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入历史课知识的途径,以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承史励志,文化育人;以便更好地执行贯彻新课程标准,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历史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038-01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从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可折射出当事人的政治智慧,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如何运用政治智慧改变历史。初中阶段同时开设政治、历史课程,这就便于初中政治教师探究在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承史励志,文化育人。
1 探究政治教学中融入历史课知识的根据
1.1 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具有相互兼容性
历史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特点最为显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都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历史经典,这系列化的经典哺育浸润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受之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史学的经典,能让我们用前人的经验来透视当今的纷纭,让我们用前人的智慧来诠释当今的信仰,以培养学生的人生操守,她给我们带来的是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是理性和高雅,学科联系密切,因而,历来就有政史不分家之说,这就决定了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的相关性。
有历史知识的佐证思想品德教育,政治理论言而有趣;没有史实,拿起就说,淡薄无味。如:谈友谊时先给学生阅读八年级上册第三、第四课的两则史料,材料是教材中的历史史料,同时设计了两个问题:
材料一:《列子·汤问》中的“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材料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管鲍之交。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2)根据第一问得出的结论,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3)如何从材料三来理解“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以史实为例启发学生交益友。如九年级第一课的“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较抽象难懂,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原始人共同狩猎》、《今日鄂温克人的生活》后,再问“最讲辩证法和发展的马克思为什么认为两千的中国是一个停滞的社会”。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而且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能力的珍贵教学素材。活灵活现的故事,生动有趣的图文,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加深了学生对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1.2 初中政治渗透历史知识的有利性
初中生都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心理还极不成熟,很多学生喜欢历史,是因为喜欢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有趣的历史事件,若要涉及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很多学生会因为对其不了解或因其太枯燥而失去兴趣。如何树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一”、“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可讲毛泽东数十次评阅二十四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功作为例证。当下,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中考的文综测试,也要求政治教师兼顾相关学科知识,要从整体上把握政治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知识交叉点,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旁征博引。为此,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融入历史知识的实践,通过综合测试检验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政治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探索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历史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教师适应新的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要求。
1.3 政治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的便利性
虽然学科不同,功能不同,但是政史不分家,尤其是政治老师在大学期间亦学过相当的历史知识,所以笔者认为政治教师将涉及到的历史课知识恰当融入,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尤其融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记忆,提高了他们对政治理论认识的全面性。一线教师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因为任何课程的教学改革最终都要由教学一线的教师实施,教师要在注重实践、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入钻研课程内容,注重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反思。
2 探究政治教学中融入历史课知识的途径
2.1 运用常规教学手段渗透历史知识
教学手段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凡是教师能用语言讲清楚的内容,就不必为了赶时髦而采用所谓现代化—“教学唯新”。要将学科专业知识加以变通或改造,使渗透的历史知识通俗、内容生动,文字简明,形式活泼多样,使学生乐学;只要能激发学习者家国情怀,形成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趣味,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只要能培养学生一种悲天悯人宽阔胸怀,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政治课融入历史课程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也不能像一个正襟危坐的老人在絮叨着陈年旧事。
2.2 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采用科际联系,再现重大政治事件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于图片的兴趣远远大于文字,历史图片的运用,不仅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而且起到了文字内容所无法起到的直观效果,更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教师如能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再现历史上难于一语道明的的重大政治事件,以较低成本所带来的最大课堂效益,同样也是将历史课知识渗透到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这样,讲授新课的政治教学中,以政治知识为主,渗透相关的历史知识,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十分重要。
在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历史知识,不宜厚古薄今,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当今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成就远胜过古代社会,立足于政治教育,古今多少事,都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政治课中体现历史知识的作用,政治教师要掌握引用历史知识的时机和内容,增强政治课的说服力,以政治教学为主兼顾历史知识,既要保持现有分科的课程设置模式,又要将政治知识和历史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各科目科际之间的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 吴庆才.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一位政治教研员的教研感悟[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9:47~48.
[2] 刘燕.初中政治教材插图的使用[J].陜西教育(教学),2008,7:65.
[3] 顾之芸.从近年中考实践看初中政治课的改革[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8,4:127~129.
[4] 董琳.案例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董志龙.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20.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历史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038-01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从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可折射出当事人的政治智慧,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如何运用政治智慧改变历史。初中阶段同时开设政治、历史课程,这就便于初中政治教师探究在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承史励志,文化育人。
1 探究政治教学中融入历史课知识的根据
1.1 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具有相互兼容性
历史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特点最为显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都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历史经典,这系列化的经典哺育浸润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受之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史学的经典,能让我们用前人的经验来透视当今的纷纭,让我们用前人的智慧来诠释当今的信仰,以培养学生的人生操守,她给我们带来的是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是理性和高雅,学科联系密切,因而,历来就有政史不分家之说,这就决定了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的相关性。
有历史知识的佐证思想品德教育,政治理论言而有趣;没有史实,拿起就说,淡薄无味。如:谈友谊时先给学生阅读八年级上册第三、第四课的两则史料,材料是教材中的历史史料,同时设计了两个问题:
材料一:《列子·汤问》中的“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材料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管鲍之交。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2)根据第一问得出的结论,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3)如何从材料三来理解“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以史实为例启发学生交益友。如九年级第一课的“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较抽象难懂,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原始人共同狩猎》、《今日鄂温克人的生活》后,再问“最讲辩证法和发展的马克思为什么认为两千的中国是一个停滞的社会”。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而且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能力的珍贵教学素材。活灵活现的故事,生动有趣的图文,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加深了学生对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1.2 初中政治渗透历史知识的有利性
初中生都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心理还极不成熟,很多学生喜欢历史,是因为喜欢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有趣的历史事件,若要涉及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很多学生会因为对其不了解或因其太枯燥而失去兴趣。如何树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一”、“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可讲毛泽东数十次评阅二十四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功作为例证。当下,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中考的文综测试,也要求政治教师兼顾相关学科知识,要从整体上把握政治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知识交叉点,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旁征博引。为此,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融入历史知识的实践,通过综合测试检验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政治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探索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历史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教师适应新的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要求。
1.3 政治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的便利性
虽然学科不同,功能不同,但是政史不分家,尤其是政治老师在大学期间亦学过相当的历史知识,所以笔者认为政治教师将涉及到的历史课知识恰当融入,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尤其融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记忆,提高了他们对政治理论认识的全面性。一线教师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因为任何课程的教学改革最终都要由教学一线的教师实施,教师要在注重实践、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入钻研课程内容,注重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反思。
2 探究政治教学中融入历史课知识的途径
2.1 运用常规教学手段渗透历史知识
教学手段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凡是教师能用语言讲清楚的内容,就不必为了赶时髦而采用所谓现代化—“教学唯新”。要将学科专业知识加以变通或改造,使渗透的历史知识通俗、内容生动,文字简明,形式活泼多样,使学生乐学;只要能激发学习者家国情怀,形成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趣味,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只要能培养学生一种悲天悯人宽阔胸怀,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政治课融入历史课程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也不能像一个正襟危坐的老人在絮叨着陈年旧事。
2.2 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采用科际联系,再现重大政治事件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于图片的兴趣远远大于文字,历史图片的运用,不仅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而且起到了文字内容所无法起到的直观效果,更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教师如能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再现历史上难于一语道明的的重大政治事件,以较低成本所带来的最大课堂效益,同样也是将历史课知识渗透到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这样,讲授新课的政治教学中,以政治知识为主,渗透相关的历史知识,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十分重要。
在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历史知识,不宜厚古薄今,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当今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成就远胜过古代社会,立足于政治教育,古今多少事,都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政治课中体现历史知识的作用,政治教师要掌握引用历史知识的时机和内容,增强政治课的说服力,以政治教学为主兼顾历史知识,既要保持现有分科的课程设置模式,又要将政治知识和历史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各科目科际之间的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 吴庆才.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一位政治教研员的教研感悟[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9:47~48.
[2] 刘燕.初中政治教材插图的使用[J].陜西教育(教学),2008,7:65.
[3] 顾之芸.从近年中考实践看初中政治课的改革[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8,4:127~129.
[4] 董琳.案例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董志龙.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