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临床危害的探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h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糖尿病(DM)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现已成为全球性流行的常见病、多发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DM的患病率都在逐年增加。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非传染性慢性病之一。
  关键词 糖尿病 危害 探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08
  
  糖尿病血管病变(DA)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直接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也较快。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与糖尿病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未完全明了,已知动脉粥样硬化的某些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足俗称足部溃疡,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最严重的是足部溃疡导致下肢截肢,是最具危害性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但截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因为溃疡合并大面积坏疽和严重感染时具有致命性危险。尽管如此,截肢还是存在着预后不良的缺陷。对于患有足部溃疡的DM患者来说,由于同时伴有神经病变和缺血,故有不少患者有被坠落物品砸伤的病史,或未曾留意轻微外伤。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最常见、最复杂的并发症,不但引起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升高,而且带来了复杂的护理、医疗问题,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DN是引起足部溃疡、糖尿病足干性疽与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应属于DM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存在着差异。如经过调查已发现维吾尔族人的DR病变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目前原因尚不清楚。调查还发现:DR大多发生于>40岁人群中,随着年龄增加,DR的患病率也增高,这可能与年龄逐渐增大,各系统趋于老化有关。
  糖尿病肾病(DN)已有逐年增加的趋势。DN的早期表现是蛋白尿。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高血糖不仅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加重高血压,造成或加重DN微血管并发症,而且可以导致蛋白非酶糖基化,这也是导致肾脏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临床期DN,即使控制血糖水平也难以阻止或逆转肾脏病变的发展。DN最终可引起尿毒症,这种患者常常伴有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表现为糖耐量降低,出有少数患者发生低血糖。在并发肾病同时还会出现胃肠症状。但最为严重的是糖尿病肾衰导致的尿毒症大部分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少数人则需要接受肾脏移植。
  血脂异常可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糖尿病时易于并发冠心病(CHD)。糖尿病时多种机制使血管损害,导致及加速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其中很重要的关键之一为糖尿病时并发血脂异常。当患2型糖尿病时更容易发生血脂异常,而糖尿病2个主要并发症即动脉粥样硬化与酮症酸中毒都是脂代谢紊乱的结果。
  糖尿病人群有伴发抑郁症的可能,有许多疾病可诱发抑郁症,但糖尿病患者有28.6%合并抑郁症,其中重型抑郁症者约占1/3,高于其他躯体疾病患者。另外,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它的一些治疗措施也易引起抑郁情绪。如控制饮食和锻炼计划,常使患者的自发欲望受到压抑,消耗患者很多精力。
  糖尿病可诱发或加重外科疾病,外科疾病也可使糖尿病加重。高血糖患者容易发生感染,致使住院时间延长。
  
  参考文献
  1 徐成斌,等.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5).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
  3 陶凯忠.高血糖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及机制.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5).
  
其他文献
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教学在进行积极的教学探索和创新。类比推理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活力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于高中生进行生物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其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多元化的今天,随着国家经济进入WTO后时间的延伸、脚步的加快,国际知名设计企业必将抢占中国市场,国内的大小企业都不得不面临适者生存、大浪淘沙残酷的市场
"坤伶登台"是近现代戏剧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近年已成为海内外文艺、文化、历史多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方法论视野上,现有研究可分为"性别研究"视野和"社会文化史"视野两大类。
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视察时谈到“好老师”的4个标准:$$第一要有理想信念。一方面,教师要坚持邓小平理论,要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有爱国之心。另一方面,教师要
报纸
摘 要 目的:观察氨甲蝶呤(MTX)、米非司酮及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90 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以 MTX 50mg/m2体表单次肌内注射;B 组用米菲司酮 200mg 口服1次/日,3天;C组为 A 组与 B 组用药方法的联合。观察三组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 组、B 组、C 组治愈率分别为 77.8%、76.2%、95.8%,血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