2)选择能帮助幼儿提高看与说的能力的内容;
(3)选择有利于幼儿情感态度,认知发展的内容;
(4)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能使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儿歌、散文等内容;也可以选择其它方面的内容。
2.2 语言阅读材料的放置:语言阅读区域的材料不仅应有静态的,还应有动态的;不仅应满足幼儿视觉学习的需要,还应满足听觉、运动觉上学习的需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2.2.1 视觉类的:图书、图画、图片、影像以及根据幼儿近期热点话题用图文布置而成的板块面。如以“秋天到了”为主题,用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下来的、孩子们自己发现的与秋天有关的内容:“我看见枫叶红了”“我发现梧桐树落叶了”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教学教育活动、鼓励幼儿自己收集、自制图片等材料,动手布置小画面教师可提供形状多样,色彩丰富的与内容吻合的背景,如与“秋天”主题相关的枫叶的背景,与“信”的主题相关的邮票、信纸、信封状的背景等等。
2.2.2 听觉类的:配套的故事、儿歌、散文、轻柔的音乐磁带及录放机、耳机等。幼儿可以自主的操作,也可以把幼儿自编自讲的故事录下来,放给他们听,甚至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录音。
2.2.3 操作类的:提供图、文配对材料,大班的幼儿可两人玩配对游戏,或看字做动作、看动作猜字等。
2.2.4 表演类的:提供手指玩偶,木偶、玩具动物、人物,具有象征的道具,以及不同场景的背景图等等,供幼儿表演某一情节、片段。
3 选择多变的活动内容
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变化与丰富阅读区的内容,如:让幼儿讲一讲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说一说社会中听到的,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的等,正如陈鹤琴先生一贯主张“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一样。其次,还应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而调整阅读区的内容。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奥特曼”“神奇宝贝”“蓝猫”等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点目标“能讲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调整阅读区内容,投放“蓝猫”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蓝猫”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作用,受到了大多数幼儿的欢迎。阅读区为此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蓝猫”的长相、服装迁移到与他的朋友狐狸菲菲、老鼠肥仔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4 开展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
语言阅读区域的活动形式应体现“以人为本”,将语言的学习与促进幼儿的生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正如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例如“我是小记者”活动我们让幼儿带上问题,去采访老师、阿姨及同伴。幼儿们兴高采烈地行动起来,在采访过程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利用了协商、请求、说明原因、提出条件等交往策略,还主动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
(1)选择式。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如:让幼儿通过转转风车来编谜语,用二人掷骰子来选择图片讲述,用跳格子选择图片进行排图讲述。
(2)科学幻想式。借《蓝猫淘气三千问》《奥特曼》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材料互动式。提供一样固定的操作台,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一年四季背景台、各种各样的四季树,活泼可爱的动物插卡,幼儿不停操作材料进行语言讲述。
(4)交往发展式。让幼儿通过小记者,小小讲解员、电视主持人等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5)记录活动式。通过做标记、观察记录等手段,表达幼儿自己的心里话与知道的事情,从而培养其前阅读与书写能力。
(6)倾听评价式。通过听故事、儿歌,理解周围人的对话,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如:让幼儿带上耳机听式等方法,故事、儿歌,运用传声筒来传递悄悄话等。引导和帮助幼儿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5 提高教师指导语言的质量
在阅读活动中,幼儿互相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他们想说的很多,但他们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因而往往语言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老师在听的时候就需要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引导其完整的、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如孩子在看《西游记》说:“打妖怪”老师应引导“孙悟空打妖怪”并让孩子按老师说的重复一遍。这样,即维持了孩子原来的意思,又引导了孩子,日子久了,孩子便能学会将完整的话。又如:当孩子阅读到了精彩的画面,他们会兴冲冲的告诉老师,这时,我们要认真地和他们一起阅读,并鼓励孩子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哪怕他已经讲了好几遍,我们也要鼓励孩子更出色的讲述,让孩子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成功感,使孩子想说、愿意说,带给孩子全身心的愉悦。
6 新颖的互动式评价
除了用以往的集中讲评式、个别讲评式、教师总结式、幼儿互评等评价方法,我们还采用了一种互动式的讲述评价: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实践——幼儿(教师)小结。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幼儿也通过这种评价获得了发展。
在新的语言教育观念下,教师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为每个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儿童也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宽松的语言环境是积极的,愉快的,相信孩子们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
【关键词】语言阅读;区域设置;体会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91-02
幼儿期是人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把握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并自由、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我认为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阅读区非常重要。但现在许多语言阅读区域存在着环境封闭呆板、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的通病,在别的区域的吸引下,语言阅读区变得“门可罗雀”。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对语言阅读区域的环境创设、活动材料、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了思考,从而使语言阅读区“活”了起来。真正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1 创设 “以人为本”的环境
环境的安静、温馨、舒适及光线的充足是语言阅读区域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语言阅读区布置在既能让幼儿注意到,又相对独立、安静和少干扰的地方,并且要安静、温馨、光线充足,引起幼儿注意到的地方,由于图书角就在孩子身边,孩子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还可以铺一块粉色的地毯,提供一些靠垫、小沙发等,让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喜欢的姿势看书,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象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进而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美很惬意的事情,这有利于形成终身喜爱读书的习惯。此外,还应注意大、中、小班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以及中班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差异,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语言阅读区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例如:小班的幼儿,刚离开家,思家的情绪较浓,语言阅读区域就可以在四壁贴一些幼儿在家或在园与父母亲的照片;挂吊一些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小宠物;摆放一些星星、月亮等富有情趣的小靠背垫以及伸手可及的、符合幼儿认知水平与情感需要的图书和语言活动操作材料等等。大班的认知水平、能力和社会情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因而语言阅读区域的环境创设就可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自己设计、收集材料进行布置。中班的幼儿各方面发展介于小、大班幼儿之间,可布置一个语言阅读区域的雏形,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丰富区域的愿望,教师对幼儿参与的行为应多给予支持、帮助和赞赏,让幼儿感受到动手动脑布置的乐趣。
2 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层次性
2.1 语言阅读材料内容的选择: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材料会激发幼儿不同的阅读兴趣和思维创造;我主要根据以下几点选择材料内容: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选择内容;
(2)选择能帮助幼儿提高看与说的能力的内容;
(3)选择有利于幼儿情感态度,认知发展的内容;
(4)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能使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儿歌、散文等内容;也可以选择其它方面的内容。
2.2 语言阅读材料的放置:语言阅读区域的材料不仅应有静态的,还应有动态的;不仅应满足幼儿视觉学习的需要,还应满足听觉、运动觉上学习的需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2.2.1 视觉类的:图书、图画、图片、影像以及根据幼儿近期热点话题用图文布置而成的板块面。如以“秋天到了”为主题,用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下来的、孩子们自己发现的与秋天有关的内容:“我看见枫叶红了”“我发现梧桐树落叶了”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教学教育活动、鼓励幼儿自己收集、自制图片等材料,动手布置小画面教师可提供形状多样,色彩丰富的与内容吻合的背景,如与“秋天”主题相关的枫叶的背景,与“信”的主题相关的邮票、信纸、信封状的背景等等。
2.2.2 听觉类的:配套的故事、儿歌、散文、轻柔的音乐磁带及录放机、耳机等。幼儿可以自主的操作,也可以把幼儿自编自讲的故事录下来,放给他们听,甚至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录音。
2.2.3 操作类的:提供图、文配对材料,大班的幼儿可两人玩配对游戏,或看字做动作、看动作猜字等。
2.2.4 表演类的:提供手指玩偶,木偶、玩具动物、人物,具有象征的道具,以及不同场景的背景图等等,供幼儿表演某一情节、片段。
3 选择多变的活动内容
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变化与丰富阅读区的内容,如:让幼儿讲一讲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说一说社会中听到的,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的等,正如陈鹤琴先生一贯主张“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一样。其次,还应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而调整阅读区的内容。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奥特曼”“神奇宝贝”“蓝猫”等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点目标“能讲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调整阅读区内容,投放“蓝猫”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蓝猫”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作用,受到了大多数幼儿的欢迎。阅读区为此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蓝猫”的长相、服装迁移到与他的朋友狐狸菲菲、老鼠肥仔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4 开展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
语言阅读区域的活动形式应体现“以人为本”,将语言的学习与促进幼儿的生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正如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例如“我是小记者”活动我们让幼儿带上问题,去采访老师、阿姨及同伴。幼儿们兴高采烈地行动起来,在采访过程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利用了协商、请求、说明原因、提出条件等交往策略,还主动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
(1)选择式。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如:让幼儿通过转转风车来编谜语,用二人掷骰子来选择图片讲述,用跳格子选择图片进行排图讲述。
(2)科学幻想式。借《蓝猫淘气三千问》《奥特曼》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材料互动式。提供一样固定的操作台,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一年四季背景台、各种各样的四季树,活泼可爱的动物插卡,幼儿不停操作材料进行语言讲述。
(4)交往发展式。让幼儿通过小记者,小小讲解员、电视主持人等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5)记录活动式。通过做标记、观察记录等手段,表达幼儿自己的心里话与知道的事情,从而培养其前阅读与书写能力。
(6)倾听评价式。通过听故事、儿歌,理解周围人的对话,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如:让幼儿带上耳机听式等方法,故事、儿歌,运用传声筒来传递悄悄话等。引导和帮助幼儿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5 提高教师指导语言的质量
在阅读活动中,幼儿互相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他们想说的很多,但他们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因而往往语言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老师在听的时候就需要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引导其完整的、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如孩子在看《西游记》说:“打妖怪”老师应引导“孙悟空打妖怪”并让孩子按老师说的重复一遍。这样,即维持了孩子原来的意思,又引导了孩子,日子久了,孩子便能学会将完整的话。又如:当孩子阅读到了精彩的画面,他们会兴冲冲的告诉老师,这时,我们要认真地和他们一起阅读,并鼓励孩子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哪怕他已经讲了好几遍,我们也要鼓励孩子更出色的讲述,让孩子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成功感,使孩子想说、愿意说,带给孩子全身心的愉悦。
6 新颖的互动式评价
除了用以往的集中讲评式、个别讲评式、教师总结式、幼儿互评等评价方法,我们还采用了一种互动式的讲述评价: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实践——幼儿(教师)小结。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幼儿也通过这种评价获得了发展。
在新的语言教育观念下,教师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为每个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儿童也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宽松的语言环境是积极的,愉快的,相信孩子们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