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阅读区域设置的点滴体会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P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阅读角,能弥补课堂活动中语言运用及自由操作机会的不足。宽松的语言环境是积极的,愉快的,相信孩子们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
  【关键词】语言阅读;区域设置;体会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91-02
  
  幼儿期是人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把握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并自由、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我认为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阅读区非常重要。但现在许多语言阅读区域存在着环境封闭呆板、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的通病,在别的区域的吸引下,语言阅读区变得“门可罗雀”。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对语言阅读区域的环境创设、活动材料、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了思考,从而使语言阅读区“活”了起来。真正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1 创设 “以人为本”的环境
  环境的安静、温馨、舒适及光线的充足是语言阅读区域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语言阅读区布置在既能让幼儿注意到,又相对独立、安静和少干扰的地方,并且要安静、温馨、光线充足,引起幼儿注意到的地方,由于图书角就在孩子身边,孩子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还可以铺一块粉色的地毯,提供一些靠垫、小沙发等,让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喜欢的姿势看书,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象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进而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美很惬意的事情,这有利于形成终身喜爱读书的习惯。此外,还应注意大、中、小班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以及中班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差异,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语言阅读区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例如:小班的幼儿,刚离开家,思家的情绪较浓,语言阅读区域就可以在四壁贴一些幼儿在家或在园与父母亲的照片;挂吊一些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小宠物;摆放一些星星、月亮等富有情趣的小靠背垫以及伸手可及的、符合幼儿认知水平与情感需要的图书和语言活动操作材料等等。大班的认知水平、能力和社会情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因而语言阅读区域的环境创设就可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自己设计、收集材料进行布置。中班的幼儿各方面发展介于小、大班幼儿之间,可布置一个语言阅读区域的雏形,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丰富区域的愿望,教师对幼儿参与的行为应多给予支持、帮助和赞赏,让幼儿感受到动手动脑布置的乐趣。
  2 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层次性
  2.1 语言阅读材料内容的选择: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材料会激发幼儿不同的阅读兴趣和思维创造;我主要根据以下几点选择材料内容: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选择内容;
  (2)选择能帮助幼儿提高看与说的能力的内容;
  (3)选择有利于幼儿情感态度,认知发展的内容;
  (4)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能使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儿歌、散文等内容;也可以选择其它方面的内容。
  2.2 语言阅读材料的放置:语言阅读区域的材料不仅应有静态的,还应有动态的;不仅应满足幼儿视觉学习的需要,还应满足听觉、运动觉上学习的需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2.2.1 视觉类的:图书、图画、图片、影像以及根据幼儿近期热点话题用图文布置而成的板块面。如以“秋天到了”为主题,用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下来的、孩子们自己发现的与秋天有关的内容:“我看见枫叶红了”“我发现梧桐树落叶了”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教学教育活动、鼓励幼儿自己收集、自制图片等材料,动手布置小画面教师可提供形状多样,色彩丰富的与内容吻合的背景,如与“秋天”主题相关的枫叶的背景,与“信”的主题相关的邮票、信纸、信封状的背景等等。
  2.2.2 听觉类的:配套的故事、儿歌、散文、轻柔的音乐磁带及录放机、耳机等。幼儿可以自主的操作,也可以把幼儿自编自讲的故事录下来,放给他们听,甚至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录音。
  2.2.3 操作类的:提供图、文配对材料,大班的幼儿可两人玩配对游戏,或看字做动作、看动作猜字等。
  2.2.4 表演类的:提供手指玩偶,木偶、玩具动物、人物,具有象征的道具,以及不同场景的背景图等等,供幼儿表演某一情节、片段。
  3 选择多变的活动内容
  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变化与丰富阅读区的内容,如:让幼儿讲一讲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说一说社会中听到的,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的等,正如陈鹤琴先生一贯主张“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一样。其次,还应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而调整阅读区的内容。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奥特曼”“神奇宝贝”“蓝猫”等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点目标“能讲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调整阅读区内容,投放“蓝猫”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蓝猫”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作用,受到了大多数幼儿的欢迎。阅读区为此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蓝猫”的长相、服装迁移到与他的朋友狐狸菲菲、老鼠肥仔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4 开展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
  语言阅读区域的活动形式应体现“以人为本”,将语言的学习与促进幼儿的生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正如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例如“我是小记者”活动我们让幼儿带上问题,去采访老师、阿姨及同伴。幼儿们兴高采烈地行动起来,在采访过程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利用了协商、请求、说明原因、提出条件等交往策略,还主动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
  (1)选择式。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如:让幼儿通过转转风车来编谜语,用二人掷骰子来选择图片讲述,用跳格子选择图片进行排图讲述。
  (2)科学幻想式。借《蓝猫淘气三千问》《奥特曼》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材料互动式。提供一样固定的操作台,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一年四季背景台、各种各样的四季树,活泼可爱的动物插卡,幼儿不停操作材料进行语言讲述。
  (4)交往发展式。让幼儿通过小记者,小小讲解员、电视主持人等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5)记录活动式。通过做标记、观察记录等手段,表达幼儿自己的心里话与知道的事情,从而培养其前阅读与书写能力。
  (6)倾听评价式。通过听故事、儿歌,理解周围人的对话,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如:让幼儿带上耳机听式等方法,故事、儿歌,运用传声筒来传递悄悄话等。引导和帮助幼儿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5 提高教师指导语言的质量
  在阅读活动中,幼儿互相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他们想说的很多,但他们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因而往往语言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老师在听的时候就需要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引导其完整的、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如孩子在看《西游记》说:“打妖怪”老师应引导“孙悟空打妖怪”并让孩子按老师说的重复一遍。这样,即维持了孩子原来的意思,又引导了孩子,日子久了,孩子便能学会将完整的话。又如:当孩子阅读到了精彩的画面,他们会兴冲冲的告诉老师,这时,我们要认真地和他们一起阅读,并鼓励孩子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哪怕他已经讲了好几遍,我们也要鼓励孩子更出色的讲述,让孩子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成功感,使孩子想说、愿意说,带给孩子全身心的愉悦。
  6 新颖的互动式评价
  除了用以往的集中讲评式、个别讲评式、教师总结式、幼儿互评等评价方法,我们还采用了一种互动式的讲述评价: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实践——幼儿(教师)小结。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幼儿也通过这种评价获得了发展。
  在新的语言教育观念下,教师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为每个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儿童也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宽松的语言环境是积极的,愉快的,相信孩子们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逐渐依靠网络课程进行授课和人才培养.在网络课程开展背景 下,影视短片制作课程培养模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不仅
【摘要】心理学,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斯大林说:“只有伟大的目的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  【关键词】个性心理;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89-02    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外部刺激和主客体相互作用下所反映出的心
【摘要】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时期对识字的要求不同。作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低年级学生巩固识字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语文课程;巩固;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88-01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时期对识字的要求不同,主要表现在识字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但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却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在小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