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下午,踩着高二尾巴的我和朋友们用极低的价格入手了几本毕业生的辅导书和笔记本,有说有笑地走回教室,准备紧跟上届的步伐进入青春的下一个时代。
在讲台上批改作业的班主任见到我们的“成果”,犀利地讽刺道:“如果买这些习题书不用,干脆就不要买。要是一年后又低价卖给新生们,你们的高中三年和廉价图书转让中心又有什么区别?”
6月,睡莲和玉簪花的香味里透着希望和远方的味道,我这位刚上台的新演员,却被老戏骨一眼看穿戏服是伪造的。
是的,我的笔记本和练习册都是为了隐藏负罪感披上的戏服。它们堆满书桌,内页折了几个大小不一的角,看似井然有序其实杂乱无章,模拟题和真题的书脊上印着“状元必备”“金榜题名”等催人奋进的字样,但我却从没把它们当一回事。
不想当状元的考生不是好学生,我不止是个伪学霸,还是个不合格的学生。或许是不甘心被贴上“转让中心”的标签,或许是听腻了父母的叹息声,亦或许是真正理解了“变则立,不变则废”的深意,我告诉自己,唯有不缺席每次排练,才能在最关键的正式演出中获得掌声。
时间倏忽而过,老师每天补充新知识的频率越来越低,学生抱怨作业繁重的声音亦不再响起,相反,我复习清单上的条目每减少一条,又会偷偷地多出两条。“我没有造访过你的城,但我刷过你们地区的题”,曾几何时的搞笑段子,如今却变成了振奋人心的话语和天天见得到的现实。每当做对一道以前认为的难题,证明自己又掌握了一个知识点时,信心便会以N次方的速度增长。
夜晚,我的肩膀真的酸极了,只能趴在桌子上看新出炉的常见通假字大全。妈妈过来叮嘱我坐姿要端正,否则视力会下降得很快。可我连解释自己为什么坐不直的力气都没有,只好挥挥手示意她早些休息,不要坚持陪我熬夜。小时候看马拉松竞赛,不止一次目睹选手哭着跑完全程的镜头,没想到现在自己竟然也生出了爬也要爬过一本线的壮烈感。
往昔的我很抗拒跑操,即使顶着被点名批评的风险都要找理由逃掉,但高三我却会固定时间在校园里快步走上几圈,不去思索做不出的数学题,不去想背不完的英语单词。成果不可能一直尽如人意,我最害怕的便是见到绕着路灯上下飞舞的夜蛾,我怕自己像它们一样,做出的努力在旁人看来不过是徒然挣扎。
那时的我不明白,只要一个人的目标并非虚幻不可及的灯影,而是坚实可靠的录取通知,努力就会让你越来越接近你想要的。
挣扎着,痛哭着,并快乐着。认真吃早餐,认真学习,认真对待将要到来的每分每秒。有些小事做与不做看起来都无关痛痒,但假如能把诸如此类的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便再没人会轻易地把你的计划当成笑话。就像班主任举的例子一样,态度怎样,从更换笔芯这件小事就能看出。有些人像士兵在装填战场上要用的子弹一样,反复检查;有人则直到上考场前才发现笔写出的墨断断续续,之后又心安理得地将成绩不理想的责任甩给细节。
12月,文具店在门前布置出小小的圣诞树,闪烁的彩灯在夜幕四合下远远就能看到,天上也应景地落下雪花片片。我担心冻伤双手,又怕感冒影响接下来的模拟考试,来不及欣赏圣诞节温馨的氛围就跑回了班里。细细回忆起来,这是高三人独有的节日吧,礼物是崭新的演算纸和试卷,教室的白色灯光把我的脸映在六棱雪花装饰的窗户上,书山题海帮助我将梯子牢牢固定,我爬上去想要摘取高考树顶上那枚澄黄色的星星。
笔记本下不再压有背着老师悄悄传阅的明星漫画书,前后桌传递的小纸条内容以悄悄话替换成了题型解法,校服口袋里装着对抗低血糖的巧克力,甚至自动笔的按动声都变得克制。没有人花心思制定班规,但轻手轻脚绕过别人摆满资料的课桌,成了每个人下意识的动作。我们是狭小黑暗隧道里的穿行者,只为了前方那一抹光亮。我不知道什么乐不乐观,我只想把事情做成;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付出了300%的努力,我只想在秋天坐上開往心仪大学的列车。
班主任预测得很准,高考前一周,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在卖书了。我没有参与这项活动,《5年高考3年模拟》《王后雄习题》等都被我剪下来,制成了一本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辞典。看着千疮百孔的练习册,我由衷地感谢它们成了自己有力的盾牌和武器。
高考并非大敌压城,而是我稳扎稳打地接近它。
成绩出炉那天,我整夜无眠。曾以为,在放下对成绩的担心之后我会用几周时间睡个天昏地暗,然而跃跃欲试的兴奋感胜过了安心感。我知道,我的手已经触碰到了“大学”这个礼物盒的缎带,只差等到9月正式打开它。
漫步在凌晨的街道上,天空一如既往地呈现出漂亮的渐变色。我随意走进一家路边的早点店,客人尚少,店主阿姨边看店边看电影。见我感兴趣,她告诉我这部老电影叫《永不妥协》,又将手机屏幕朝我转了转。
“很多事,结局无人知晓,但是只有坚持下去,你才可以看到希望;很多事,没有如你所愿,那是因为还不到结局,你只有坚持下去,直到圆满。”
或许是白瓷碗里的豆花热气太足,或许是一夜未眠令我双眼发酸,听到这句台词时,我的万千感触立刻在脑海中翻腾不止。压抑又苍白的日子,我在网上搜过完善自我之类的行动帖,读到很多人自信满满的开始,却以各种理由放弃计划,留下“道理我都懂可就是收效甚微”的话语向现实草草妥协。而高考,用少于三年的时间,就让包括我在内的学子看到一个结果,看到自己是否实现了正向成长。仔细想想,这本身就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高中是每个人青春里的黄金时代,而高三更是这三年中的黄金时代,我曾无数次被这样告知,也这样片面地认为过。而现在的学弟学妹问起我,我会回答,哪里有所谓的黄金时代,唯有永不妥协的生活。
在讲台上批改作业的班主任见到我们的“成果”,犀利地讽刺道:“如果买这些习题书不用,干脆就不要买。要是一年后又低价卖给新生们,你们的高中三年和廉价图书转让中心又有什么区别?”
6月,睡莲和玉簪花的香味里透着希望和远方的味道,我这位刚上台的新演员,却被老戏骨一眼看穿戏服是伪造的。
是的,我的笔记本和练习册都是为了隐藏负罪感披上的戏服。它们堆满书桌,内页折了几个大小不一的角,看似井然有序其实杂乱无章,模拟题和真题的书脊上印着“状元必备”“金榜题名”等催人奋进的字样,但我却从没把它们当一回事。
不想当状元的考生不是好学生,我不止是个伪学霸,还是个不合格的学生。或许是不甘心被贴上“转让中心”的标签,或许是听腻了父母的叹息声,亦或许是真正理解了“变则立,不变则废”的深意,我告诉自己,唯有不缺席每次排练,才能在最关键的正式演出中获得掌声。
时间倏忽而过,老师每天补充新知识的频率越来越低,学生抱怨作业繁重的声音亦不再响起,相反,我复习清单上的条目每减少一条,又会偷偷地多出两条。“我没有造访过你的城,但我刷过你们地区的题”,曾几何时的搞笑段子,如今却变成了振奋人心的话语和天天见得到的现实。每当做对一道以前认为的难题,证明自己又掌握了一个知识点时,信心便会以N次方的速度增长。
夜晚,我的肩膀真的酸极了,只能趴在桌子上看新出炉的常见通假字大全。妈妈过来叮嘱我坐姿要端正,否则视力会下降得很快。可我连解释自己为什么坐不直的力气都没有,只好挥挥手示意她早些休息,不要坚持陪我熬夜。小时候看马拉松竞赛,不止一次目睹选手哭着跑完全程的镜头,没想到现在自己竟然也生出了爬也要爬过一本线的壮烈感。
往昔的我很抗拒跑操,即使顶着被点名批评的风险都要找理由逃掉,但高三我却会固定时间在校园里快步走上几圈,不去思索做不出的数学题,不去想背不完的英语单词。成果不可能一直尽如人意,我最害怕的便是见到绕着路灯上下飞舞的夜蛾,我怕自己像它们一样,做出的努力在旁人看来不过是徒然挣扎。
那时的我不明白,只要一个人的目标并非虚幻不可及的灯影,而是坚实可靠的录取通知,努力就会让你越来越接近你想要的。
挣扎着,痛哭着,并快乐着。认真吃早餐,认真学习,认真对待将要到来的每分每秒。有些小事做与不做看起来都无关痛痒,但假如能把诸如此类的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便再没人会轻易地把你的计划当成笑话。就像班主任举的例子一样,态度怎样,从更换笔芯这件小事就能看出。有些人像士兵在装填战场上要用的子弹一样,反复检查;有人则直到上考场前才发现笔写出的墨断断续续,之后又心安理得地将成绩不理想的责任甩给细节。
12月,文具店在门前布置出小小的圣诞树,闪烁的彩灯在夜幕四合下远远就能看到,天上也应景地落下雪花片片。我担心冻伤双手,又怕感冒影响接下来的模拟考试,来不及欣赏圣诞节温馨的氛围就跑回了班里。细细回忆起来,这是高三人独有的节日吧,礼物是崭新的演算纸和试卷,教室的白色灯光把我的脸映在六棱雪花装饰的窗户上,书山题海帮助我将梯子牢牢固定,我爬上去想要摘取高考树顶上那枚澄黄色的星星。
笔记本下不再压有背着老师悄悄传阅的明星漫画书,前后桌传递的小纸条内容以悄悄话替换成了题型解法,校服口袋里装着对抗低血糖的巧克力,甚至自动笔的按动声都变得克制。没有人花心思制定班规,但轻手轻脚绕过别人摆满资料的课桌,成了每个人下意识的动作。我们是狭小黑暗隧道里的穿行者,只为了前方那一抹光亮。我不知道什么乐不乐观,我只想把事情做成;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付出了300%的努力,我只想在秋天坐上開往心仪大学的列车。
班主任预测得很准,高考前一周,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在卖书了。我没有参与这项活动,《5年高考3年模拟》《王后雄习题》等都被我剪下来,制成了一本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辞典。看着千疮百孔的练习册,我由衷地感谢它们成了自己有力的盾牌和武器。
高考并非大敌压城,而是我稳扎稳打地接近它。
成绩出炉那天,我整夜无眠。曾以为,在放下对成绩的担心之后我会用几周时间睡个天昏地暗,然而跃跃欲试的兴奋感胜过了安心感。我知道,我的手已经触碰到了“大学”这个礼物盒的缎带,只差等到9月正式打开它。
漫步在凌晨的街道上,天空一如既往地呈现出漂亮的渐变色。我随意走进一家路边的早点店,客人尚少,店主阿姨边看店边看电影。见我感兴趣,她告诉我这部老电影叫《永不妥协》,又将手机屏幕朝我转了转。
“很多事,结局无人知晓,但是只有坚持下去,你才可以看到希望;很多事,没有如你所愿,那是因为还不到结局,你只有坚持下去,直到圆满。”
或许是白瓷碗里的豆花热气太足,或许是一夜未眠令我双眼发酸,听到这句台词时,我的万千感触立刻在脑海中翻腾不止。压抑又苍白的日子,我在网上搜过完善自我之类的行动帖,读到很多人自信满满的开始,却以各种理由放弃计划,留下“道理我都懂可就是收效甚微”的话语向现实草草妥协。而高考,用少于三年的时间,就让包括我在内的学子看到一个结果,看到自己是否实现了正向成长。仔细想想,这本身就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高中是每个人青春里的黄金时代,而高三更是这三年中的黄金时代,我曾无数次被这样告知,也这样片面地认为过。而现在的学弟学妹问起我,我会回答,哪里有所谓的黄金时代,唯有永不妥协的生活。